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18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18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3.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重难点]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课时]1~2课时一、预习反馈,以学定教——读(一)反馈预习单(二)针对预习单中的难点进行指导1.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针对学生觉得难读的句子,指导读好停顿。(1)家贫(pín)/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2)过是溪,逢(fénɡ)老媪(ǎo)/方磨铁杵。3.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价、指导后再次书写。4.指导朗读两则文言文,读流利。二、学习方法,理解文言文——解1.交流预习中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词语,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2.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1)出示课后第3题,完成练习。①先读范例,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②请你也给“贫、弃”组几个词,然后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语填进括号。(2)小组梳理出不理解的词语。(预设:盛、焉、媪、问之的“之”)(3)小组讨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看注释、组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呢?试着用你会的方法理解这些字词。提示:问之的“之”,联系上下文了解到是指老奶奶;“媪”可以联系旧知,《清平乐·村居》中学过“媪”是指老妇;“盛”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或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3 (4)小组派代表说说两则文言文的大意。(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诵读这两则文言文。三、想象补白,感悟品质——悟1.想象补白。(1)想一想,写一写:车胤“家贫不常得油”,但是又酷爱读书,他是怎样想到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请把你想到的补充在横线上。家贫不常得油,夏月,胤见,心想:。于是,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想一想,说一说:李白离开途中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2.引导质疑。(1)再用心读读这两篇文言文,有没有让你疑惑的地方?疑问举例:关于《囊萤夜读》:①萤火虫在天上飞着,要捉住一只萤火虫并不容易,可是车胤每天要捉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是不是要费很多时间?而且,萤火虫的成虫生命很短,有可能一夜就会死去,那么,车胤不是每天都要捉萤火虫吗?②萤火虫的光真的能照见书上的字吗?实验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光确实能看清书上的字。但是萤火虫的光一明一灭,要在这种忽明忽暗的光亮下看清楚书上的字,至少需要2000只以上萤火虫。关于《铁杵成针》:①铁杵真的能磨成针吗?有人用科学知识做过计算,假设老奶奶的力气相当于一个青壮年,不吃不喝不睡,一天24小时保持着最大的力量不间断地磨,需要的时间至少是100年。②李白为什么对一件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此感动呢?(2)引导探究这些疑问。(3)这两个小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还被编者编进了课本?难道千百年来人们就没有怀疑过这两则故事的真实性、科学性吗?(引导学生说出编者意图,学习人物品质。)(4)诵读文言两则,尝试背诵《囊萤夜读》。四、迁移方法,拓展阅读——练1.总结方法。(1)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板书。2.迁移阅读。3 (1)出示文言文版《凿壁偷光》,学生自主阅读。(2)指名说说《凿壁偷光》故事的大意。(3)出示其他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课后自主阅读。(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程门立雪)[教学板书]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勤奋苦学铁杵成针——持之以恒[教学反思]一、凡事预则立。让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前反馈预习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的侧重点。二、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时,我指导学生从字词理解到句篇理解,从独立理解到小组探究理解,从一知半解到完全理解,最后又从理解到诵读,用诵读促理解。三、在“想象补白,感悟品质”环节,我设计了两次想象补充,一次安排了写,一次安排了说,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