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诗词诵读 10清平乐教案与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古诗词诵读 10清平乐教案与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学目标]1.了解黄庭坚。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春天总是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诗人最爱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很多诗人借写春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惜春的。(板书课题,释题)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北宋词人、诗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2.写作背景。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三、熟读词作,理解词意1.自由诵读该词作,读准字音。2.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3.分组朗读词句,读出相应的语调和语气。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小组进行交流。5.小组交流后,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春天回到哪里了呢?只留下一片清静,没有留下它去的行踪。若有人知道它去往哪里了,仍叫它回来,和我同住。春天归去的踪迹有谁知道呢?要不问一声黄鹂吧。它的叫声十3 分婉转,却没有人能听懂,唯有借着风势飞过开满蔷薇的墙头。四、鉴赏悟情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词人知道春去哪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无行路”)词人的心情如何?(“寂寞”)(2)点拨: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想要寻找她的踪迹,然而春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1)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拟人)(2)春天已经消逝仍想把春天唤回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充满天真、浪漫的情趣,表达出词人留恋春天、不舍春归的深切感情)(3)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词人,面对离去且找不到的春天,会是什么心情呢?将这个感受读出来吧!(学生读,教师评价)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黄鹂知道春的踪迹吗?(不知道)为什么?(“百啭无人能解”,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的鸣叫声)(2)下阕中,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找出来。(黄鹂、蔷薇)(3)蔷薇花开,说明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点拨:作者想象飞来飞去的黄鹂可能知晓春天的踪迹,可谁能听懂它悦耳多变的歌声呢?留给词人自己的,依旧只是满腹的惆怅。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然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作者用黄鹂和蔷薇这两个意象进一步烘托出惜春的惆怅。(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诗分析。点拨: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板书设计]10清平乐觅春/唤春/问春/惜春[教学反思]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授,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我认识到老师除了自身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外,在备课时还要预设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我除了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妙无痕地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