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导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我们今天学习两首写劳动的诗歌。乡土中国《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了解作者和写作时代。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诗歌。领会《芣苢》的重章叠唱的手法。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文体《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文体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文体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文体《诗经》写作特点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的句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作者简介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辙1039年-1112年读文注音芣苢掇捋袺襭诸霪圃酤廪duōfúyǐluōjiéxiélǐngūpǔyínzhū品读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翻译芣苢《诗经·周南》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文本解读《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使用赋的手法,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采有掇捋袺襭文本解读《芣苢》一诗用词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文本解读《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重章叠句品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翻译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由各孙辈来替我收割。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勤收割的外孙。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家里总算结束了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文本解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诗歌反映了农忙时节诗人及家人耕作务农的场景,表现了农人抢收时的繁忙与喜悦,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文本解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通过晴日前后的对比,表达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对比文本解读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颔联和颈联看出,这次麦收有什么特点?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看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非常劳累。尽管两首诗歌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在描写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表现手法比较探究《芣苢》主要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芣苢》主要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间接展现了麦收时节的劳动场景,和谐和睦,其乐融融,其中既有对劳动艰辛的强调,又有对美满团圆幸福生活的自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思想主旨比较探究这首诗让我们了解到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丰衣足食。《芣苢》这首诗是诗人历经生活波折之后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歌颂的是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作业赏析下列有关劳动的诗作。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业赏析下列有关劳动的诗作。归园田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