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案设计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案设计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15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中的两首古诗分别向我们展现了夏天和春天的美景。学习古诗离不开想象,所以在本教学设计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优美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注重朗读、背诵,在有感情的诵读中积累古诗。另外,学习古诗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妙趣横生。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2.黄鹂、白鹭的图片。(教师)3.熟读古诗,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荷塘景色吧!(课件出示西湖六月荷塘美丽景色的图片)2.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3.多么美的景色!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开课伊始,用西湖六月美丽的荷花、荷叶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引入情境,为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理解题目,了解诗人1.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课件出示断句的题目)教师范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学习生字“晓、慈”。(1)“晓”是“早上”的意思,与时间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晓”吗?(换一换:晚——晓,浇——晓)(2)“慈”也是本节课的生字。你能给“慈”组词吗?(慈祥、慈爱)你能用“慈祥”说一句话吗?3.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师:请你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4.简要介绍杨万里。师: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5.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指导学生读好题目,正确断句,相机学习题目中的生字,理解题目的意思。同时,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介绍杨万里,使学生对杨万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配乐范读。2.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教师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4.指导读出节奏。师: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已划分节奏的古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2)指名读。(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5.出示本课生字:晓、慈、毕、竟、映。(1)带拼音拼读,去拼音读。(2)抽读词语卡片:知晓、慈爱、毕竟、倒映。设计意图:指导朗读古诗时,注意层层递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时,初步学习本课的生字,通过词语卡片复现生字、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一)品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播放轻柔的音乐)师: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闭上眼睛去听,去想。2.教师范读第三、四句。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碧叶、红日、荷花)4.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莲叶师: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地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1)预设:碧绿碧绿的莲叶。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抓住“无穷碧”来体会莲叶之绿。)②这翠色欲滴的荷叶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诗吧!(指名读)③教师引读:站在西湖湖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2)预设:很多很多的莲叶。①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接天)相机理解“接天”。(接天:与天相接。)②谁能通过朗读来展现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③教师引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真可谓——(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不留一点缝隙,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真不愧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4,5.课件出示第四句:映日荷花别样红。 (    )的荷花师:在这一片碧绿的荷叶之中,荷花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别样红”来感受荷花的红。)预设:特别红、不一样红的荷花。(1)理解“别样”。(别样:特别。)(2)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吧。(3)(出示荷花别样红的图片)师: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它红得像什么?(4)站在湖边,你似乎闻到了什么?(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多么美好的境界,你试着读一读吧!(5)你知道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吗?(引导学生关注“映日”。)①相机理解“映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播放图片,展示阳光照在荷花上的景象。②学习生字“映”。猜谜语识记:日头照在正中央。(映)加一加:日+央=映。生活识记法:电影院里会出现“上映”这个词,从而记住“映”。③早晨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荷花有什么样的特点?6.指导朗读两句诗。(1)课件出示西湖中荷叶、荷花的图片,播放音乐。师: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2)指名读,读出不同的韵味。(3)创设情境,教师引读。是啊,西湖的六月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荷叶是那么碧绿,荷花是那么娇艳,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那更是一番美丽的景象——(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品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1.过渡: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课件出示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再读读这两句诗,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对西湖六月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毕竟)3.学习生字“毕、竟”。(1)加一加:音+儿=竟。换一换:章——竟。(2)字理识记:(出示“毕”的字理图)甲骨文的“毕”字像用来捕捉鸟兽的长柄网,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样子。你能给“毕”组词吗?(毕业、完毕)4.西湖的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各有不同。(出示图片)5.西湖一年四季都美如画卷,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三)有感情诵读整首诗。1.指名读。师: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2.出示画面配乐齐读。4,师:多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配着音乐,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设计意图: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借助多媒体展示优美画面,融情入景,相机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抒情。随文识字,方法多样。五、了解背景,体悟情感1.设疑:这是一首送别诗,在我们的印象中,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为什么诗人却只写了无穷碧的荷叶和别样红的荷花来送别老朋友林子方呢?2.介绍资料。师: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3.了解了背景资料,你再来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送别的画面,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祝愿你的事业像荷花一样红红火火。(师: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你就像这初升的太阳,一定会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师: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西湖的景色如此之美,希望你永远记住这美景,记住我这位好朋友。(师: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诗中有美丽的画卷,诗中有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5.诗可以朗读,可以背诵,还可以演唱。让我们听一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设计意图:借助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内容进行个性解读,体会蕴含在诗中的情感。在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基础上,通过读、唱来积累古诗。六、书写指导,布置作业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湖、莲、穷、荷。2.指名认读,并组词。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独立观察后,全班交流。4.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湖: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每个部件要写得瘦一些,注意中间“古”所在的位置。莲:上小下大,最后写“辶”。穷:上边是穴字头,不要写成“宀”,最后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荷:口写得小一些,注意最后一笔是竖钩。5.学生描红并临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7.布置作业:(1)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给家长听。(2)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上一幅画。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本环节注重指导学生找寻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学会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要点,把字写得正确、美观。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