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案(部编选择性必修上册)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案(部编选择性必修上册)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发展逻辑思维;识别谬误,探究真理,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1.建构初步的逻辑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2.通过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判定逻辑谬误,准确使用语言。3.通过梳理三段论、假言推理等推理的有效形式,建立正确推理的观念,并能够辨别语言运用中的推理错误。4.学习论证,通过梳理、探究论点、论据、论证形式等论证要素,学会分析议论性文章,在写议论性文章时,能够有效运用论证。[单元寄语]逻辑思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力量。首先,逻辑思维是现代科学的基础。面对西方的突飞猛进,近代的中国人曾经十分迷茫、自卑,眼看着一切新东西都是西方人发明创造的,我们甚至怀疑我们的民族是不是不如人家。五四运动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口号,这看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没有看到问题根源。其实只是中国的文化里没有逻辑思维的传承。我们的民族缺少逻辑思维的能力,我们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描述逻辑,我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我们所谓的聪明在西方人看来有些不守规矩,西方人的循规蹈矩我们又认为他们不懂变通。其次,逻辑思维是创新的源泉。逻辑体系告诉我们,合理的假设、缜密的演绎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正确的结论都是新生事物,就是创新。当我们在运用西方勾股定理的时候,一定忘不了补充一句,我们的祖先也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这无疑是我们先民的智慧。但是不借助逻辑体系,我们就永远得不出a2+b2=c2这样的普遍规律,更何况勾股定理只是平面几何里许多普通定理中的一条。可以说现代的创新绝大部分都是逻辑推导的结果,36\n最后用实验加以验证。逻辑思维是创新的真正源泉。再者,逻辑思维也是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逻辑前提,全面考察资本主义的运行本质,演绎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系起来,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美国的宪法也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开篇就是前提假设: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建立共同国防,增进福利和子孙后代安享自由幸福。后面的条文都是为实现这几个前提而展开的周密演绎,结论就是现代的美国社会。除了逻辑,西方社会也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也有一整套辩证思维论述,特别是在德国,辩证思维发展得非常完善。辩证思维和中国传统上的阴阳哲学有十分相近的地方,只是他们希望把辩证思维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当然中国传统上也不是完全没有逻辑思维的影子,其实一个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思想,本质上一定是个自洽的逻辑体系。但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几千年文明,有相对完整逻辑体系的文章不多,大多是一些感悟、经验、智慧,甚至是诡辩。逻辑的力量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我们每天都被来自诸多媒体如书籍、收音机、电视、报纸及身边的朋友和家人的推理所包围。学习逻辑正是提高推理和论证能力的恰当途径。通过学习逻辑,人们能够掌握进行良好思考、避免错误推理的策略,并掌握论证的有效方法。任务驱动一 认识逻辑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人的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概念36\n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任务(一):了解概念的逻辑关系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因此,我们在认识逻辑时,必须了解概念的基本知识及其概念间的关系。[必备知识]概念关系典例分析全同关系全同关系又称同一关系,即A=B(两个词表达的意思相同)。如:罗曼蒂克=浪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其含义在于一个概念集合将另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在内,这种包含既不能完全全同,同时又不能有所遗漏,必须保证一个集合大于另一个集合。包含关系又可分为:1.种属关系,即A属于B的一种。如:“苹果”属于“水果”的一种。2.组成关系,即A是B的一部分。如:“发动机”是“汽车”的一部分。交叉关系交叉关系亦称“部分重合关系”。两个概念外延间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称为交叉概念。在类A和类B中,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反映这两个类的概念A与B就有交叉关系。如“学生”与“运动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学生中有的是运动员,有的则不是运动员;而运动员中有的是学生,有的则不是学生。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正义战争”一定是“非正义战争”。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比如“红色”和“白色”。不是“红色”,不一定就是“白色”。[典题演练]1.下列各组概念间各存在哪种逻辑关系?请在题后括号内注明。(1)朱自清与《荷塘月色》作者(    )(2)青年与学生(    )(3)净水器与滤芯(    )(4)蒸汽机与汽缸(    )(5)西瓜和葡萄(    )36\n(6)战争与和平(    )(7)黑与白(    )(8)真与假(    )答案:(1)全同关系 (2)交叉关系 (3)包含关系 (4)包含关系 (5)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 (7)反对关系 (8)矛盾关系2.分析下列句子中的逻辑错误。(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2)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答:                                                                                                            参考答案:(1)概念“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2)“女同学”与“团员”“班干部”之间有重合,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任务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主要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类型。[必备知识]类型定义例析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分析:“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小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这是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三段论”式推理,是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的。“三段论”36\n的变式,有的省略大前提,有的省略小前提。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推理。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分析:四种社会里的文学艺术的阶级性是四个特殊的前提,由此推出“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的一般结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分析:由“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进行类比推理,得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的结论。[典题演练]3.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请运用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三段论”式推理的知识回答问题。分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包含的“三段论”推理。