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及板书)

资料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及教学反思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楼长标注为10厘来。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定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依照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第一个正方体的体积确实是1立方分米。通过运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觉∶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关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探究中得到的体会自主进行推算。二、说学情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是单位之间的转化。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由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并把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运算方法,而且关于学生来说单位之间的化聚法差不多有了专门多的体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得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差不多方法。三、说教学目标1.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利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2.经历相邻体积单位换算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在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换算。教学难点低级名数换算成高级名数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五、说教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2、谈话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3、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4、练习法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5、课堂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6、动手操作法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7、启发法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学法:1、情境学习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对称、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环节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课件:①教师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感官上的支持。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学生讨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教师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二)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1、教师提问: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教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学方法同上观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3、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4、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环节三、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方法1、教学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1)学生尝试练习,在书上完成。(2)交流方法: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对应的位数;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小数点要向左移动对应的位数。2、完成4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作业时.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环节四、全课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环节五、布置课堂作业七、说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八、教学反思1、情境设计有效果。通过情景将教学环节串在一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且使教学过程变得流畅、自然,给人以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的感觉。2、整堂课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一是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从猜想到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解决问题,都是学生在自主的思考、探究、操作、交流,教师仅仅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二是,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开始的情境创设到知识探究再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整个过程中,有效发展了学生发现及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应用意识。3、做思结合,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设计了动手实践验证的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知识。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帮助学生将活动经验内化为数学经验。4、练习设计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分层次的练习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困生有成功的体验,让优等生有锻炼的平台。同时生活化的习题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解题的兴趣。第二节课比起第一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难免有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导课还不太流畅;验证活动环节教师组合大正方体时不太顺利等。我想,要是时间允许,我们能再磨一节,肯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这次磨课,我感受颇多,这种新式的教研形式以前只是在杂志上看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做过,自己从未尝试。这次实践后,我感觉其实操作并不困难,而且效果事半功倍,基层学校可以尝试效仿。也希望大家能将教研活动的形式与成果呈现出来,供大家借鉴、交流。我相信只要我们专心教研、脚踏实地,我们小学数学教研定会遍地开花。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