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选修1第三单元《定风波》说课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风波》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而《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的《定风波》词人以道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学习《定风波》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陶冶性情。 2、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已接触过宋词,对词的格式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际上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另一方面他们又担负着艰苦的应考任务。因此本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文解读,也要着眼全局,使学生通过本文学习,加深对苏轼词以及豪放派词的理解,学会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班上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对本文的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预习,朗诵,讨论。 3、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通过“知人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习词中的象征、一语双关等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个性。 4、教学重点: 掌握象征,一语双关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面对挫折时的人生态度。 5、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风雨”“晴”的象征义以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层意蕴。 二、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诗歌教学中,我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课将会采取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说学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法坚持要符合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会指导学生采用: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布置学生在课前诵读《定风波》,结合苏轼的第一首词《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了解苏轼其人,以及从注解和序了解该词的主要内容。 在这节课里,我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5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约2分钟):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吃大餐的经历相信大家都有,在的酒席上,菜色变化多样,年年新,月月新,但有一道名菜,原材料是猪肉,它的地位永远也不会变,而且这道菜总是要人们千呼万唤才肯出来,大家猜猜这是什么菜。(扣肉)对,就是扣肉,它在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名“东坡肉”,相传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研发的一道名菜。由此可见,苏轼虽然被贬,但在穷困的生活上仍是充满快乐的。他为什么还能快乐?而这些快乐是如何在词中表现出来的呢。现在请全班学生集体背诵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设计意图: 以东坡肉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对苏轼生平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通过背诵,检查学生对苏轼这首词的掌握,能够复习这首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为下面的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 环节二(约5分钟): 全班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我会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的读音、 节奏,示范朗读技巧。 指导: 1、读准字音例如:同行(xíng)吟(yín)啸(xiào)一蓑(suō) 2、读出节奏这首词朗读时应采用二二三拍,有些词语应做到抑扬顿挫,文句要有舒缓轻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上片写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啸,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便,更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我披着蓑衣,只管在风雨中度过一生。下片写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迎向我。回头望一眼刚才风雨大作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用文字来述说时,尽可能把作者乐观、坦然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环节三(约6分钟): 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读,美读。朗读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借助文字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多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在这个环节里,我仍然是要努力完成美读这个教学目标。经过环节二的疏通大意后,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范读,指导学生如何带感情的朗诵,然后学生再各自朗诵,从中请几位学生示范,以便其他学生点评。最后全班一齐朗诵。 环节四(约25分钟): 让学生互相讨论以下的3个问题: (1)大雨滂沱,作者为什么会说“竹杖芒鞋轻胜马”? (2)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 (3)“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在学生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后,我会让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会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落魄的标志,而骑马的当然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天走路是不可能比骑马更轻便的?但,正是“轻胜”一词把作者那种在风雨中坦然旷达、潇洒闲适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生了解苏轼的穷困处境和人生态度之后,我再让学生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这一句里,我会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烟雨”,“任”这两个词。“烟雨”和下片的“风雨”一样,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指人生旅途中的风雨,它象征人生中的逆境。“风雨”与下片中的“晴”是相对的,“晴”既是指天气“风和日丽”,又指人生春风得意的顺境。“任”写出任凭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仍是岿然不动。“任”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在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的旷达心境。 我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主旨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既是指途中的自然天气,又是指人生旅途中的逆境和顺境。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官职升降,无论地位得失、无论处境好坏,在苏轼的眼中都是一样,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这就表 现了苏轼超然物外、镇定自若、不惧风雨、潇洒闲适的心态。 环节五(约7分钟): 1、随堂练习: 结合词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来理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请学生思考:现在你认为苏轼的这句感慨是壮志未酬的无奈悲叹,还是看透世情的妙悟?由学生在感悟全词、走近苏轼的基础上自主发表见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见功业易逝,自然永恒。周瑜、曹操,一切风流人物,都将被时间带走,在荡涤一切的自然伟力面前,得失雨晴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词人“一尊还酹江月”,与自然达成和解。觉悟了人生,参透了生命,才能诗意地栖居,以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苏轼这种面对挫折的乐观、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我设计的结语是: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表现了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的旷达心境,也暗喻词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的情怀。一次偶然的出行,一场自然的风雨,引发了穿越历史的人生感悟,旷达、超脱,这就是《定风波》,这就是苏轼——超然物外、镇定自若、不惧风雨、潇洒闲适、旷达乐观。由此可见,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3、课后作业: 在人生之雨来临时,我们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风雨人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