答:                                                                        参考答案: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这种推理的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即“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和“我们不是圣贤”,得出一个结论,即“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4.阅读下面这句话,请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36\n根据各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不发展所导致的社会生活面貌落后,可以得出结论说,                                                                        。参考答案: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例句,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天价彩礼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一些人索要高额彩礼,也往往有现实根源。比如,随着农村生育率的下降,“嫁女养老”的旧观念势必会抬头。有的农民缺乏稳定经济来源,对未来没有确定感,便把嫁女作为脱离贫困的手段。此外,一些地区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就必然导致天价彩礼现象频现。针对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老百姓的教育引导,势必能够根除陋习。让天价彩礼失去市场,让健康婚俗蔚然成风,乡风文明必将照亮更多人心。①随着农村生育率的下降,“嫁女养老”的旧观念不一定会抬头。②                                    ③                                    解析:题目要求参照例句①,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的推理之处,看其是否恰当。学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一些地区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就必然导致天价彩礼现象频现”“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老百姓的教育引导,势必能够根除陋习”。作答时要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参考答案:②一些地区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不一定会导致天价彩礼现象频现。③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老百姓的教育引导,不一定能够根除陋习。任务驱动二 逻辑的实际运用)逻辑能够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谬误、进行推理、展开论证,你会发现:逻辑不神秘,过去你就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它;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阅读与表达更具洞见,更富理性。任务一:认识常见的逻辑错误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必备知识]36\n认识逻辑的基本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逻辑的基本规律一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类型内容要求同一律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即“A就是A”。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具有确定性,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是真的,必有一假,即“非A即B”。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排中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即“A或者非A”。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具有某种属性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不存在其他可能。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同时加以否定。充足理由律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件下之所以具有某种同一性质,是因为具有充分的根据。即“所以有B,是因为有A”或“B真,因为A真,并真A能推出B”。①理由必须真实;②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③理由必须充足。[典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他们违反了逻辑的什么规律。(1)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答:                                                                        参考答案:违反同一律,“作品幼稚”与“儿童文学”不是同一概念。(2)2月30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心情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淹死1条,我很伤心。(摘自小学生日记)答:                                                                        36\n参考答案:小学生日记中的内容违反了矛盾律。(3)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答:                                                                        。参考答案: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2.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必备知识]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概念不清、并列不当、自相矛盾、否定误用、一面对两面、强加关系、以偏概全、不合事理、主客颠倒等。概念不清定义概念不清也称为违反同一律,表现为核心概念前后界定不一致或话题被转移。例析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种属概念、交叉概念外延分辨不清,“社会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并列不当定义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概念不可以并列,如果在同一次分类中并列了不同层次的概念,就会犯“概念并列不当”的逻辑错误。例析我喜欢读外国作品、古典作品、小说、散文、唐诗等。这句话把用不同标准划分的概念并列在了一起,犯了“概念并列不当”的错误。自相矛盾定义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这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违反矛盾律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例析一个月来,这个问题时刻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又暂时抛开了这一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既是“时刻缠绕着我”,就不会出现“顾不上去想它”的情况,这句话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否定误用定义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例析夜间驾驶,驾驶员要严格控制车速,适当加大跟车距离,36\n随时准备停车,以防止追尾事故不再发生。否定混乱,“防止”“不再发生”所表达的正是“要发生”之意,与原文的意思相悖。一面对两面定义前半句为选择性语句,后半句为肯定性语句,以致语句前后矛盾。例析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大。句子中的“能否”是一个两面词,但后面未有与之搭配的两面词语。强加关系定义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会造成强加关系的错误。例析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艺术成就很高。文章“艺术成就很高”与“写得不长”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偏概全定义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片面地根据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例析张明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这次评三好学生他肯定能评上。以偏概全,推理不正确。