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1.北京的春节优质课教案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1.北京的春节优质课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统编版北京的春节【教学内容】教科书P2~6内容。【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节日)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揭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2.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2.学生自绘表格。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相机指导。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4)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5)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6)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7)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8)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9)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4.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熟记于心。第2课时一、复习巩固,加强记忆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2.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主要写了什么?二、品读感悟,细赏习俗1.品读“腊八”。(1)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各小组快速找出句子交流。出示句子:“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①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课文语言特色。(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②从“家家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视。(2)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习俗。出示句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①引导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体会老舍先生叙述的精妙和魅力。②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课件演示:腊八蒜的图片)(3)品读优美句子:“腊七腊八,冻死寒鸦。”①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引用俗语。)②好处。(形象地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2.品读“除夕”。(1)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热闹。)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①从人们的活动中。“家家”“到处”“老少男女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理解“守岁”)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②从味、色、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2)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生自由说。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3.品读“正月初一”。(1)课件出示:“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2)“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呢?(“铺户都上着板子”“全城都在休息”。)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悠闲。)(3)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庙会、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都是那么轻松自在。4.品读“元宵节”。(1)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灯。)(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交流。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和美丽吧!(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图片+声音)(4)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刚才,我们深入地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和美好,那么还有哪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2.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四、拓展延伸,效果强化学习“阅读链接”。【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忙碌除夕:热闹→详略得当正月初一:悠闲元宵节:红火美丽→突出重点【教学反思】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