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料简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n第1节 群落的结构\n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描述群落中某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生命观念、科学思维)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科学探究)1.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建立群落的概念。2.通过实例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等特征。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等资料,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分布特征。4.通过实验和调查,了解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理解生物群落的构成。\n知识导图\n课内探究•名师点睛训练巩固•课堂达标新知预习•双基夯实指点迷津•拨云见日学霸记忆•素养积累\n新知预习•双基夯实\n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__________的集合。2.研究的问题生物种群3.研究______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种间优势种空间结构种群\n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2.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__________。我国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3.优势种(1)不仅______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______也很大。(2)随______和______的变化而变化。4.物种组成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种组成物种数目丰富数量影响时间环境\n三、种间关系关系概念举例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______,但分开后,各自也能__________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______。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__________________受益独立生活有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n关系概念举例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__________并通常对______产生危害的现象马蛔虫与马、病毒与宿主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____________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某种农作物与某种杂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____的现象狼与兔子获取营养宿主资源和空间食\n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与生态位1.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a.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现象。b.主要影响因素分层光温度水分无机盐栖息空间食物条件\n(2)水平结构a.常呈______分布。b.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__的不同、生物__________的特点等。2.群落的季节性由于______、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____________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镶嵌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自身生长阳光外貌和结构\n3.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地位或作用栖息地食物种群密度\n(3)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4)形成原因: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的结果。五、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____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______,因此不宜用________进行调查,常用____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2.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环境资源协同进化强微小样方法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n3.如图A是________,利用了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图B是________,适用于体型较____的土壤动物的采集。4.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其目的是对小动物进行____________。诱虫器趋暗趋湿避高温吸虫器小固定和防腐\n1.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且双方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4.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捕食关系。()5.农田里的菟丝子缠绕在大豆等其他植物上,种间关系是寄生。()6.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活学巧练×√××√×\n7.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更替,这种更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8.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9.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记重捕法。()10.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小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丰富度。()√×××\n思考:1.用图示的形式表示种群与群落的关系。提示:\n2.纬度、海拔高度、水深度与物种丰富度有什么关系?提示:(1)随纬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2)随海拔的增高,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3)随水深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3.如何区分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提示:原始合作是指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但这种种间关系并没有发展到彼此相依为命的程度,如果解除这种关系,双方都能正常生存。而互利共生是物种之间不能分开的一种种间关系,这种种间关系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生存。\n4.影响植物、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提示:(1)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2)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5.生态位重叠的结果是什么?提示:(1)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资源短缺时发生种间竞争,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竞争排除原理。该原理决定了在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2)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部分重叠时,每个物种都会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并且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有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n学霸记忆•素养积累\n1.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等问题。3.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4.群落的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n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7.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8.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季节性。9.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n10.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1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包括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n课内探究•名师点睛\n知识点种间关系比较\n\n\n\n\n知识贴士(1)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①同升同降→原始合作或互利共生,如表中图Ⅰ、Ⅱ。\n(2)表示捕食关系的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数量上判断,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数量多,捕食者数量少。如表中图Ⅵ中A数量多,B数量少。②从时间上判断,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如表中图Ⅵ中A先达到波峰,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n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判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典例1典例剖析C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和b互利共生\n解析:a和b是竞争关系,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在竞争中获胜。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不一定生存在类似于实验培养的条件下,若食物和空间等条件充裕,二者也可以共存,b的数目也不一定多于a。\n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变式训练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n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n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正确、D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正确。