不合事理定义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例析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不合事理,用词不当,“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主客颠倒定义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例析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骑绝尘的飞人博尔特,对热爱体育的人们是不陌生的。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热爱体育的人们知晓博尔特”。“人们”是主,“博尔特”是客,使用介词“对”时,主应在前,36\n客应在后。[典题演练]2.指出下列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1)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答:                                    参考答案:“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并列不当。(2)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答:                                    参考答案:自相矛盾。(3)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答:                                    参考答案:强加关系。(4)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答: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为具有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力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B.前不久,北京多家五星级酒店在住客退房后没有彻底更换床单、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的事被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C.无论是直面现实的剧本,还是演技高超的老戏骨,抑或是富有时代感的剧情,都在引发着观众的深度思考和热烈讨论。D.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解析:选C A项,不合逻辑,“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力”并列不当,“保健”包括“减肥”“排毒”“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力”,故不能并列。B项,不合逻辑,“床单”不属于洗漱用具,另外,“浴缸”和“更换”也不搭配,“更换床单、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可改为“更换床单,清洁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D项,36\n不合逻辑,“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不再传播的关键措施。B.针对近日新闻媒体报道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日前约谈了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次发生。C.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D.中华人民共和国孕育、诞生、成长并取得崇高国际威望的历史,正是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的生动缩影。解析:选C A项,不合逻辑,应去掉“防止……不再”中的“不再”。B项,不合逻辑,否定词滥用,应去掉“不”,改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D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句子应改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孕育、诞生、成长并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生动缩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八届东坡文化节日前正在眉山举行,活动共分8大主题,生动地展示了东坡文化。B.该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C.政府部门应加强涉及野生动物游览项目的整体规划,从野生动物保护和旅游服务等多方面加强监管,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重塑首都野生动物行业形象和旅游业形象。D.随着离开家乡到外地就学的流动儿童日益增多,了解、研究他们的各种需求和他们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解析:选D A项,不合逻辑,“日前”与“正在”前后矛盾,应删去“正在”中的“正”。B项,不合逻辑,成本高却说“优势明显”,“成本高”并不是优势。C项,不合逻辑,前后矛盾,“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应改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任务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必备知识]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由多个判断构成的逻辑链条。恰当运用逻辑论证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评估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的水平。36\n含义例析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任何材料——无论是故事还是观点——都潜藏着一种或多种价值观,有的是叙述故事或表达观点的人刻意隐藏的,有的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把这些价值观找出来,努力追问材料中的隐含前提和假设,论证的深度自然会增加。  婴儿期的记忆缺失现象,是指婴儿不能记住生命中最初的两年或三年里发生的事件,以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婴儿这一时期不能形成持久的关于自身经验的表征,即没有相关的记忆的存在,因此无法利用早期记忆。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婴儿能够回忆较早的经验,并且在婴儿期内相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回忆。因此,研究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婴儿都存在记忆缺失的现象。材料的论点为“因此,研究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婴儿都存在记忆缺失的现象”,论据为“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婴儿能够回忆较早的经验,并且在婴儿期内相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回忆”,论据与论点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需要补充隐含前提:“能够回忆相关经验意味着一定存在记忆。”学会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是进行间接论证的有效方法。其中归谬法最常用。归谬法,又叫引申论证。也就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正确,加以引申推导,最后得到一个极其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性。归谬法大多应用在驳论中,用来反驳对方的观点,间接证明我方的观点。  加拿大前外交官朗宁1893年出生于中国。1923年朗宁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的血统”。朗宁机智地说道:“权威研究表明,阁下是喝牛奶长大的,你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运用归谬法,假设对方喝什么奶就有什么血统的观点正确,由此推出对方“喝牛奶”“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的结论。在论证中引入在证明观点时,示例见教材P86~P87。36\n“虚拟论敌”设想一个论敌。论敌可能从论点、论据、论证的各个角度对我们进行质疑或攻击。因此,需要周密设置论证的提纲或论证的范畴,提高论证的严密性。1.搜集典型的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参考示例:读书真的无用吗?①逻辑链条分析  有这样一个例子:学霸A和学渣B是同班同学,高考结束后A就读于名牌大学,B不读书辍学打工。A毕业多年后去应聘,发现B是自己的老板。于是有人就感叹曰:“读书真是无用啊。”②说读书无用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读书,最后步入社会取得的成就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另一种情况是,书读了多年,走向社会发现原来在书中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遗忘了,或者根本派不上用场,那么我读书干嘛呢?其实无论哪个年代,都可能有苦读书带不来高收益,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这种情况。