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08课 兰亭集序(解析版)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08课 兰亭集序(解析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虚诞.(dàn)癸.丑(guí)趣舍万殊.(shū)峻.岭(jùn)B.齐彭殇.(shānɡ)会稽.(jī)形骸.(hái)悟.言(wù)C.嗟悼.(dào)修禊.(qì)骋.怀(chěnɡ)符契.(qì)D.流觞.(shānɡ)激湍.(tuān)曲.水(qǔ)天朗.气清(lǎng)【答案】B【解析】A项,癸:ɡuǐ,殊:shū;C项,悼:dào;D项,曲:qū。2.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少长咸集(都)畅叙幽情(幽雅的)感慨系之(附着)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崇山峻岭(高大的)终期于尽(至,及)列坐其次(依次)C.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往)修短随化(变化)其致一也(情致)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暂得于己(暂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列叙时人(一个个地)【答案】B【解析】A项,喻:明白。C项,修:高高的。化:自然规律,造化。D项,向:过去,从前。3.下面各项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悟言一室之内【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假字。A、B、C三项中均没有通假现象。D项,“悟”通“晤”,面对面。4.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不能喻之于.怀D.因击沛公于.坐【答案】B【解析】B项,解释为“对”,其他项中的意思是“在”。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A.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C【解析】A项,酒杯/喝酒;B项,用来/……的原因;C项,都是指时间短暂;D项,虽然/纵使。6.下列各项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答案】B7.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C项结合意思,应该是判断句。意思:死生是大事啊。8.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停顿。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断句。A项,“夫人”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应该与主语“人”分开使用,改为“夫/人之相与”。2,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亦将有感于斯.文.列坐其.次.B.俯察品.类.之盛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感.慨.系之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C10.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和手法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既要读出文本的内含又要从手法上准确赏析文本,D项,“语言华美典雅”有所不妥,说语言华美就足够了。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字逸少,西晋琅邪临沂人,晚年住在会稽山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故又称“王右军”。B.“修禊”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D.王羲之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所书的《兰亭集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答案】A【解析】A项错误,应为“东晋琅邪临沂人”。3,1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显得相形见绌。B.读书做学问的人要甘于寂寞,舍得气力,吃得辛苦,方能升堂入室,取得成绩。C.自第十七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以来,台湾同胞不绝如缕地跨海前来妈祖宫庙拜妈祖,掀起了一股“朝圣热”。D.近年来吉尼斯世界纪录求大、求奇、求新之风愈演愈烈,但无论怎样,挑战者都应谨记:与文明南辕北辙的世界纪录只能是自取其辱。【答案】B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字的最大功能是方便人类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属性,纠结于个人偏爱和书写习惯的繁简之争并无多大意义,关注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才是重中之重。B.只有敢于、善于拒绝不合适的投资与发展,才能在发展中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最大程度地呵护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财富。C.所谓游学,就是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了解自己平时生活区域之外的地理、民俗等各种信息。D.对于传播、制造谣言并可能或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实施制裁。由此看来,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答案】C【解析】A项,结构混乱,应删去“的工具属性”。B项,不合逻辑,应删去“避免”。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对于制造、传播谣言”。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爱书法艺术,他曾经派人广泛搜罗历代作品。据记载,“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命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同时,还购得王献之、张芝等名家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唐太宗绝不是附庸风雅的帝王,他对书法艺术是有一定的研究的。4,①这是中国书法史上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对神采、神气的认识的进一步发展②他提出的“神气冲和”的书法标准,对书法艺术效果、书法达到的境界以及用笔和手腕的方法,做了精辟的总结③故他对书法作品的鉴赏水平也极高,而且有精到的见解④唐太宗自己也喜欢写字,并有一定造诣⑤不仅如此,他经眼的真迹妙品也极多A.④⑤①②③B.④⑤③②①C.④⑤①③②D.④⑤②①③【答案】B15.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研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和选用句式的能力。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可结合材料从楷书、草书、行书三方面概括,注意句式的工整。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与:交往B.虽趣.舍万殊趣:兴趣C.或取诸怀.抱.怀抱:胸怀抱负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答案】B【解析】趣:趋向,取向。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仰观宇宙之大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③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C【解析】①在兰亭时的行为,表现的是一种欢乐;③对两种行为的原因的揭示;⑥句是写自己的感悟。