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 精简版教案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 精简版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辩  论教学要求1.了解辩论的常识,学会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学会搜集材料,能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3.辩论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找到并抓住漏洞进行反驳。重点难点1.学会搜集材料,能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2.辩论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找到并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教学课时1课时1.学会搜集材料,能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2.辩论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找到并抓住漏洞进行反驳。多媒体。一 谈话导入,引入辩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板书:辩论)辩论,也叫作论辩,在民间,人们把辩论叫作抬杠,把进行辩论叫作理论理论。对于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广义的辩论则是指双方或多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4 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引起的随意性的争执。我们所使用的是广义的辩论概念,即辩论是一种双方或多方观点对立而产生言语冲突的交际形式。二 介绍辩论类型1.演讲式辩论:实质是演讲的一种特殊方式,演讲者一身兼二任,既要充当辩论的对手,又要将“敌论”和“敌论据”加以批驳,直至把“敌论”驳得体无完肤为止。这是辩论的初级形态。2.对抗式辩论:辩论正反两方对垒,阵营分明,围绕某一论题,双方各持针锋相对的两个观点,按辩论程序展开辩论。3.擂台式辩论:指某一辩家或某一辩论优胜团体,为展示自己无坚不摧的辩才,自立为“擂主”,接受客队的挑战,以显示其英雄本色,这种辩论更富有挑战性、戏剧性,因而也更有观赏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简要介绍)三 介绍辩论特点1.双向性。 2.对抗性。3.思辨性。 4.通俗性。四 辩论技巧1.化害为利,转败为胜。(1)镇定自若,创造条件。(2)抓住转化的关键。(3)坚持不懈,见机而行。(4)举例: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考虑用电脑打字的利害和练字的花费与回报,抓住各自的观点,化害为利,转败为胜。2.肯定其正,剖析其误。(1)辩论中往往有这种情形,对方提出的观点并不完全是错的,而是正误混杂,求同析异则能化解这个难题。求同析异指不急着全面反击,而是先肯定对方论点里正确的部分,再抓住其错误的地方加以剖析,在有效的剖析里弄清问题本质。(2)举例: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4 这一论题在双方阐述观点时一定会有一些重叠的论述,这时便需要肯定对方论点里正确的部分,再抓住其错误的地方加以剖析,在有效的剖析里弄清问题本质。3.晓以利害,以情动人。在辩论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某一事物的利与害、得与失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辩论时,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晓以利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统一。4.巧设问题,因势利导。司马迁认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辩论,即善辩者对对方的观点并不立即反驳,而是利用其中的模棱两可,一步步地引导,最终水到渠成,引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否定别人的错误观点,这就是“因势利导”法。五 辩论计谋1.顺其意而用,逆其道而行之。“顺其意而用,逆其道而行之”的意思是说在顺从中谋求攻敌之法,在佯顺中将敌人制服。这一军事谋略也可以用于辩论,在发现论敌的意图后,因势顺从,诱敌深入,然后突然逆转,击中其要害。2.借用幽默,消窘解困。在交际活动中,幽默而机智的妙语就像润滑剂,可以融洽双方的感情;坦率而风趣的话犹如开窍药,能够创造神奇的效果。3.各路设卡,多方刁难。在辩论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无礼的诡辩。这些大多是穷途末路,却又很难用真理来驳倒他,这时可以用各路设卡,多方制敌的方法来反驳他。4.委婉答话,巧妙回击。面对论敌的攻击,以含蓄、幽默的形式来进行反诘。反诘其实是一种“明知故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抓住论敌观点的要害,单刀直入,从反面提问,而答案往往就包含在问话之中。六 实践操作每个小组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辩题,然后小组成员抽签决定做正方还是反方,进行辩论。七 辩论小结1.辩论前,要作充分的准备。4 (1)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2)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3)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2.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1)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2)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3)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