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9复活节选检测(附解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料简介

复活(节选)【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个纯真美好的、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    )的上流社会中流连;①________,在长达七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但当两人在玛丝洛娃的审判案中相遇时,聂赫留朵夫再也不能(    )地面对玛丝洛娃的眼神。他深感自己才是玛丝洛娃堕落的原因所在,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    )。他决定帮玛丝洛娃重获自由。在一次次的探监过程中,他(    )了太多的社会不公。当他决定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农民的时候,他得到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当他想要以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但聂赫留朵夫也看到了希望,②________,足以让他抛弃官场的地位,拒绝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最后,玛丝洛娃为了不连累聂赫留朵夫,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心醉神迷  问心无愧  羞耻感  见证B.心醉神迷  心安理得  罪恶感  亲历C.醉生梦死  心安理得  罪恶感  见证D.醉生梦死  问心无愧  羞耻感  亲历【答案】C 【解析】醉生梦死:像喝醉了酒和在睡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活着。心醉神迷:指处于类似出神入迷的兴奋状态,形容佩服爱慕到极点。语境描述的对象是“生活”,应选“醉生梦死”。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根据语境,两个词均可使用。罪恶感:因做过错的事情,因害怕受谴责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羞耻感:羞愧、耻辱的感受。根据后文“赎罪”一词可知,应用“罪恶感”。见证:当场目睹可以做证。亲历:亲身经历。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不公”指聂赫留朵夫看到的社会不公,应用“见证”。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他想要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得到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B.当他想要以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本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C.当他想要以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得到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5 D.当他想要与玛丝洛娃结婚来赎罪时,他斩获的是亲友鄙夷的目光、众人以为他不可理喻的回应。【答案】C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在“想要以”后加“与”;二是搭配不当,可将“斩获”改为“得到”。A.“想要”后应加“以”。B.没有修改第二处语病。D.“想要”后应加上“以”,第二处语病也没有修改。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 ②玛丝洛娃的改变4.某班举办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活动,请为托尔斯泰的《复活》写几句图书推荐语。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答案】示例:《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个孩子,也是他最优秀的一个孩子。读者通过《复活》认识了托尔斯泰;外国人通过《复活》认识了俄罗斯;而托尔斯泰本人通过《复活》阐释了什么是仁爱与救赎。5.下面语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实现我们的梦想,奋斗是最有力的回答。②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③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经历了多少艰辛的拼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④新的征程上,更加需要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少不了要打硬仗、啃硬骨头;⑦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发扬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⑧不管是落实国家发展的大蓝图,还是成就家家户户的“小目标”,唯有扎实奋斗不松劲,脚踏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能让梦想照进现实,以实干赢得未来。【答案】④“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与“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调换位置。⑤在“强弱项”后加“苦功夫”。⑦“意识”改为“精神”。⑧“就能”改为“才能”。6.请对下面这段话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巴金一直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和滋养,在其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家》中,处处可见俄罗斯文学精神的启蒙和唤醒作用。晚年巴金有着和晚年托尔斯泰相类似的处境与压力。巴金晚年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常为得不到人们的理解而苦恼,所以他在精神探索的路途上曾不断地向这位文学大师寻求力量。巴金曾说:“我要走老托尔斯泰的路。我跟托尔斯泰差得很远,还得加倍努力!”在一个“告别革命”的新时代,巴金重提托尔斯泰和俄罗斯文学,是对他一生文学经历的回顾,也为他的思想轨迹重新找回了原点。【答案】5 巴金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晚年向托尔斯泰寻求精神力量,从中找到思想轨迹的原点。【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几个孩子都在门外等他,还有几个抱婴儿的女人,包括那个抱着脸色苍白的娃娃的瘦女人。他打听这个女人是谁。“她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阿尼霞。”岁数大些的男孩说。聂赫留朵夫转身招呼阿尼霞。“你靠什么过活?”“怎么过活吗?要饭。”阿尼霞说着哭起来。聂赫留朵夫掏出皮夹子,给了那女人十个卢布。还没走两步,另一个抱娃娃的女人就追上了他,然后是一个老太婆,接着又是一个女人。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十分忧郁地走回管家的厢房。管家笑眯眯地迎接他,告诉他农民将在傍晚集合,然后走到花园里,在撒满白色苹果花瓣、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徘徊,思索着刚才见到的种种情景。