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一、读诗题,走近诗人(一)出示单元篇章页,导入新课1.导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的这句名言,是千百年来人们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现在,一起来学习第九课,通过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2.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让学生从诗题入手,猜一猜诗的内容。预设:《从军行》与边塞、战争有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是诗人的感想。2.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人以及作品的了解:你还学过或知道他们的哪些作品?(《出塞》《示儿》……)(三)朗读古诗,指导生字1.教师范读后指名读,提示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2.出示词语,指导识字写字。(1)出示第一组词语:从军行、长云、终不还、五千仞、泪尽5
①指名读词语。②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读准“行”“长”“还”“尽”等多音字的读音。③指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识记“仞”的字音,记住字形。(2)出示第二组词语:青海、雪山、玉门关、楼兰①指名读词语。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诗中提到的地名。(3)出示第三组词语:三万里河、五千仞岳①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河”和“岳”指的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的有“三万里”“五千仞”?点拨:“三万里”“五千仞”是虚指的写法,有夸张的表达效果。②指导书写“仞”“岳”“摩”“遗”。二、说诗意、赏诗景、悟诗情(一)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同桌合作学习:借助注释或生活经验,大致了解诗意,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流。(教师相机补充相关资料)(二)围绕写景诗句,想象画面1.小组讨论:《从军行》的前两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引导学生聚焦地名:读前两句诗,标出其中描写地点(景物名称)的词语。(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王昌龄用这几个词语构成了一幅边塞风光图,你在这幅图中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玉门关。(3)感悟景中情:这样的画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荒凉、孤寂、压抑……)追问: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生活的艰苦)3.学生小组合作,说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精读抒情诗句,体会情感1.出示《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指名朗读。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黄沙”“百战”,说一说:《从军行》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边塞黄沙漫天,将士们英勇搏杀,浑然不顾铠甲被磨破或被刀剑刺破,依然勇往直前。追问:在这样的情境下,将士们发出了怎样的豪言壮语?从诗人对戍边战士的描写中,你5
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心情?预设:在边塞的艰苦条件下,将士们仍然发誓不打败敌人就绝不返乡,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抓住“泪尽”“又一年”,说一说遗民的心情。(痛苦、失望……)追问:这种痛苦、失望的心情,是遗民的,还是诗人自己的?教师相机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知道诗人此时是身在南方的,从而明白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3.让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思考并交流:两首诗、两位诗人、两种不同风格的景物,一个个画面叠加在一起,你有怎样的体会?预设:(1)诗人的忧国忧民。(2)王昌龄对边关将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精神的歌颂和赞美,陆游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4.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自由读、巧背诵、试默写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试着背诵。2.指名学生在全班背诵。3.让学生默写这两首诗,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4.让学生再读古诗,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重点)一、走近诗人1.学生小组讨论:从题目入手,猜猜诗的内容。预设:这首诗写了作者听说朝廷收复了河南河北之后的情况。2.教师出示资料,简介作者及本诗的历史背景。3.导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在听闻叛乱被平定的消息,知道自己可以还乡的时候写下的一首诗。这样的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5
二、走进古诗1.朗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师相机正音,并提示多音字“裳”在诗中读“cháng”。(2)学生自学“蓟、涕、襄”等生字,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处。(3)指导学生书写“涕、巫”两个字。(4)指名朗读古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注释,粗知诗意。(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大致说说诗的意思。(2)全班交流诗的大意。教师相机点拨。(3)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后,你能想象到哪些画面?(喜极而泣、一扫愁云、唱歌喝酒、收拾行装……)三、体会情感1.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思考: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家乡了,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找出诗人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喜欲狂”)2.生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诗句,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从“涕泪满衣裳”中能感受到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特别激动。(2)“漫卷诗书”表示诗人把书随便卷起来就放在一边了,从这样的动作中能看出诗人的开心、激动。(3)从“白日放歌须纵酒”可以看出诗人的狂喜,大白天就开始唱歌、喝酒,喜形于色。追问:“青春作伴好还乡”是什么意思?诗人已经“还乡”了吗?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预设:诗人还没有还乡,这句诗是说正好和春天作伴一起返乡,表达了作者愉快、轻松的心情。4.出示地图,标出作者当时所在的位置和他故乡的所在地,以及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大致位置,让学生说一说: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什么?(诗人返回家乡的路线)追问:这两句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预设:这两句诗给人的感觉是诗人很快就能到家了,表明诗人的心情十分兴奋、迫切。点拨:结合地图标识,可以知道这些地方相距不近,但“即从”“便下”等词让人感觉很迅疾,仿佛距离并不远,从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急切。5.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再次齐读古诗,尝试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我以板块组元的形式展开。第1课时将《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整合到一起,先学习写景的诗句,再学习抒情的诗句,最后体会两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在同主题诗句的整合中,引导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第2课时我引导学生迁移方法,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了“走近诗人、走进古诗、体会情感”三个教学活动,体现了主题统整的阅读教学设计理念。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