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第01课 沁园春 长沙-(解析版)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第01课 沁园春 长沙-(解析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寂寥(liáo)轮廓(guō)怅然若失(chàng)B.沉浮(chén)峥嵘(zēng)携手(xié)橘子洲头(jú)C.恰巧(qià)稠密(chóu)斥责(chè)层林尽染(rǎn)D.遏止(è)竞赛(jìng)遒劲(qiú)强劲有力(jìng)【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国家大事)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中心水流急的地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D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选项中解释错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细数2017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项,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艰苦卓绝:坚忍刻1,苦的精神超过寻常。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文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中。B.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不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D.《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答案】C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A.⑤①②④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⑤①④D.⑤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⑤句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广阔、深沉的基调。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2,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答案】D7.将下面几个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是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该片在毛泽东逝世27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答案】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在毛泽东逝世27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解析】首先确定单句的主干:主语“《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谓语部分“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其他信息可作为句子的枝叶部分插入句子中。8.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祖国啊,祖国!您是黄河壶口的飞流瀑布,您是南疆之边的一缕春风,祖国啊,祖国!您苍茫壮阔,幽柔迷人,您如此多娇,引华夏儿女同自豪!【答案】您是长江三峡的天堑通途,您是东海之畔的一抹朝阳。【解析】由“黄河”可以联想到“长江”再结合长江特点可得出答案。“南疆之边”对应“东海之畔”都是指方位,“一缕”和“一抹”都是量词,再结合各自的特点“春风”“朝阳”即得出答案。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2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3,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答案】B【解析】“怅”这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10.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答案】点明了独游的时间、地点、环境。11.这幅秋景图的特征是什么?【答案】色彩绚丽、生机勃勃。【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分析。根据关键词“红遍”“碧透”“长空”可知色彩绚丽,根据“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知万物充满生机。12.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答案】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当时进步青年的特征: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诗歌结构的把握能力。上阕通过林、江、船、鹰、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秋景图,下阕通过回忆写出了当时青年的精神风貌。写景为抒情蓄势,抒情则是景中情感的直接再现与升华。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3~14题。4,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3.下列各句中,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B.李词中“年年柳色”,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答案】A【解析】A项,“秦楼月”是状语。14.下列各句中,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有提到人物姓名,可见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粹是一首写景词。B.从时间上看,李词和毛词所交代的均是秋季。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D.两词皆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通过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5,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现感官现感受的“物境”(相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身血球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合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15.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答案】C16.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6,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B.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答案】B【解析】此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17.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D.戴叔伦的“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答案】A【解析】此项属于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18.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史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C.我国古代咏花诗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A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