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答案】B【解析】“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而是着重表现宴会游乐环境的优美,宴会的盛况。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6,(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乙)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②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书为世所重,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③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④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7,【注】①从子:侄子。②钟繇: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③张芝:东汉书法家,擅长草书。④代述:代行王述职权。2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都。B.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列叙:分别记载。C.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抗:抵挡。D.而羲之甚轻之轻:轻视。【答案】C【解析】C项,“抗”应为“相当、匹敌。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B.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辄洒扫而待之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为古今之冠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而羲之甚轻之【答案】C2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由“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对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忧患的啃叹。B.《兰亭集序》不仅是书序,更是一篇立意深远的散文,语言清新疏朗,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C.王羲之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他性格刚直,而因为他酷爱鹅,性格又有幽雅高洁的一面。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再去拜访,王述对此深为怨恨。【答案】D8,【解析】D项,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最后“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2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答案】(1)过去感到欢欣的事,顷刻间变为往事,对此不能不深有感触。(2)王羲之前去观赏,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生性爱鹅。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兰亭记何延之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9,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弄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24.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募:招募B.负才艺,多权谋负:有C.弟子又幼来耽玩耽:潜心D.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安:放,藏【答案】A【解析】募:征集。25.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太宗以德政之暇B.知在辩才之所10,C.梁元帝之曾孙D.辩才熟详之曰【答案】D【解析】D项,“之”为代词,代指二王法帖。其他三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26.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B.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答案】C【解析】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答案】B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11,【答案】(1)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2)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解析】(1)关键词:若、义、诣、通(2)关键词:具、召、遽、所以29.萧翼是怎样得到《兰亭》帖的?请简要概括。【答案】萧翼假扮商人,借入寺观看壁画的机会结识辩才禅师;然后拿出二王法帖引诱辩才,诱使辩才拿出《兰亭》帖;接着往来多次,获得信任;最后,萧翼趁辩才外出取走《兰亭》帖。【参考译文】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实行仁德之政的闲暇,一心一意赏玩书法,临摹王羲之真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的住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太宗于是下诏召见萧翼。萧翼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学#¥科网萧翼就改换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在巡廊里观看壁画,路过辩才的院子,停在门前。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暄过后,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于是没过多长的时间,萧翼拿出自己效仿梁元帝画的《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辩才禅师赞赏不已,于是论及书画。萧翼说:“弟子的先人,都继承二王的楷书法帖,弟子自幼潜心研究,现在也有几帖随身带着。”辩才高兴地说:“明日来,可以带到这里欣赏。”萧翼如期前往,拿出二王法帖给辩才看。辩才仔细观看法帖,说:“这倒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真迹,很是不同寻常。”萧翼说:“什么帖?”辩才说:“《兰亭》帖。”萧翼假装笑笑说:“几经混乱,真迹怎能还存在呢?肯定是响拓伪造的。”辩12,才说:“我师父在世时保护爱惜,临终之际,才亲手交给我。”辩才自己从屋梁上的暗槛内取出《兰亭》帖。自给萧翼看后,辩才禅师就不再把《兰亭》帖藏于暗槛,而是和萧翼拿的二王法帖放在一起,并且借来留下放在桌上。辩才当时八十多岁,每天在窗下临摹学习数遍,可见他老了还如此爱好书法。从此,萧翼往来多次以后,童子和徒弟们不再猜疑他。后来有一天,辩才出去到灵汜桥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辩才的徒弟说:“我把手绢丢在床上了。”童子就马上为他开门。萧翼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御府中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到他来,见到御史竟是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告别。”辩才听到这句话,一下子便惊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萧翼于是乘坐驿车出发,到京都上奏皇帝,太宗大喜。1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