“老百姓纷纷死亡,食品普遍不足。老百姓一步一步落入这种悲惨的境地,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也不怨天尤人。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他在欺骗自己。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并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缴纳税款和用作公益事业。晚饭后,聂赫留朵夫对管家讲了自己的方案,征求他的意见。管家笑笑,装出一副似乎早就想到过这问题,并且乐于听取聂赫留朵夫的意见的样子。其实他对这个方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为根据这个方案,聂赫留朵夫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管家头脑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条——人人都在损人利己。“我懂了。就是说这笔公积金的利息归您收取,是不是?”管家满面堆笑说。“绝对不是。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收益应归大家共享。”“这样一来,您岂不是没有收入了?”管家收起笑容说。“我就是不要。”管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笑了。现在他明白了,聂赫留朵夫这人头脑有毛病。于是他就研究聂赫留朵夫放弃土地的方案,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对他有利的东西。当他明白没有这样的可能时,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讨好东家,脸上才保持笑容。5 ……村长的院子里人声沸腾,聂赫留朵夫一到,农民们就停止谈话,纷纷脱下帽子。这里的男人几乎个个穿着树皮鞋、土布衫和老式长外衣。有几个光着脚板。聂赫留朵夫向农民们宣布,他打算把土地都交给他们。农民都不作声,脸上表情也毫无变化。“因为我认为,”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说,“不种地的不应该占有土地,而且人人都有权使用土地。”“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聂赫留朵夫又说,土地的收入应该大家平分,因此他建议他们接受土地,付出他们自己定的价钱作为公积金,这笔公积金今后仍归他们享用。农民们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们通过祖祖辈辈的经验知道,地主总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因此,要是地主把他们召集过来,向他们提出什么新办法,那准是想用更狡猾的手段来欺骗他们。“那么,你们打算定个什么价钱使用土地呢?”聂赫留朵夫问。“怎么要我们来定价钱?地是老爷您的,权柄在老爷您手里。”人群中有人回答。“不,这些钱将来都要用在你们村社的公益事业上。”“这我们不能定。村社是村社,钱是钱。”“你们要明白,”管家含笑说,“公爵老爷把土地交给你们,要你们出一笔钱,但这笔钱又当作你们的本钱,供村社使用。”“这号事我们太明白了,”一个牙齿脱落的老头没有抬起眼睛,怒气冲冲地说,“这事有点像银行,到时候就得付钱。我们不来这一套,因为我们已经够苦的了。再来这一套,非得破产不可。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聂赫留朵夫提出要立一个契约,他将在上面签字,他们也得签字。他们听了,反对得更加激烈。……聂赫留朵夫就这样一无所获,回到账房里。……“他这人真鬼!”一个皮肤黝黑、胡子蓬乱的庄稼汉摇摇晃晃地骑着一匹肥马,对旁边那个身穿破旧老式长外衣、又老又瘦的庄稼汉说。他们夜里到大路上放马,纵容他们的马溜到地主的树林里吃草。“‘你只要签个字,我就把土地白白送给你。’哼,他们捉弄咱们还不够吗?不成,老兄,办不到,如今我们也学乖了。”“他说‘你签个字吧’,”胡子蓬乱的庄稼汉继续评论东家的话,“你一签字,他就会把你一口活活吞下肚子去。”“这话一点不错。”年纪老的那一个应和说。他们不再说什么。只听得坚硬的大路上响起嗒嗒的马蹄声。(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是(  )5 A.“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这些话体现出当时俄国农民麻木不仁、地主视盘剥农民为理所当然的事实。B.“‘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两处语言描写说明农民认同聂赫留朵夫说的话,但并不理解他的做法。C.聂赫留朵夫的计划不但遭到管家的反对,也遭到农民的反对。管家反对是因为他感到从中无利可图,农民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地主的新把戏。D.聂赫留朵夫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贵族和地主占有土地是造成农民苦难的原因之一,于是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以赎罪,这也是他“复活”的途径之一。【答案】C 【解析】“遭到管家的反对”错,原文只是说“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不感兴趣并不代表反对。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是(  )A.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这个细节体现了农民贫困的现状。B.聂赫留朵夫与阿尼霞的对话让聂赫留朵夫进一步认识到农民的贫困,为下文他对农民问题的思考做了铺垫,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文章在刻画管家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笑。他的笑,有时表现了他的故作聪明,有时表现了他的奴性和世故,有时也表现了他对聂赫留朵夫的嘲笑。D.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将聂赫留朵夫与管家对比,二是将聂赫留朵夫与农民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丰满的理想与冰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答案】D 【解析】不是对比手法,是衬托手法。对比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有主次之分,此处聂赫留朵夫是主要人物形象,管家和农民们的形象对聂赫留朵夫起衬托作用。9.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他同情阿尼霞和其他农民的疾苦,不仅把自己的钱给了穷女人们,更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②勇于反思。他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的想法感动害臊。③行动果敢。他想到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被地主霸占后,立刻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④社会经验不足。他做事凭一腔热血,因不了解农民的心理而碰壁,做事简单化。10.结尾两个农民对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①塑造了农民贫穷、对地主阶级保持警惕、自以为聪明又有点狡猾的形象。②侧面表现了当时地主阶级长期对农民巧立名目进行盘剥的社会现状。③表明长期的阶级对立让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了隔阂乃至仇恨。④从情节上进一步补充和解释了前文农民拒绝接受好意的原因。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