因此,读书无用论总是被一些人提起,个别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也实在是遗憾。如果只看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些人甚至某一个人的文凭和他现实的所得不相符,就认为读书无用,实在荒谬!③读书真的无用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读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读一本好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早已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的容颜。读书总会让你散发出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⑤不读书,现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自然面目可憎,安能言语有味?⑥①标题采用设问的形式,表明观点。②由反方事例,引出反方观点,为下文的反驳树立靶子。“于是有人就感叹曰”采用引入虚拟论敌的论证方式,完善自己的构思。③使用间接论证的方法,分析反方观点的片面性,小概率事件不能当作规律。④先破后立,明确自己的观点。列出分论点一。⑤引用名言做道理论据,使内容丰富,文采斐然。⑥对比论证,显深刻。⑦列出分论点二,并举董卿事迹正面论证。⑧分论点三,正面道理论证。⑨全文合理采用了多种论证方式,效果鲜明,观点明确。收束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36\n其次,读书是自我提升、成长、认同的过程。它不仅仅可以使我们获得物质上的需求,更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与成就,和长期、大量地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董卿,她在诗词大会,在各种节目现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学识与一些骚首卖萌的女演员、女主播相同吗?言谈举止不是靠物质去改变的,而是靠你的学识和阅历。⑦读书带来的成果或许不像别的方面来得明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期望立竿见影,要耐得住寂寞,要打持久战。当然,读书还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不能死读,不能像个书呆子那样只知道读书,要能够学以致用。⑧说读书无用,是浮躁的表现,是严重的错误,该醒醒了。⑨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可选用下面的辩题,也可自拟辩题。参考辩题:1.正方:知识就是力量 反方:知识不等于力量2.正方:“班门弄斧”不可取 反方:“班门弄斧”又何妨3.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4.正方: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反方: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5.正方:挫折有利于成才 反方:挫折不利于成才6.正方:个人的命运由个人掌握 反方:个人的命运由社会掌握7.正方: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反方: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参考示例: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辩论赛正方一辩陈词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36\n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名著和通俗文学谁影响大的问题,我方认为: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通俗文学”是指除历史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通俗文学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且通常具有较高商业价值,是可以满足广大读者日常阅读需求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即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含有长期效应、严肃主题,且一般需要有较高认知度的文学作品。“影响”是指对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使其产生共鸣并发生改变。由此,我方的标准为:在环境的影响及主体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哪者波及的范围更广?哪者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哪者更能迎合时代的脚步?下面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力量的主体。由此可知,对人民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判定标准。通俗文学以其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地传播。而文学名著虽然是文学的积淀,但它的深奥和独特的时代性,恰恰限制了它在大众中的传播,限制了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力。第二、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在于他是否愿意去做这件事。因而,当人们愿意去欣赏某事物的时候,其内容一定会强烈地冲击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思想上强烈的共鸣,并付诸实践行动当中。作为具有广泛性的通俗文学,如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文学、穿越文学,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机载体,无形且真实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第三、从社会现实方面来说,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文学名著在其诞生之初就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讲,文学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真正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众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通俗文学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这不仅是两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故我方坚信,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任务驱动三 练典题,体悟高考中的逻辑考查一、高考真题练(一)语言文字运用专练(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36\n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解析:选C A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语境。B项,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符合语境。C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前面由“不断”修饰,而“完美”境界应该只有一个,因此该词不符合语境。D项,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故选C。★2.(逻辑推理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解析:选B “吸引……观赏和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国际风筝节”,C、D两项的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排除;A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无法同时作后句的主语,同时“已经连续”缺主语,排除。故选B。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                                                                                                                                                36\n                                    解析:题干明确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参考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二)阅读理解专练(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36\n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36\n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解析:选A B项,“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错,原文说的是“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在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材料二只是在提到“地理环境”时列举了长江三峡等地貌的形成演变和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但并不能说地理环境就是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的。