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18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18《文言文二则》导学案课题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画面讲故事。 2.揭示课题,板书题目:囊萤夜读。 3.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囊”的字音。(2)理解“囊”和“萤”的意思。(3)交流“囊”和“萤”的识记方法。 4.理解课题的意思。  1.在教师指导下欣赏图片,尝试讲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在教师指导下识记生字。(1)读准“囊”的字音。 (2)理解“囊”和“萤”的意思。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结合注释理解课题的意思。1.在学生看图讲故事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灯”的与众不同。 2.指导学生注意“囊”是后鼻音。3.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囊”,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萤”。 4.理解课题时要指导学生“囊萤”6 的意思: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出示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文是文言文。出示几篇短小的文言文。导学:文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篇文言文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检查预习。 (1)指生朗读课文。 相机正音:“恭”是后鼻音,“焉”是前鼻音。 (2)交流书写注意事项。课件按不同结构出示“囊、萤、恭、勤、博、贫、焉”7个会写字。①组织小组交流生字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给生字归类,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4.交流初读感受。1.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发现:课文比较简短,难以理解。2.浏览几篇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3.预习汇报。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汇报初步读文的感受。1.在感知文言文特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特点就可以,为接下来的具体学习埋下伏笔。    2.生字的识记要有侧重,不用面面俱到。    3.学生读文的感受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关于文言文特点的。1.学习第一句。 屏显第一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指生朗读。 (2)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这句话的意思。 1.教师指导学习第一句。 (1)朗读句子。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同桌交流。在有疑义的地方做好标记。 (3)汇报交流: ①1.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6 三、理解内容,明白道理(用时:16分钟)相机指导: 倦:疲倦。 文言文中有的字,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意思相近。可以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习第二句。 屏显第二句: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指生朗读。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这句话的意思。 相机指导: 贫:贫寒。以夜继日:夜以继日。 导学:“油”有什么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明白道理。 出示“囊萤”“油灯”“电灯”图片。导思:你认为哪种光更适合学习?从中你明白了什么4.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刻苦学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尝试汇报句子的意思:车胤谦逊有礼,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②其他同学补充。 ③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5)自读,比读,尝试背诵。2.教师指导学习第二句。 (1)朗读句子。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同桌交流。在有疑义的地方做好标记。 (3)汇报交流: ①尝试汇报句子的意思:(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②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了解“油”的作用是点灯,以便人在夜里读书。 (4)自读,比读,尝试背诵。3.观察三幅图片,然后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明白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要刻苦努力地学习的道理。  4.交流关于刻苦学习的故事。2.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3.在理解文言文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为了表达清楚,要在合适的位置加上“谁”。比如文中指的就是车胤,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加上他的名字进行理解。    4.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5.在“明白道理”的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大胆地表达。6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囊、萤、恭、勤、博、贫、焉”7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利用课件演示“恭”“焉”的书写过程。 3.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间架结构。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全班巡视,个别指导。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仔细观察“恭”“焉”的书写演示,记住笔顺和字形。 3.仔细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 4.再次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然后每个生字练写两个。 5.从结构、笔画方面互评,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1.学生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特别写正确“恭”“焉”的笔顺。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2.要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布置作业:学生将文言文《囊萤夜读》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1.在教师指导下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主动将《囊萤夜读》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在分享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1.听写生字。 2.指名学生朗读《囊萤夜读》。3.交流故事的道理。 4.揭题:铁杵成针。 5.指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强调“杵”的读音,理解意思。 (2)出示“铁杵”和“针”1.正确书写生字。 2.接龙朗读《囊萤夜读》。 3.交流道理及学文后的感受。 4.朗读课题。 5.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题的意思。 (1)正确认读“杵”。 1.要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写错的字。2.学生朗读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注意强调易错字的读音。鼓励学生挑战背诵。6 的图片。 观察图片,提问:你最想知道什么? (2)比较图片,提出质疑。 预设: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为什么要将铁杵磨成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4分钟)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小组内交流。出示学习要求: (1)导思: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2.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②指生朗读。 (2)学习第二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弃”和“去”的意思。 ③指生朗读。 (3)学习第三、四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逢”和“欲”的意思。 ③指生朗读。 (4)学习第五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自学课文,然后在组内交流。    2.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1)学习第一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②畅谈自己对“弃”和“去”的理解。  ③自己读,同桌之间赛读。(3)学习第三、四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畅谈自己对“逢”和“欲”的理解。  ③比读。 (4)学习第五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理解“感其意”的意思。畅谈对“老媪”意思的理解。③齐读。 3.在教师指导下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在理解“去”的意思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有争议时可以展示不同答案让学生选择。2.在理解“逢”的意思时可以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逢”对比理解。3.教学中注意读的形式要多样化。4.要让学生反复思考“感其意”的意思。6 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感其意”的意思。指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老媪”的意思是什么? ③指生朗读。 3.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明白课文的道理。4.在教师指导下感悟课文的道理。三、拓展阅读,丰厚积淀(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描写刻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故事。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背诵竞赛。 3.全班竞赛。      1.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描写刻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背诵竞赛。3.小组推荐复述得最好的学生再次组成小组在班内进行背诵竞赛。 教师要鼓励学生背诵,增加学生积淀。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逢、卒”2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 3.组织学生练写生字,全班巡视,个别指导。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仔细观察“逢”的书写演示,记住笔顺和字形。 3.再次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然后每个生字练写两个。 4.从结构、笔画方面互评,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学生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卒”的最后一笔竖不要写到两“人”的中间,特别注意“逢”的笔顺。   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