返回

24.月迹 教案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24.月迹 教案

24.月迹 教案

  • 2021-08-17 10:50:06
  • 3页
  • 56.50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4* 月 迹【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难点: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与月亮有关?生:中秋节。师:那你们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在很多同学回答“吃月饼”的时候,我听到有位同学说“赏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贾平凹一起回到童年的那个中秋节的夜晚,一起探寻月亮的足迹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生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重点情节?2.师生交流。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重点——寻月亮三、品读课文,体会寓景之情读课文,品析寻月过程,体会孩童心理变化的轨迹。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课件出示: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思考:(1)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有什么心情变化?你从哪里感受的?(生谈各自的体会,师板书:屋中之月——高兴、失望)(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读出孩子们当时的心情)2.当月亮不见了时,孩子们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踪迹。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3.师: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奶奶说月亮上有桂树的,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理解“面面相觑、袅袅”)4.师:当三妹以为月亮属于她时:“我们”是什么表情,怎么做的?(指名说,理解“嫉妒”)“我们”很嫉妒,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学生交流,师板书:院中望月——争执)5.师: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孩子们还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吗?心情如何呢?(孩子们又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上湾,下湾,还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寻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师板书:沙滩之月——满足)6.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激发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7.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四、课后拓展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24 月 迹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屋中之月——高兴、失望院中望月——争执沙滩之月——满足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上。在教学时,我通过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贾平凹先生的“寻月”之旅。本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课时设置的关系,各环节教学时间略显仓促了些。这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逐步努力去改进。 查看更多

相关资料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