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材分析:这一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课外活动”单元中的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与前后教学内容没有知识上的关联,是一节比较独立的内容。 教材首先是让学生交流平时玩跷跷板的事情。玩跷跷板无非是二种情况。第一,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朋友坐在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可以玩。第二,两个体重不同的人,重的坐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也可以玩。当学生交流了这些情况后,教材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采用了杠杆尺这一装置。教材要求学生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让学生挂钩码,想办法让杠杆尺平衡。并将这些方法记录下来。当学生收集了许多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后,组织学生整理分析得出:两边重量一样,距离支点的远近相同,杠杆尺平衡;重量重的离支点近,重量轻的离支点远,杠杆尺平衡。然后,让学生应用不对称平衡的条件解释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原因。 这种思路其实是先明确了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方法,肯定了小个子可以跷起大个子。然后通过做平衡实验,得出结论,解释玩跷跷时的这种做法。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跷跷板与研究杠杆尺联系不紧密,容易给人两张皮的感觉。当提出“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这个问题后,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研究杠杆尺的平衡。 为了使教学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探究的意味更浓厚一些,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定的改进。同样实现了知识、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丰收。 教学目标:1.通过对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明白,要想玩跷跷板,必须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揭示规律、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1.重点: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难点:对实验情况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跷跷板图片、三段视频)、黑板上的记录表。 学生:杠杆尺装置、夹子5个、记录单、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研究杠杆尺的对称平衡。使学生明白要想玩跷跷板,必须使它平衡。 1.课件出示跷跷板图片,提问:图中的玩具大家认识吗? 讲述:跷跷板主要是有一个横杠和中间的支架组成。 2.提问:有问题想请教你们,如果两个个子差不多的小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头,他们能不能玩? 学生预测,播放视频。(可以玩) 提问:他们为什么能玩?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讲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用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装置进行研究。大家注意看,你们桌面上的装置像不像跷跷板?哪里像?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简介:这个装置叫杠杆尺。上面有一把尺子,尺子的正中间被固定在支架上。我们把正中间0刻度的位置称作支点。在支点的两边,各有五个红色的标记,每两个标记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并且上面都标有数字。 4.教师演示并讲解:现在,我们用两个一样的夹子代替小朋友,夹在杠杆 尺两边5号位置。松手后,杠杆尺处于什么状态? 讲述:这种状态叫平衡。 教师用手压跷跷板的一头,询问学生:像不像在玩跷跷板?像这样的平衡还有吗? 学生上前再寻找两种。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画记录平衡方法。 5.观察并思考:我们是怎样让杠杆尺平衡的?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重量一样,距离支点的远近相同,杠杆尺平衡。 迁移:谁能说说两个小朋友为什么能玩跷跷板? 小结:两边重量一样,离支架的远近相同,跷跷板平衡,所以才能玩。 [设计意图:“两个个子差不多的小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头,可以玩”,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的。但是让学生谈一谈为什么可以玩,学生却很难讲出其中的道理。即不可能谈到跷跷板是平衡的。如果平衡的认识不建立,就没有理由利用杠杆尺寻找平衡,更无法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因此将对称平衡专门剔出来研究,借助杠杆尺帮助学生弄清跷跷板平衡了才可以玩,顺应了学生的认知,为后续研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另外,此环节也对学生渗透了实验、记录方法的指导。] 二、提出问题,研究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问题。 1.讲述:有这样的两个小朋友,一个个子小,一个个子大,他们能不能玩跷跷板?播放视频。(玩不成) 问:为什么玩不了?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呢? 学生充分交谈,使学生认识到:必须使杠杆尺两边平衡才行。最好能谈到具 体的“坐”法。 ,2.讲述:我们还是用杠杆尺来研究。如果用不同数量的夹子代表小个子和 大个子,如:一个夹子表示小个子,二个夹子表示大个子。或者用二个夹子表示小个子,三个夹子表示大个子。夹子怎样夹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才能平衡呢? 要求:(1)夹子夹在红色标记处,有没有平衡可以站远一点看。 (2)每个组有个任务,找到四种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注意记录。黑板上的对称平衡不再实验,任务完成了将夹子取下来,坐好。 3.学生分组实验。 4.组织汇报交流:任务完成的怎样?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每个组选择一种,到前面画出来。其它组注意看,如果和你的方法一样,你就得再选择一种。 5.观察:这些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两边的重量都不同,它们是怎样平衡的呢? 引导学生得出:重量重的离支点近,重量轻的离支点远,杠杆尺平衡。 迁移:根据以上的研究,小个子和大个子怎么玩跷跷板,小个子才能跷起大 个子呢? 学生谈后播放视频:大个子离跷跷板的支点近,小个子离支点远,就可以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建立不平衡的表象。联系到前面的对称平衡研究,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要想玩跷跷板,必须让两边平衡。并开动脑筋设计“坐”法,进而再次借助杠杆尺模拟探究。最终揭示了不对称平衡的规律,也解决“小个子怎样跷起大个子的问题”。最后的视频,是对学生辛勤探究的肯定。对于不对称平衡的规律,只是引导学生建立较肤浅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规律,应该鼓励和肯定。] 三、实践应用,强化认识。 1.要求学生有时间和家长玩玩跷跷板。 2.记录结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