★5.(逻辑推理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的原因有“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扩大研究领域”,并没有说哪个原因是主要的。36\n★6.(逻辑论证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解析:选D A项,“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属于“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的范畴,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B项,“赤壁之战地名考释”属于“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的范畴,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C项,“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属于“水道的变迁”的范畴,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侧重于对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背后规律的研究,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畴,可从材料二的出处以及材料二中“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规律性的内容”看出。7.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应以“历史地理学”为关键词在原文中筛选信息,因为是下定义,所以筛选的应是能体现其本质的内容。材料一中有“沿革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相互比较的内容,这其中包含关键信息“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等;材料二中有对历史地理学独特性的解说,“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由此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8.(逻辑论证题)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36\n答:                                                                                                            解析:材料一主要涉及两个概念,一是历史地理学,二是沿革地理。由此可以明确,在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时应该围绕以上两个概念进行。逐段梳理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发现:第一段追溯历史地理学的起源,引出对《禹贡》的介绍,第二段介绍了《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第三段引出“沿革地理”的概念,第四段介绍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成就等,第五段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进行了比较,第六段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据此寻找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层次,即可梳理出行文脉络。参考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36\n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36\n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解析:选D D项,“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故选D。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解析:选C C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看法,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文中从未提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微生物和疾病的看法。故选C。★11.(逻辑推理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C.我们观察动物时,36\n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解析:选A B项,“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可见,“我们死亡后”,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们;C项,“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可见,遵循相同规律不一定就是“同一种微生物”;D项,“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并无“损害人体的健康”的说法。故选A。★12.(逻辑论证题)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解析:选B 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根据“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可见,论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是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C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项,36\n“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点。故选B。13.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                                                                                                                                                解析:“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呼应前文作者引用威尔斯诗句“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同时通过“忘记”前者,“听从”后者,巧妙地表达了我们“并不孤独”,而是携带着无数微生物的聚合体的“包罗万象”的生物的观点;引用诗句让文章显得颇有文采,同时能够更幽默地表达本文的观点,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巧妙地点出“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的观点,让人更印象深刻。参考答案: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②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二、高考仿真练(一)语言文字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盆景是立体的诗、无声的画。它物化着创造者的空间意识、审美观念,________人生情趣和艺术修养。________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盆景文化,体现了古人从自然山林到城市山林再到盆中山林的生活哲学和美学追求。盆景艺术大多为文人所喜好,究其原因,盆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者美学思想的折射。这和文人作品中追求的“境由心生”“道法自然”之观________。在狭小的盆盎之间,植物、山石、水、土等因素都被赋予无限的精神内涵。清初崇古之风大盛,文人将盆景艺术与书画美学、禅意思想、诗文古意等融合且发挥极致。盆景中的花草树石、山水林泉在文人指端呈现千姿百态,一草一木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或________,或自持傲骨,暗含着无限的意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盆景是微观的园林,36\n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其在美学上的终极追求。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及  根植  异曲同工  放浪形骸B.或者滥觞异曲同工超然物外C.以及根植不谋而合超然物外D.