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二五石之瓠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

资料简介

第5课篇目(二)五石之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厘清文章的主旨。难点: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5\n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一书博大精深,集庄子的哲学、政治、伦理、文艺理论及思维方式于一体,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该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三)字词:1.字音字形五石(shí)之瓠(hù)掊(pǒu)呺然(xiāo)鬻(yù)不龟手(jūn)洴澼(píngpì)絖(kuàng)2.通假字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世世以洴澼絖为事(絖,同“纩”,丝绵絮)3.一词多义(1)举其坚不能自举也(动词,拿起来)举世无双(副词,全部)(2)过不过数金(动词,超过)过故人庄(动词,拜访)寡人之过也(名词,过错)(3)或或以封(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或许)(4)固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副词,实在,确实)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固不如也(副词,本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5\n4.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2)名词的活用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词作动词,种植)吴王使之将(名词作动词,统率部队)5.文言句式(1)省略句以说吴王(即“以之说吴王”)与越人水战(即“吴军与越人水战”)(2)倒装句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即“请(以)百金买其方”](3)判断句则所用之异也(“......也”表判断)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第二部分:运用寓言说理:宋人——不免于洴澼絖;客——裂地而封之。(所用之异)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超出常规思维。四、学习课文1.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2.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惠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5\n3.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惠子用“五石之弧”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4.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自我检测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拿起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D.越有难,吴王使之将难:困难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题。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然?……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外篇》)【注】①概:通“慨”,感触于心。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2.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孔子:__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___________3.从《庄子·外篇》选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5\n4.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答案:1.D2.哀悯;达观3.鼓盆而歌;含义: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4.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仁之方”。庄子尽管对夫人之死内心悲哀,但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解析:1.难:发难,指越国发兵攻打吴国。2.第一则材料中孔子面对丧事时“未尝饱也”,可见其难过之情;第二则材料中庄子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题干要求“用两个字概括”,依据文意可概括为“哀悯”和“达观”。3.鼓:乐器名,此处作动词,击打、敲击。盆:古代量器。歌:歌唱。4.孔子在人死后,体会到亲人的哀痛,因此动了恻隐之心;而庄子认为人死后是“通乎(天)命”,是顺应自然、顺应天命,因此达观地接受现实。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