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版)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缪贤(miào)肉袒(tǎn)瑕疵(xiā)B.佯为(yáng)传舍(zhuàn)渑池(miǎn)C.汤镬(huò)驽马(nù)盆缶(fǒu)D.琴瑟(sè)不怿(yì)间道(jiān)【答案】B【解析】A项,瑕(xiá)疵;C项,驽(nú)马;D项,间(jiàn)道。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赵惠文王时,得楚禾氏璧。B.取吾璧,不与我城,奈何?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D.臣头今与璧具碎于柱矣!【答案】C【解析】A项,“禾”应为“和”;B项,“与”应为“予”;D项,“具”应为“俱”。3.下列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欲刃相如刃:杀B.赵王鼓瑟鼓:击鼓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回头D.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B项,“鼓”为名词作动词,“演奏”。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璧有瑕,请指.示.王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答案】D【解析】A项,古义,“侍从”;今义,方位名词。B项,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C项,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D项,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5.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答案】C【解析】A项,都为介词,分别为“通过”和“趁机”;B项,都是副词,分别为“竟”和“于是、就”。C项,都是副词,“只不过”;D项,都是连词,分别表假设“如果”和表并列。6.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答案】A【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⑦判断句;③⑥⑩被动句;④⑤⑧介词结构后置句;⑨宾语前置句。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D.本文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答案】D【解析】“极力铺张,渲染烘托”有误。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故宫博物院失窃案审理完毕,犯罪嫌疑人石柏魁获刑13年,博物院方面表示,警方璧.还.的四件失窃文物,受损的那一件正在修复中,不久,它们将与观众见面。B.据媒体报道,在安南特使的斡旋之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有意与反对派唱一出将.相.和.,可是,这个消息,目前还未得到叙利亚政府的论实。C.荀子说的“人定胜天”,其内涵并不是说人能战胜自然,而是说人能认识并运用自然规律;如果人偏要跟自然较劲,两.虎.相.斗.中,失败的肯定是人。D.中国独立研制的弹道导弹“东风21D”,无论是运行轨迹的多变性,还是攻击目标的准确性,以及攻击的烈度,在当前可说是无.出.其.右.者,因而被人们称为航母杀手。【答案】D【解析】A项,璧还:完善无损地退还或归还原物。此处不合语境。B项,将相和:是指内部矛盾得到解决,不能用于敌对方。此处用错对象。C项,两虎相斗:指力量相当且十分强大的双方进行争斗,不能用于人与自然之间。此处用错对象。9.蔺相如能建功立业,除了他超出一般人的“忠”“勇”之外,口才杰出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请以“现代社会”“交谈”“口才”“事业成功”为关键词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口才重要性的认识。(120字左右)【答案】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谈,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并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小到个人对话交流,大到商务谈判乃至国家民族形象的塑造,无不体现出口才的作用及其意义。可以断言,口才是现代人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解析】这是一道扩写题,扩写的内容要用上“现代社会”“交谈”“口才”“事业成功”这4个词语,要表达自己对口才重要性的认识。比较适合用议论抒情来表达。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4题。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妃嫔..B.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负:仰仗.C.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倨:傲慢.D.大王必欲急臣急:急切.【答案】D【解析】急:逼迫。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②王问:“何以知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城入赵而璧留秦..A.①②③④都相同B.①②③④都不同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D.①②④不同,③相同【答案】B【解析】①代词,这/助词,的;②介词,凭借/介词,用;③介词,表被动/介词,介出动作的对象;④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④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⑤臣请就汤镬⑥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A.①②③B.①③④⑥C.①⑤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③④⑤都是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果断,②是表现蔺相如的气愤,⑤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善于审时度势。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赵王不知所措时,蔺相如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认为应该把和氏璧给秦国,于是自己带和氏璧出使秦国。B.蔺相如有必胜的信心。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出使秦国时向赵王保证:秦国把城池给赵国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完好无损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C.蔺相如临机应变。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池时,他说和氏璧有瑕疵,得到和氏璧后威胁秦王,秦王无奈把和氏璧给蔺相如。D.蔺相如不辱使命。蔺相如出使秦国,和秦王巧妙周旋,最终不辱使命,没有让秦王得逞,让和氏璧完好的回到赵国。【答案】A【解析】“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错误,原文为“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答案】(1)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2)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词进行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15.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C.李牧多为奇陈陈:通“阵”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探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如解释为“起来”,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句中的“起”应解释为“起用”。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1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夫赵强而燕弱C.张左右翼击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击秦军于宜安会于西河外渑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解释为“在”。A项,“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中“为”,作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中“为”,成为。B项,“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中“而”是转折连词,却;“夫赵强而燕弱”中“而”是并列连词。C项,“张左右翼击之”中“之”是代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中“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②匈奴每来,出战③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④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①⑤⑥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④【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这是考查学生对传主形象的把握和对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象是“李牧”,特点是“军事才能”,要求是“直接表现”,然后分析每个句子,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①③④都是李牧的行为,都是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句子;②“匈奴每来,出战”,从文中来看,“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可见“出战”的应是新来的将领,这并不是李牧的行为,故排除;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是匈奴的表现,不是直接,应是间接;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这是写赵王的行为,也不是直接表现。由此可以选出答案。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错误,从文中来看,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2)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答案】(1)大王如果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2)李牧的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必”,如果;“用”,任用;“如”,像;“乃”,才;“奉令“,接受命令。第二句,“详”同“佯”,假装;“北”,败北;“以”,把;“数千人”,几千人;“委”给;“之”,代词。【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赵悼襄王元年,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答案】B【解析】原文标点“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此题“生而辱”“死而荣”并列结构,注意区分,“何为”固定词语,不要分开。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答案】C,【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于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答案】B【解析】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2)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答案】(1)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2)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解析】重点词语:“让”“相”“宁”“与语”。【参考译文】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就让(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想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要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遭到困厄境遇,又怎么能奋发有为呢?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