或者滥觞不谋而合放浪形骸解析:选C 第一空,以及: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或者:①副词,或许;②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③连词,表示等同关系。横线后面的“人生情趣和艺术修养”与前面的“空间意识、审美观念”是并列关系,故选“以及”更合适。第二空,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滥觞:①名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泛指事物的起源;②动词,起源。语境说的是盆景文化扎根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而不是说其起源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故选“根植”更合适。第三空,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语境是说文人喜爱盆景艺术折射的美学思想和文人作品中追求的“境由心生”“道法自然”之观见解一致,故选“不谋而合”更合适。第四空,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超然物外:①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②泛指置身事外。语境说的是置身于世俗外,而不是行为放纵,故选“超然物外”更合适。★15.(逻辑论证题)下列有关盆景的表述,最能支持文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其在美学上的终极追求”这一论断的一项是(  )A.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一种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B.制作树桩盆景,单株的树木需有参天大树之风范,一丛树木需有莽莽森森的气魄。C.罗汉松野生较少,在盆景造型创作时多以蟠扎拿弯法为主,并配合以修剪之法。D.这位大师制作的盆景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则,而是因材制宜,斧凿无痕,妙肖自然。解析:选D A项说的是盆景的起源和定义,没有提到盆景在美学上的追求,故不能证明题干中的论断。B项说的是制作树桩盆景的要求,C项说的是罗汉松在盆景造型创作时的做法,只体现了“人做”,没有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故不能证明题干中的论断。D项,“斧凿无痕,妙肖自然”与“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思一致。故选D。16.引用有引出后文、佐证观点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引用进行简要分析。36\n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围绕“引出后文、佐证观点”展开分析。引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引出后文的“盆景是微观的园林,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另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蕴丰富,蕴含了以小见大的深刻道理。参考答案:①引文关涉盆景的构造,借此引出了对盆景、园林、自然山水这三者关系的概括。②引文蕴含以小见大的道理,为后文盆景是微观浓缩的自然山水这一观点提供佐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2020年,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上线热播。导演张同道在访谈中说,作家是生活________的,文学是作家的创作成果,因而作家生活的土地就成了“文学的故乡”。故乡是作家们在文学方面成长的酵母,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营养源。土地不光能长出高粱,还能长出一代代文学作品。作家和养育他们的故乡________都在互动,从出生起,他们就在和周边的动物、植被、土地交流,有生命的、没生命的,都在默默________着作家们的感官世界。文学是虚构的,但文学作品所________的情感是真实的。影片里,我们能看到不少作品中原型人物的现状。《高兴》中高兴的原型刘书征如今改名叫“刘高兴”,还写了《我和平凹》这本书;《一地鸡毛》里的小林如今已成了老林,生活依旧……他们会指着书里的情节说:“这里写的就是我。”除去写实的风景,张同道还加入了不少写意内容。比如,一道白光闪过,阿来推开寨门,二楼的土司正打量着他,阿来穿过楼梯向着他走去,土司却消失了。片中不时会出现一些小说里的人物或场景,如《文学的故乡·莫言》一集里,民间艺人唱起小说里的诗歌,九儿、余占鳌等书中角色陆续出现,用虚构的方式讲述真实是导演的用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塑造 时时刻刻 丰满 依托B.造就无时无刻充满依托C.造就时时刻刻丰满寄托D.塑造无时无刻充满寄托解析:选C 第一空,36\n塑造: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③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造就: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语境强调的是生活对作家的培养,使作家有所成就,故选用“造就”更合适。第二空,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语境说的是作家和养育他们的故乡一直都在互动,根据二者的用法,选用“时时刻刻”更合适。第三空,充满:①填满;布满。②充分具有。丰满:①充足;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③(鸟类的毛)多而密。语境强调的是让作家的感官世界充实,是文学化的表达,故选用“丰满”更合适。第四空,寄托: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依托:①依靠;②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假借某种名义。语境强调把情感放在文学作品中,故选用“寄托”更合适。★18.(逻辑推理题)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就能拍成作家故乡的纪实,而不只拍出文学的意境B.这样就不只是作家故乡的纪实,还拍出了文学的意境C.这样就能拍出文学的意境,也能成为作家故乡的纪实D.这样就能拍出文学的意境,而不只拍成作家故乡的纪实解析:选D 括号所在语段描述的是该纪录片写意的特点和虚构的技巧,故应强调文学的意境,由此排除A、C两项。对比B、D两项,D项把“能拍出文学的意境”放在前一分句来说,与上文衔接更紧密,由此排除B项。选D。19.画线句“土地不光能长出高粱,还能长出一代代文学作品”中用了两个“长出”,有何表达效果?答: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画线句中说“土地”能长出“一代代文学作品”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用语非常新颖、巧妙。从行文思路来看,土地长出高粱是自然现象,后面接着说土地还能长出文学作品,再结合后文“作家和养育他们的故乡……感官世界”可知,连用两个“长出”,使上下文联系更紧密。从表达效果来看,“土地”代表生活,“文学作品”代表创作,画线句说土地能“长出一代代文学作品”,形象地揭示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参考答案:①“长出一代代文学作品”运用比拟的手法,新颖别致,用语巧妙;②两个“长出”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行文流畅;③形象地揭示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二)阅读理解专练36\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材料一:生命教育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觉醒,让学生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要敬畏自然,尊崇天地人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被消除了”。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发出预警,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的,它就是为你而鸣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生命教育要给予学生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泪水擦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灵魂。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这种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人的生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而隽永。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生命是有温度的。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和滋养。二是生命是有宽度的。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三是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开拓、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创新中奉献正能量。四是生命是有长度的。