\n知识点群落结构类型\n1.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判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不同海拔地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各种植物在山坡上呈镶嵌分布,因此,植物的这种分布并非垂直结构,而是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n(2)从赤道向两极看,植物呈现带状分布,也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n知识贴士(1)一般情况下,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同一物种个体间高矮不齐不能体现群落的结构,而属于种群的研究层次。如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属于种群(竹子为同一物种)的研究层次。(3)影响水生生物垂直方向分层分布的因素,除了光照外,还有温度、O2等。\n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甲)、森林(乙)、海洋(丙)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典例2典例剖析\n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唯一因素B.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乙、丙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乙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C\n解析:在-200~3800m范围内,温度只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一种因素,此外还有光照、水分等,A项错误。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是由于地形的起伏使得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进而使得植物类群不同,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属于水平结构,B项错误。乙、丙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项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D项错误。\n2.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单位:种)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变式训练D年份14152540乔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总计2830305676A.40年间物种的丰富度趋于增加B.第40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40年间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变化D.该弃耕农田在第1年只有草本植物,所以不存在垂直分层\n解析:40年间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A正确;第40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40年间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变化,C正确;该弃耕农田在第1年只有草本植物,但是仍然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只是相对比较简单,D错误。\n知识点1.动植物生态位的研究内容(1)动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植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n2.生态位重叠(1)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2)当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如下状况:\n①竞争排除原理决定了在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②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每个物种都会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3.应用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n知识贴士(1)物种在生物群落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种间竞争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也越大。在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3)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4)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n下列哪种情况下,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两个不同种群的种间竞争更加激烈()A.两个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B.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极为相似,彼此交叠C.一个种群比另一个种群大得多D.两个种群的生殖方式相同典例3典例剖析B解析: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种群,生活条件极为相似,争夺资源和空间最激烈,B项符合题意。\n3.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种间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种群且使其数量增加,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变式训练A\n解析:种间关系中,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越激烈,A项正确;种内竞争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与题干不符,且激烈的种内竞争会抑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会引起食性分化,B项错误;如果大量捕杀雷鸟的天敌,雷鸟种群数量最初会增多,但随着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数量又会有所减少,C项错误;适当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小于有动物适当牧食的草场,D项错误。\n知识点1.探究原理(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宜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n2.探究步骤\n\n3.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不同,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4.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造成结果偏差较大。(2)小动物类群因取样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从不同的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开统计,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在装样品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n(4)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带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5)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直接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需用吸虫器采集。(6)多组进行统计比较。(7)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8)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n知识贴士易误易混:四种研究方法易混淆(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2)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3)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4)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抽样检测法”。\n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典例4C典例剖析\n解析: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A项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也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B项错误;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中,C项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和趋湿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项错误。\n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B.调查森林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物种丰富度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变式训练D\n解析: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B项错误;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的一个种群,C项错误;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D项正确。\n指点迷津•拨云见日\n区分常考的种间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1)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种间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在农田中,相邻的某种作物个体之间对阳光、水分和养料的争夺,这就属于种内竞争而不是种间竞争。\n(2)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如下图所示,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竞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种间竞争。(3)捕食、寄生: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者获得食物与能量,会造成被捕食者死亡或身体残缺。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而宿主一般不会死亡。