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吊白居易唐李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准确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3、解读小序部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一起均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朝中重臣与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琵琶行》就写于白居易任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的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叙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创作背景:1、《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解题“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的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湓浦pénpǔ铮铮然zhēng商贾gǔ悯然mǐn憔悴qiáocuì转徙xǐ恬然tián谪zhé浔阳xún荻花dí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迸bèng裂帛bó虾蟆hámá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阑干lán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读准字音序言分析【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明年:第二年夜:名作状,在夜里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京都声:指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倡女:歌女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有“能手”的意思委身:托身,这里指嫁贾人:商人翻译: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2、古代官职任免升迁: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除:授予官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的地区.黜:免去官职.去:解除官职.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命酒:叫(手下人)摆酒酒:名作动,摆酒使:让快:畅快悯然:忧郁的样子漂沦:漂泊沦落出官:(京官)外调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歌:名作动,作歌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翻译: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1.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时间:被贬第二年的秋天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事情:奏曲、自叙身世、作诗写作动机:同病相怜伤迁谪感情基调:凄切伤怀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1段“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2、3段“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4段文究本探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提示】“恬然自安”,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后文“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1、学习第一段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2、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3、解读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第一段分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读第一段思考: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本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文究本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扫兴,为琵琶女出场营造氛围虽然喝醉了却并不舒畅,因为即将与客人分别心里悲伤。用明月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中来表达一对友人分别时的心情这四句话强调了“别”字,突出了一个“惨”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翻译: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木兰辞》)翻译: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互文举例【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段结落小层解:以上为第一部分,写浔阳江边夜送客,叙写离别之情,渲染凄清氛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段分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读第二段第一节思考:“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文究本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寻、问、移、近、邀、添、回、开、呼、唤”一些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充分暗示琵琶女曾经经历过世态炎凉,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为后面的故事发展作铺垫。“忽”字是诗歌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使人物的心情由悲转喜。从而引出下文。文究本探《琵琶行》音乐描写部分分析读第二段第二节思考: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起调低沉抑郁。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述说平生的不得志。可见琵琶女乐曲的表现力。琵琶女神情拘谨、抑郁;作者把琵琶的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粗重急骤细轻委婉音色音量音质交错变化清脆圆润宛转流利阻塞不畅低沉凝重声音终于停滞感情依旧积聚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终于在沉默中爆发爆发的如此激越高亢结尾收束的动作在音乐最高亢处收尾旋律的变化作用如何?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赏析“无声”之所以“胜有声”,也还因为这“无声”的暂歇时间,给听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使听者对“有声”感受、理解得更深沉了。这是由听者的主观感受填补了暂时的“无声”,使“无声”的意境更佳。这就如同绘画中有“空白”一样,没有“空白”,笔墨线条也就失去了意义,二者互为依存,互为衬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文究本探赏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文究本探提示:这两句的作用: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弹琵琶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前8句——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后2句——周围环境、烘托演奏效果文究本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低沉抑郁。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冷涩”“凝绝”高亢激越曲终收拨重读思考:本段对音乐的描绘非常出色,试分析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具体描写乐声的?喻体及音乐特点急雨——繁密急切私语——轻幽细腻珠落玉盘——轻脆圆润莺语花底——宛转流畅泉流冰下——幽咽低沉冰泉冷涩——艰涩凝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铁骑突出——高亢雄壮裂帛——短促急迫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给人无限的联想。①大量运用贴切比喻,以声写声。化无形之声为可感之物,写出了琵琶旋律的跌宕起伏与复杂多变,把琵琶的乐音描写得淋漓尽致。②侧面烘托与正面描摹相结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音乐结束后周围环境的寂静无声来突出音乐演奏的美妙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人们还久久沉醉在余音饶梁的美妙音乐氛围之中,侧面烘托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正面描摹不再赘述。③巧用叠词“嘈嘈”“切切”等叠词的使用,将乐声的强弱、快慢、音质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三、四、五段的思想内容;2、比较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遭遇,理解其产生共鸣的原因;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读第三段思考:1.导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原因?2.“绕船月明江水寒”是描写景物的,这一句蕴含了什么情?第三段分析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2、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3、用昔日欢笑衬孤寂伤感;4、用年少光景衬晚景辛酸。文究本探1.导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原因?提示:除了“暮去朝来颜色故”之外,还有一层就是“弟走从军阿姨死”。其中“颜色故”是主要原因。从前面描述琵琶女弹奏的技艺来看,并没有因年长而衰败,而是依然精妙绝伦。然而那些豪门子弟都不来光顾了,这说明什么?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原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并不是真的欣赏她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她年长色衰,门前必然是“冷落鞍马稀”了。(2)深层原因:自身不觉悟社会对人才的不器重琵琶女前后两种命运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1)表层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2.“绕船月明江水寒”是描写景物的,这一句蕴含了什么情?【提示】:这一句是在前面通过对比叙述身世遭遇之后的抒情。过去是那么的欢乐奢华,名噪京师,而今围绕着自己这一叶孤舟的却是清冷的月光,带着寒意的江水。诗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内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催人泪下。文究本探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读第四段思考:1.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位主人公相似的遭遇——昨盛今非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1.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明确: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文究本探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这几句是描写景物的,蕴含了什么情?【提示】:这几句是写诗人谪居之环境:低洼潮湿,黄芦苦竹丛生,杜鹃悲啼不绝,猿声哀怨不断,何等艰苦恶劣,何等苍凉悲凄。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读第五段思考:“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白居易为什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湿青衫呢?文究本探“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白居易为什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湿青衫呢?明确: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知识分子,虽地位悬殊,却在这风凄月明之夜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了知音。白居易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