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首页 > 初中 > 生物 >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生态习性水螅多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溪流中,常附着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探究竟观察1用吸管吸取活水螅,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它的体色、大小。它的体型像什么?数一数,它有多少条触手?体型有怎样的对称性?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纵切片,看看它的身体有几层细胞,有口和肛门吗?体色:浅褐色体型:圆筒形、口向上,适应固着生活;体长:约1CM,辐射对称PPT模板:素材:PPT背景:图表:PPT下载:教程: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PPT论坛:www.1ppt.cnPPT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水螅水母海葵有口无肛门、具原始的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胚层的动物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央腔由体壁围成,具有消化功能,因称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消化功能:腺细胞分泌水解酶,进行细胞外消化;皮肌细胞吞噬作用,进行细胞内消化;摄食与消化水螅摄食照片食性:水螅以各种小甲壳功物(如蚤类、剑水蚤等)、小昆虫幼虫和小环节动物等为食,被捕的食物可比水媳大很多倍;捕食器官:触手;捕食过程:触手将捕获物移向口部;口张开,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腺细胞分泌酶行细胞外消化;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群体生活的种类,芽体不离开母体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群体。水螅-芽体细胞外消化的进化意义细胞外消化方式的出现是进化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出现,使水螅的食物范围扩大了,营养状况可到了很大的改善;水螅摄食照片7、水螅的运动借助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8、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1、水螅纲;2、钵水母纲;3、珊瑚虫纲1、身体呈辐射对称2、有口无肛门,具原始的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3、出现初步的组织分化,具特有的刺细胞;4、具有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常见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礁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扁形动物绦虫涡虫探究竟观察用放大镜观察涡虫的体长、体色、体型及体表的主要结构。你能把涡虫分为均等的两半吗?代表动物——涡虫一、生态习性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二、外部形态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0-15mm;前端: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嗅觉功能;背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腹面:颜色浅,有口、密生纤毛;使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生殖孔位于口的稍后方;左右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摄食:咽部外翻,释放消化酶,消化食物颗粒,再吸入体内,进行消化;消化:细胞内消化与细胞外消化并存呼吸:体表扩散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感官:眼点、耳突、代表动物——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体长2-8m,700-1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猪带绦虫-头节代表动物——日本血吸虫1、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2、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3、中间宿主:钉螺4、感染状态:尾蚴解放前,我国长江以南省份大约有1000多万人患此病,受此病威胁1亿多人。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背腹扁平,2左右对称,3不由三个胚层2、图2-2是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注明各部分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消化腔卵巢卵细胞芽体⑧________⑨________触手口二、填空题(1)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壁出现了两个胚层,即和,两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外胚层内胚层(2)珊瑚是由许多群集成的群体,在一定的和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会转化为。珊瑚温度压力石油(3)水螅、海葵等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中,体壁由、和构成;体内有;有,无。水内胚层外胚层中胶层消化腔口肛门比较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涡虫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左右对称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运动能力较弱较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