\n(4)种内竞争与捕食:种内竞争属于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捕食属于种间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狼吃兔、兔吃草。(5)寄生和腐生:寄生是寄生者从活体(宿主)获得营养物质,但一般不造成宿主死亡;腐生是腐生生物从死体获得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n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类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类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蚁相对数量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典例5典例剖析\n(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一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探究发现,啮齿类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种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种群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______和__________。后减少,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啮齿类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啮齿类动物的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它们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使得供蚂蚁可食用的小粒种子减少,蚂蚁因食物减少而数量下降捕食种间竞争\n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一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与其竞争的啮齿类动物数量减少,竞争压力减小。(2)啮齿类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啮齿类动物数量减少,使得大粒种子植物数量增加,它们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使得供蚂蚁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因食物减少而数量下降。(3)题干所述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蚂蚁和植物种子以及啮齿类动物和植物种子之间的捕食关系,啮齿类动物和蚂蚁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n解疑答惑问题探讨⇨P221.提示:河蟹以底栖动物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2.提示:提高稻田中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的底栖动物因天敌增加,种群数量会减少。旁栏思考⇨P23调查当地实际情况后作答。\n思考讨论⇨P251.提示:两个种群竞争食物和栖息空间,造成两种群逐渐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以提高对资源、空间的利用能力。2.提示:由于去除了海星,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的数量会增多,这四种动物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可以看出,捕食与种间竞争在群落中不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3.提示:阳光、温度、水分等都会对群落的特征产生影响。\n想象空间⇨P26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选择是什么,其次要明白森林群落经垂直分层后,其中的植物种群在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上有什么变化,由此想象出通过自然选择,不同森林植物在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上呈垂直分层的过程。\n思考讨论⇨P281.提示:这4种鸟的觅食生境表现出多样化。不同鸟类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不同。青脚鹬在三种觅食生境中出现的频率都较高,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2.提示:不一定。判断二者生态位是否一样不仅要看它们的栖息地,也要看它们主要的食物种类等。3.提示: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为杂食鸟类,主要以小坚果、茎类、螺类、贝类等为食。绿头鸭、鹤鹬、青脚鹬均与之有竞争关系。4.提示:绿头鸭主要生活在崇明东滩低潮盐沼—光滩带,主要以植物为食,也食用部分螺类、贝类等,与当地的绿翅鸭、鹤鹬、青脚鹬等鸟类有竞争关系。\n思维训练⇨P29以上四种解释都有道理。最可能的原因是B。可以进一步调查该湖泊是否存在以鲈鱼为食的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n练习与应用⇨P29一、概念检测1.(1)√提示: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故该说法正确。(2)×提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3)×提示: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C\n3.提示:河蟹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而青鱼也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二者的食性又相似,都以螺、蚌和水生昆虫等为食。河蟹和青鱼的生态位相似,一起混养,二者竞争激烈,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生产实践中,不利于增加二者的产量。\n二、拓展应用1.提示:捕食2.提示: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资源短缺时发生竞争,竞争优势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即竞争排除原理);资源丰富时,共同利用资源而彼此不给对方造成伤害。若生态位部分重叠,两个物种在无竞争的生态空间实现共存,重叠的生态位空间被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占有。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和避免竞争。例如,由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化引起的空间分离,可使每一个物种都限定于生态环境的一定部位活动,并利用特定部位的资源,从而减少了生态位重叠并减弱了物种间的竞争。\n3.提示:捕食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捕食者的存在也促进了不同种生物的共同进化。\n探究实践⇨P311.提示:各组提交各组的研究报告,然后对研究的方法、过程及结论进行讨论,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2.提示: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根据所调查的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n训练巩固•课堂达标\n1.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又去吸食乙牛的血液,使乙牛也得了血孢子虫病。蜱与牛的关系和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A.互利共生和寄生B.寄生和寄生C.捕食和寄生D.捕食和互利共生解析:由题干可知,蜱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血液为食,蜱与牛的关系为寄生;血孢子虫生活在牛的血液中,也以牛的血液为食,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也为寄生。B\n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C\n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项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B项正确;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项正确。\n3.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群落季节性变化的是()A.“春华秋实”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D.“飞蛾扑火”解析:“飞蛾扑火”是蛾类晚上出来活动向光聚集的现象,不能体现季节性变化。D\n4.(不定项选择)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下列生产实践中利用了生态位原理的是()A.不同农作物间作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C.适时捕捞D.稻田养鱼ABD\n解析: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四大家鱼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层,混合放养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稻田养鱼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n5.请据下图回答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及其丰富度的调查的问题:\n(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2)物种丰富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____,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____________取样调查。(4)上图A为诱虫器,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利用A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的习性。上图B为吸虫器,主要收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诱虫器或是吸虫器,采集的小动物均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取样器取样法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强标记重捕法便于空气流通避光、避高温、趋湿避免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70%的酒精\n解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2)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取样调查。(4)图A为诱虫器,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利用A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图B为吸虫器,主要收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避免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无论诱虫器或是吸虫器,采集的小动物均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