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腊八粥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一)品读第二部分。1.自读第2~8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他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喜得快要发疯了”:神态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天真、可爱、颇有童趣。八儿的年纪应该也很小。)2.从哪里能看出来八儿的年龄小?(“看羊还不够资格”“只能猜想”“抱我起来看看”。)3.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吗?(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的淡淡的烟气后,感觉有些失落。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4.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5.一位同学朗读第1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圈出相关句子品析。哪个字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6.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腊八粥在八儿心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情。)7.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齐读第1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作者怎么写腊八粥的?(拟人手法。)8.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9.当妈妈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10.总结:在第二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厌恶)2
(二)品读第三部分。最后八儿终于吃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吃腊八粥的呢?圈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简析。二、主旨探讨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吃腊八粥是略写的。为什么?(为了通过熬制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要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要通过这个生活场景体现这些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的热爱。全文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写出了八儿急切——等待——惊讶——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三、课堂总结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想象中那样诱人了。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四、作业布置1.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与腊八有关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分享交流。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板书设计】腊八粥盼迫不及待想苦苦等待猜美妙看惊异【教学反思】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学生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映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学生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