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 童年的发现教案与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23 童年的发现教案与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3*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3.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我”关于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2.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论“童年”印象,引出课题1.导入:说说在你的童年时光中曾有过一些什么发现?(板书:童年的发现)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入新课。二、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课文1.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1)提问:“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我”在九岁时发现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2)追问:对于作者的这个“发现”,你有什么看法?(觉得很有趣、不可思议……)2.说一说:作者对于他的“发现”,自我感觉怎么样?(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快乐……)三、指导生字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易错字。(1)“嘿”是语气词,要结合语境读出它的语气。(2)“祸患”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如“祸害”“隐患”。(3)“窘”是后鼻音,读的时候需要注意。3 四、解密“发现”过程,交流有趣部分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得“童年的发现”的,和同桌交流。教师相机巡视指导。(1)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让学生试着用概括的话说一说“发现”的过程。预设:“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于是就一起去问老师。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提示: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或者不够简洁,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如果学生概括有遗漏,教师要提示学生再读一读课文。2.全班交流“发现”过程,师生共同提炼关键词。(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3.追问:得出结论之后,“我”是怎样想的?因为这个“发现”,“我”遭遇了什么?预设:得出结论后,“我”格外高兴,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后来,在六年级的生物课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因此被老师误解,还被轰出了教室。4.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中有趣的部分。对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作批注,结合批注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有趣。5.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有意思。预设2:第12自然段,说“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想象一个孩子抓着一条鱼拼命观察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预设3:第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特别天真,充满童趣,而且“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十分可爱、有趣。追问:除了内容上的有趣,这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点拨:这部分用了“嘿”“哈”等语气词,很贴近儿童的语言;“如此简单明了”“为此感到格外高兴”等,语气中流露出发现的快乐与自豪。预设4:“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追问:“还不笑塌房顶”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点拨:虽然说同学们会嘲笑自己,但话里话外也透着一股自豪。进一步追问:“我”是怎样自我安慰的?“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 点拨:“我”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驱逐、迫害来安慰自己,意思是“我”因为自己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算不了什么。提示:在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因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迫害的科学家为数不少。“我”把自己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放在一起说,是一种夸张的、自嘲的表达,这也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6.让学生比赛朗读课文中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看谁更能读出“我”的语气与心情。7.引导学生交流: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没有过什么“重大发现”?小组自由交流。8.小结: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童真、童趣。[教学板书]23*童年的发现“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童趣[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指导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首先,我让学生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习提示中的问题,然后围绕“‘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这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汇报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从中体会探究的趣味。指导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趣味,更要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分享探究的乐趣。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