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摘编自罗海鸥《生命教育是人生重要课题》)36\n材料二:音乐能够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很多,例如人具有思维意识、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工具等,尤为重要的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将各种情感运用于艺术创作中。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本质是情感表达。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不仅能够表达情感的内容,还能表达情感的强度;不仅能够表达作曲家的情感,还能融入音乐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内心,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最大的满足。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幸福感的获得却越来越难。同样是为了代步,曾经买一辆自行车便能获得的满足感,如今买一辆豪车也得不到了。物质世界越来越富有,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上,这或许是许多人不幸福的根源。音乐倡导感恩的心,歌颂生命的延续。音乐作品中对爱的传递、爱的歌颂是不遗余力的。这并不是强加于音乐创作者的任务,而是源于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唱起或听到这首《母亲》,谁能感受不到母爱的温暖,继而化作报答的情思?“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这样的歌曲,总能引起情感共鸣,总能唤起一颗感恩的心。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靠的就是爱的传递、爱的接力。“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做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触摸那月亮,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在《亲亲我的宝贝》的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是满满的爱意。经常有这样的音乐陪伴,经常用心聆听这些歌曲,怎能感受不到人间的美好呢?音乐催人奋进,鼓舞人与命运抗争。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沟沟坎坎,一时的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萎靡颓废、不思进取。“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歌曲《从头再来》的歌词和旋律,鼓舞人心。当厌烦了说教式的励志鸡汤,听听这些催人奋进的歌曲,一定会在身体中注入一股清新的正能量。(摘编自吴洪彬《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B.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所有人是一个整体,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相通之处。C.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36\n并且能够将各种情感运用到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中。D.世人越来越难以获得幸福感,原因是在物质世界日趋富有的情况下,其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上,心理出了问题。解析:选B A项,“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二段只是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C项,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很多,例如……并将各种情感运用于艺术创作中”;D项,变或然为必然,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物质世界越来越富有……这或许是许多人不幸福的根源”。★21.(逻辑推理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如今认识到“竭泽而渔等于自掘坟墓”,印证了恩格斯“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的话。B.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在钟南山、李兰娟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C.音乐倡导感恩的心,不遗余力地传递爱、歌颂爱,让人感受到人间的美好,这引发了音乐创作者自觉的生命意识。D.听那些歌词和旋律都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身体中必能注入正能量,这比去接受厌烦了的励志鸡汤更有效。解析:选C 因果颠倒,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中的“音乐作品中对爱的传递、爱的歌颂是不遗余力的……源于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可知,音乐创作者具有自觉的生命意识,才能进行爱的传递和爱的歌颂。★22.(逻辑论证题)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闻《韶》乐很长时间后仍不知肉味,伯牙和钟子期因《高山流水》之曲成为知己。B.介绍贝多芬、聂耳等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C.在音乐课上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懂得感激和报答长辈的关爱。D.抗疫MV《阳光总在风雨后》用音乐感谢和鼓励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解析:选B 根据材料二的标题可知,其观点是“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B项举的例子是音乐家的成长历程,不是音乐,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23.(逻辑论证题)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前四段的行文脉络。答:                                  36\n                                                                        解析:材料一前四段采用了“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生命教育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觉醒,让学生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第二到四段是并列结构,分别围绕“要敬畏自然,尊崇天地人和”“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和“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指出生命教育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觉醒,让学生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②然后把它分为三个分论点,分别进行阐述。24.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音乐是怎样拓展生命的维度的。答:                                                                                                          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是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二。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了生命的“四个维度”——温度、宽度、深度、长度,并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材料二第二段中的“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最大的满足”对应材料一“生命的温度”中“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和滋养”的阐述;材料二第三段中的“音乐倡导感恩的心,歌颂生命的延续。音乐作品中对爱的传递、爱的歌颂是不遗余力的”对应材料一中“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的阐述;材料二第三段中的“音乐催人奋进,鼓舞人与命运抗争”对应材料一“生命的深度”中“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开拓、不断超越”“奉献正能量”的阐述。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整理即可。参考答案:①音乐能慰藉和滋养人的精神,拓展生命的温度。②音乐倡导拥有感恩的心,强调爱的传递,提倡爱人以德,拓展生命的宽度。③音乐催人奋进抗争,鼓舞人不断修炼、开拓、超越,拓展生命的深度。④音乐能够让人爱惜生命、延长生命,增加生命的长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9题。