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古诗三首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故事,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对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学习这首古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还是较弱。,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教学难点是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二)初步感知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三)深入研读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1.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2.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3.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4.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巩固提高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思考问题: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教师总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七、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我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如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边看我板书边一起书空课题中每个字的笔画,做到全员参与。2、主体参与的形式多。如个别读、齐读全诗;读诗句想象画面。3、课件的使用恰当、适时。本堂课使用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几张投影片,有文字,有画面。图文结合让生对茱萸这种植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课文范读,配乐唱。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1、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2、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3、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使后面安排拓展的时间不够。古诗三首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及反思(二)一、说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之一,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二、说教学目标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意思,要通过观察插图、结合注释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难点: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情感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一、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还是较弱。,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二、说教法学法1.通过观察插图、结合注释来展开想象,理解诗人客居异乡在重阳节想起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思乡怀亲之情。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重阳节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诗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板块二、知识讲解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忆:想念。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1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孤身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异客:他乡的客人。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逢:遇到。倍:加倍,格外。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板块三、课堂练习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一、板书设计二、教学反思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