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达标测试卷1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明太祖朱元璋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关系融洽B.反对铺张浪费C.君主专制加强D.饮酒之风盛行3.“(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A.出使西域B.西游天竺C.东渡日本D.七下西洋4.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5.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内阁大学士3A.完善三省六部制B.建立行省制度C.设立军机处D.设“厂卫”特务机构6.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福建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9\n郑成功后代治理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7.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这次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8.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满洲族(满族)曾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的对全国的统治政权是(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下图是小涵同学复习某课时做的笔记,该课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10.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州棉区农民生活无着的现象,“门里妻孥相向啼”;康熙五年(1666年),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苏州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表明当时(  )A.福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苏州B.福建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C.福建大批棉布销往苏州地区D.福建与苏州地区经济联系紧密11.下列古代官职中,是清朝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而设立的是(  )A.御史大夫B.节度使C.转运使D.军机大臣12.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  )A.适应军务需要B.保证决策机密9\nC.提高办事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13.明清时期,考据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儒生们脱离现实,纯学术之探讨,埋头于故纸堆中,因而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也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儒生对朝政不了解B.文字狱的影响C.八股取士的影响D.厂卫制度的影响14.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沿海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往返时间、船员数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反映了当时清朝(  )A.官场腐败B.文化专制C.重视农业D.闭关锁国1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国家完全不具备远洋航行的经验和技术B.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C.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清朝统治D.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16.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政府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驻藏大臣B.军机处C.伊犁将军D.宣政院17.下面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18.明成祖时期重新规划并营建中轴对称、主次突出的北京城。作为北京城核心的是(  )A.外城B.宫城C.内城D.皇城19.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它是(  )9\nA.元曲B.徽剧C.昆曲D.京剧20.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摘自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1)指出清朝盛世时期的三位皇帝。(3分)(2)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小历同学认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你同意小历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9\n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明清皇宫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现有房屋九千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整个紫禁城建筑布局严谨。从天安门至神武门,形成一条贯通紫禁城南北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布置了前三殿和后三宫等最主要建筑,这是一条世所罕见的中轴线,是世界上最壮美的中轴线。北京被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这条伟大的中轴线则是这无比杰作的点睛之笔。紫禁城还通过建筑间数的多少及屋顶形式将主次区分。间数十一间最多,加重檐者为重要的建筑。——摘编自刘东主编《中华文明读本》材料二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判断北京城的核心是什么?(2分)概括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建筑之美,(4分)并说明其设计意图。(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长城的主要功能。(2分)并概括明长城的建筑特点。(4分)(3)结合二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以上建筑的现实价值。(2分)9\n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明朝在建国之初,面临着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威胁边疆的安全等问题。为此,明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地方制度。设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是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使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三是采取添设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皇权。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作用。首先,明朝的高度集权,打破了经过隋唐几代苦心营造起来的正常运转的文官体制,压抑了人的国家行政机构潜力的充分发挥,使国家的兴衰,完全寄托于皇帝个人的素质。其次,明朝高度集中的皇权,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不仅要求人们在行为上服从皇帝,而且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也不能有任何不利于皇权集中的言行出现,从而导致了人失去创造性,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摘编自汪澎澜、杨玉洪《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浅析》(1)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丞相职位的皇帝是谁?(3分)(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9\n答案一、1.D2.C 点拨:依材料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说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严密监控,A错误;反对铺张浪费、饮酒之风盛行都与材料主题无关,B、D错误。故选C。3.D 点拨:抓住关键词“明朝、铁锚、港湾、以德睦邻”,可知材料所述应为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D符合题意。故选D。4.A 5.D6.A 点拨:据材料信息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都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8.D 点拨: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故选D。9.C 点拨:“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体现了清朝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因此,4个事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正确;A、B错误;D概括不全面。故选C。10.D 点拨:依据材料可知,清初苏州地区大量棉花销往福建地区,广大棉农依赖福建商人对棉花的收购,这表明当时福建与苏州地区经济联系紧密,D正确。以苏州为经济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最繁荣的地区,A错误;材料只能反映福建与苏州地区在棉纺织业方面联系紧密,不能表明当时福建就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福建商人在苏州地区收购棉花,并不能说明当时福建产的棉布大量销往苏州,C错误。故选D。11.D 12.D 13.C 14.D9\n15.A 点拨:依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A,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6.A17.C 点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C符合题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著作,排除A、B、D。故选C。18.B19.D 点拨:紧扣“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国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又称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D符合题意;元曲出现在元朝,排除A;徽剧不是在清朝时期形成,排除B;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排除C。故选D。20.D二、21.(1)康熙、雍正、乾隆。(3分)(2)同意。(2分)理由:汉武帝虽然击败匈奴,但频繁用兵耗尽文景两帝积蓄的资产,盛极而衰。唐朝盛世也没有解决后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安史之乱”后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清朝出现康雍乾盛世,但乾隆刚退位就猛然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四境骚乱,清朝自此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这三个朝代都因缺乏持久的发展动力,忧患意识丧失,忽视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等等,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5分)22.(1)紫禁城。(2分)壮丽(宏大、庄严、气势恢宏);对称;秩序(秩序井然,主从有序)。(任答两点即可,4分)设计意图: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体现封建伦理纲常。(任答两点即可,4分)(2)军事防御(写“屯田、交通”不扣分)。(2分)规模大(或雄伟,或距离长);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坚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9\n(3)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优秀传统文化(鼓舞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等);可使人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智慧。(写出其中一个意思即可得2分)23.(1)秦始皇。(3分)(2)观点: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的强化既带来积极作用也带来消极作用。(意思相近得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论述: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的强化不仅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使社会比较稳定;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打破了正常运转的文官体制;抑制了国家行政机构潜力的充分发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个性发展,阻碍了人创造性的发挥,使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盛极而衰。综上所述,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的强化既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6分)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