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资料简介

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第五单元\n本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n1.注字音课前达标\n\n\n\n4.解多义\n\n\n6.分古今\n7.明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归休乎君主谓倒装句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句吾闻言于接舆介词结构后置句8.积名句(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n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文:鹏鸟飞往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打起三千里高的水,乘着急骤的狂风之势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向南海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点评: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鸟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重点评析\n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所以那才智可以授予一官之职、行为合乎一乡之人、品德合乎一国之君、能力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就像这蝉、学鸠、斥安鸟一样。点评:那些靠智慧能胜任一官之职的人,虽然其品行能力都已超越常人,并取得了君王和百姓的信任,但是他仍像小麻雀一样,带有世俗的功利心,自以为是,最后只图得个浮名虚誉而已。如果这些人能摒弃世俗的功名利禄,超越世俗的毁誉,就能在无名、无功、无己的意识中,达到道德的至高境界。\n3.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译文:先生立为天子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可我还占着这个位置,我自觉心里不安。点评:在儒家思想中尧是圣君贤王的象征,但在庄子这里却成为被嘲弄的对象,直到他拜见一位得道的高士,做到了忘记天下,才达到了“无己”的高度。而隐士许由超脱世俗,轻视名利,才是道家思想中的“圣人”。\n1.选文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提示:就精神境界、气象和格局而言,明乎“小大之辩”才能明白抉择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庄子认为“逍遥游”是人生至大至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在将此推出之前,他先推出了一系列较小的境界、气象和格局,比如“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等。由于先已明确了“小大之辩”的意旨,文章后半部分就不必再费力去剖析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的“小大之辩”,而直接把它们放在“而征一国者”之后层层提升和推进,使层次异常明晰。又由于文章前半部分以大鹏小雀等确立的“小大之辩”,跟文章后半部分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方面的“小大之辩”,有某种类比映衬关系,所以其气势更加飞扬,文思更加生动,颇有引人入胜之妙。讨论探究\n2.庄子为何“笑”万物?在庄子看来,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提示:因为万物都“有所待”,都做不到“逍遥游”,所以庄子认为他们是可笑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在庄子看来,只有任其自然,随其变化,无乎所待,以游无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只有其文中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了,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n庄子认为,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n结构板书\n《逍遥游》的艺术创造性就艺术性而言,《逍遥游》很有创造性。首先,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来阐发哲理,使文章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并且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主旨虽然是在阐明哲学道理,却绝不只用抽象的概念表述,而是编造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这篇文章就是由一连串寓言故事组成的。如以大鹏与蜩、学鸠的故事讲“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以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讲“圣人无名”的道理等。《庄子·寓言》篇自称其书“寓言十九”,即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寓言。这样,就把哲学道理讲得意趣盎然,引人入胜。鉴赏评价\n其次,文章结构十分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无所待”才是“逍遥游”,构成一条十分曲折却又随时随处贯串全篇的主线。文章开头,作者先从反面入手,论证万物皆“有所待”。无论是写大鹏、蜩、学鸠、斥安鸟,还是写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都围绕这一个目的;为了说明万物皆“有所待”,作者用了大量神奇而富于变化的文笔做了多方的论证和铺垫。“小大之辩”一句,既否定了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又否定了目光短浅的斥安鸟,使文章从否定“有所待”过渡到论述“无所待”,最后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全文先扬后抑,跌宕起伏,文笔曲折神奇而又万变不离其宗,体现了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风格。\n第三,文章极富想象力。一般的寓言虽然也属于创造,但大都接近于生活中习见的形态,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等,都使人感到是现实生活中可有的。即使是将动植物拟人化的寓言,如《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也不超出人们常识所能理解的范围。而《庄子》中的寓言不同,往往异想天开,神奇怪异,不是现实生活中与人们常识中所有之物。如鲲鹏、藐姑射山的神人,以及巨瓠、大椿等,无不带有浓厚的神话与幻想色彩。而鲲本为鱼类至小之物,文中却把它想象为身长几千里的大鱼,化而为鹏,就更庞然异常了。\n又如藐姑射山的神人,被想象为以风露为饮食,乘云驾龙,洪水滔天都淹不了他,即使使金石熔化的大旱,也热不着他。说他身上的尘垢秕糠就能熔铸出最高理想人物尧、舜来。想象力之强,令人叹服。“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极富于表现力,有很强的感染作用。\n第四,善于比喻和描写。本文中的比喻,常常是连绵不绝而又贴切有力。如大鹏需积厚风以行,以水之浮物为喻;如斥安鸟、学鸠不能理解鹏之高飞远行,以旅行备粮为喻。对事物的描写则形象鲜明突出,笔酣墨饱。如关于大鹏、藐姑射山神人的描写,都能以庞大神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特点,加上哲学思想的深邃新异,构成其独特的风格。想象丰富,奇诡壮丽,笔势纵恣,变幻莫测,有一种雄奇浩瀚的壮美。读之摇人心目,开人心胸和视野,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