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1课时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3.知道酸和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了解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盐的定义。【学习难点】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和反应(1)和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和碱溶液中的结合成水的过程。(2)盐:由离子和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农业生产中常用改良土壤的酸性。(2)工业上常用来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医疗上用胃舒平[Al(OH)3]等药物来中和过多的。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中和反应【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60“实验10-8”,探究酸和碱的反应。1.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色为止。结论: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中和反应4
(1)概念:与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实质:酸溶液中的与碱溶液中的结合生成H2O的过程。如HCl+NaOH===NaCl+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OH-,即H++OH-===H2O。特别提醒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大多数中和反应发生时无明显现象,需要添加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3.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盐的概念:由离子和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如NaCl、K2CO3、Mg(NO3)2都属于盐类;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归纳总结】酸、碱、盐名称酸碱盐定义H+和酸根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特点阳离子全部是H+阴离子全部是OH-除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外还可能含有其他离子举例HCl、H2SO4 、HNO3NaOH、KOH、NH3·H2OKCl、Na2CO3、NH4Cl知识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自学】阅读教材P61,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在土壤中加入可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如可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化学方程式为。3.用于医药:(1)胃酸过多的病人,可遵医嘱服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化学方程式为或。(2)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稀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以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减轻痛痒。三、我的收获4
四、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不使用酚酞,HCl就无法和NaOH反应B.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C.滴加酚酞前溶液为无色,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仍无色,说明没有发生反应D.若将酚酞换成石蕊,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稀盐酸除铁锈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种类不变B.恰好反应后溶液为中性C.反应前后的溶液均导电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Na+和Cl-反应生成NaCl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CO2===CaCO3↓+H2OB.CuO+2HCl===CuCl2+H2OC.H2SO4+2KOH===K2SO4+2H2OD.2HCl+CaCO3===CaCl2+H2O+CO2↑5.下列物质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K2SO4 Ba(OH)2 KCl B.HNO3 NaOH HCl C.HCl Ca(OH)2 AgCl D.H2SO4 KNO3 NH4Cl 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铝比铁抗腐蚀性强,铁比铝化学性质活泼4
7.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制作松花皮蛋时用到碱性物质,因此食用皮蛋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食用时,可将皮蛋蘸上适量的_______(填一种厨房常备物品)。(2)小红同学近日常吐酸水,心里非常紧张,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后说:“没事,是胃酸过多,吃些药就会好的.”医生给小红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氢氧化铝的药品,其作用是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医生同时又提醒小红要注意饮食,少吃含_____(选填“酸”或“碱”)的食品。(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五、布置作业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