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2022-06-10 09:00:26
  • 4页
  • 16.97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13页。教材分析: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识到,这部分内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推理、判断。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两数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播放课件:在天空出现了一批飞机,每排两架,一共6排(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2、让学生通过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多少架?然后列式计算:6×2=122×6=12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蓝天、白云、飞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诱发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产生学生学习的内趋力,为学习新知起到积极作用。二、探究新知1、教师介绍说: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新朋友:板书:因数与倍数。2、在算式6×2=122×6=12中,让学生去发现2和6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去探究,在书上去发现: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3、播放课件2:天空中的飞机每排有3架,有4排,求一共多少架飞机?3×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教师强调因数和倍数,一般不包括0。4、教学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让学生在小组中去发现哪两个数相乘能得18:1×18=182×9=183×6=1818的因数有1、2、3、6、9、18、并填在书上。5、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究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巩固运用1、做一做: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有1、2、3、6、10、15、30。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通过观察,30一个因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30。36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36。2、小结: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每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实践运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例2:1、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学生找出2的倍数有:2、4、6......2、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3、6、9......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无限个。五、课堂总结:作业练习。1、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学习认识了因数、倍数。知道了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还知道了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最小的倍数是本身。2、作业、练习十二1——4题。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独立作业,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2题“坐热气球”3题的“找朋友”等习题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体现在乐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教学反思1:在上这节课之前笔者比较担心的是学生对于“因数”和“乘数”两个概念的混淆,因为在乘法算式中之前有过这样的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用“乘数×乘数=积”的数量关系式,没有发生混淆,同时在后续再次教学乘法内容时对于关系式各个部分的命名要更加准确。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顺利的,其中也不乏有学生的精彩表现,以及出乎教学预设的表达。1. 学生通过乘法算式认识到了倍数与因数,但两个班中都有学生对于算式“1×1=1”中倍数与因数的表达有疑问,于是由笔者按照前面的例子进行了叙述“1是1的倍数,1是1的因数”,不过课后反思,自己当时有些着急了,可以让学生来说,从而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2. 还有一个比较出彩的点儿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让学生说出算式“4×9=36”中“36是倍数,4和9是因数”,然后让其他学生补充,从中发现有学生预习过程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补充完整,认识到“在描述算式中的倍数与因数时,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同时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笔者问:“为什么要这样补充?”有一个学生的表达近乎完美“例如9也是3的倍数,但是在这个算式里不能看出来,9只能是36的因数”,总之还是对于倍数与因数这两个表示关系的概念还是要放到关系里进行表述。3.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是基于非零自然数的背景下,但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限定,笔者在上课前并没有去查询资料,不过再次教学本内容时可以深入查阅相关资料。教学反思2:《因数与倍数》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注重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主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多次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让学习顺利发生,盘活了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恰当的自主探索结合有意义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作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