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后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发达国家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36\n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这一说法似乎有理。因此,当时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斯大林模式”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实际上,二战后拉丁美洲、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被拉大。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当时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其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政府干预,并紧缩政府开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才能把市场经济成功地建立起来。但是,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政策,在实践中往往不成功。比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等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是市场经济,或转向市场经济,似乎与新自由主义强调的市场作用一致,但它们同时都有非常积极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当然,并非违背主流理论制定的政策一定成功,但我们没有看到按照主流理论制定政策而取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因此,作为知识分子,如想以我们的努力贡献于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不是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深入分析考察问题的本质和决定因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之路。(摘编自林毅夫《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材料二: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Duflo)和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Kremer)共同获得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36\n尽管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背景无可挑剔,且三位也均在学术界享有至高声誉,但对于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笔者还是颇有遗憾的。发展经济学应多多鼓励重要宏观话题、重大实践的深入研究,有时通过常识便可以辨别的结论,不应代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方向、获得经济学最高荣誉。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田野实验提倡通过大量的微观数据与精心设计自然实验进行问题研究,虽然研究方法具有创新价值,研究者也需要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十分不易,但由于其关注点过于细微,往往依靠常识判断便可得到大致结论,如是否应该通过发放蚊帐解决疟疾问题,为贫困儿童发放驱虫药物是否会帮助孩子提高上课出勤率等问题,其现实意义和政策影响都非常有限。缺席对中国、韩国乃至亚洲其他取得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具有天然缺陷,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全世界脱贫工作贡献最大的国家,过去40年,中国减贫人数达到7亿多,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政策层要求在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因此,中国政策实践是全世界消除贫困的绝佳案例。中国政策制定者从未通过自然实验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在实践的道路上,却根据中国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渐进式的政策措施,由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慢慢积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并根据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脱贫与经济发展目标。如此绝佳的发展经济学案例,却不是发展经济学主流的研究方向,这是有缺陷的,很难令人信服。(摘编自沈建光《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还是歧途?——评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为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丁美洲、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解析:选D “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36\n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26.(逻辑推理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纯靠政府发展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也会因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B.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些理论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C.发展经济学理论上看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却往往不成功,说明发展经济学本土化问题很重要,不能照搬。D.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忽略了中国对全世界脱贫工作的贡献,其现实意义和政策影响是有限的。解析:选B “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之上的”于文无据。★27.(逻辑论证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B.中国中部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C.巴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解析:选D “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根据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28.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定义。答:                                                                                                            解析:给“发展经济学”下定义,应参照材料一第一段中“发展经济学是……子学科”的表述,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中的“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和材料二第三段中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等相关表述,按照下定义的格式作答即可。参考答案: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36\n★29.(逻辑论证题)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                                                                                                                                                解析: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第二到四段以时间为序,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第五到六段水到渠成,顺势提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问题。参考答案:①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②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③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3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