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精编版(实用!)

资料简介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精编版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国体与政体1.1国家是什么一、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2)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2.国家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3.国家的性质(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2)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3)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4.国家的本质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区别:①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②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智能。③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2)联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3)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4)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二、认识国体与政体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区别: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②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2)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2.影响政体的因素: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3.代议制:现代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1)含义: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原因: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②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③因此,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1.2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人民代表大会制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2.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的原因(1)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两种,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1.民主共和制①民主共和制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政体。在民主共和制国家,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②虽然民主共和制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但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其具体的形式和运行方式不尽相同,实际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2.君主立宪制①在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②一般说来,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它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但是在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三、议会制和总统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1.议会制(1)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2)在英国、日本、意大利等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3)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4)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入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5)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2.总统制(1)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2)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3)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4)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3.半总统制在法国等少数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另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总统负责。这种政体既有总统制的特征,又有议会制的特征,一般被称为半总体制。1.3政党和利益集团一、政党1.政党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政党的作用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政党的主要目标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4.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5.政党的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二、利益集团1.利益集团的含义所谓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利益集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包括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3.利益集团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的矛盾。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一、国家主权1.国家主权的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2.国家主权的重要性(1)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2)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3)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4)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3.主权国家的权利在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中央与地方1.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和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2.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产生的原因(1)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2)当然,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4.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1)权力划分: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②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的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3)划分原则: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能。①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②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2.2单一制和复合制一、单一制1.当今国家的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和联邦)。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出于历史上的原因,有些国家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些国家采用复合制的国家形式,复合制包含联邦制和邦联制。2.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等二、复合制1.联邦制(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1)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2)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3)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2.邦联(1)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2)邦联虽然也有类似国名的称呼,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3.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多极化趋势3.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1.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2.世界多极化的影响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二、世界主要力量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3.2国际关系一、认识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国际关系的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4.国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5.国际法(1)含义: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作国际法。(2)作用:①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②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1.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2.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我国在维护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5)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因此,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第四课和平与发展4.1时代的主题一、时代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1.和平问题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①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4.2挑战与应对一、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上升,个别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2)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3.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当今世界,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4.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措施为了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二、国际关系民主化1.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因(1)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2)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3)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2.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对策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政策基本内容(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4)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加活跃的时期。2.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4.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在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6.1认识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1)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2)贸易全球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3)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①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内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②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结成了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1.跨国公司的含义跨国公司是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2.跨国公司的地位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为了实现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4.跨国公司的影响(1)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2)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6.2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3.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举措(1)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2)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为各国发展尤其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适应新形势的举措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1)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2)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要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2.坚持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原因(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中国贡献。(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2)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2.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着眼于促进我国自身发展,而且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通沿线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8.1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1.国际组织的含义国际组织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国际组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不同类型。(1)按照成员的性质①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②非政府国际组织: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2)按照地理范围①世界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②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3)按照职能范围①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②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技术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3.国际组织的机构设置国际组织为实现其宗旨设有多级机构。(1)一般来说,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各机构年度报告等。(2)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3)有些国际组织还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1.国际组织的产生(1)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2)国际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课题的关注。2.国际组织的作用(1)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8.2联合国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1.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国(UN)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联合国的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以下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二、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设有六个主要机构,除国际法院位于海牙外,其他5个机构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在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设有办事处。1.大会(1)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2)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3)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决定。2.安理会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主要关注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4.托管理事会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作。5.国际法院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有15名法官组成。6.秘书处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三、联合国的作用1.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联合国也经历种种考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广大会员国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2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2)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做出了独特贡献。(3)联合国召开裁军问题特别大会,通过设在日内瓦的裁军谈判会议积极推动多边谈判,促成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权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1)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秘书处经社事务部,经社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人居署、粮食计划署基金等基金和方案,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专门机构,构成了庞大复杂的联合国发展系统。(2)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确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国发展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8.3区域性国际组织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1.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1)欧洲是世界上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地区,聚集了为数众多的发达国家。(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领跑者。(3)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4)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欧洲一体化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3.欧盟的宗旨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4.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5.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1)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3)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二、亚太经合组织1.亚太经合组织的地位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2.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3.亚太经合组织通过独特的方式推进成员间的合作。(1)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2)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3)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4.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APEC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东南亚国家联盟1.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地位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2.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历程(1)东盟于1967年成立,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2)21世纪以来,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3.中国与东盟(1)在“10+1”和“10+3”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3)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4)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非洲联盟1.非洲联盟的地位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非洲联盟(非盟AU)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2.非洲联盟的发展历程(1)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2)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锡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3)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3.非洲联盟的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中国与非盟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1)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2)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3)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推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9.1中国与联合国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2.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但是,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3.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9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双方在各个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二、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2.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1)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2)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①通过与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②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③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3)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①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并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②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③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在人权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一、二十国集团1.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原因(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2)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2.二十国集团讨论议题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3.中国与二十国集团(1)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2)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二、金砖国家1.金砖国家的诞生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2.金砖国家的贡献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3.中国与金砖国家(1)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2)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在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举办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三、上海合作组织1.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3)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SCO)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秘书处设在北京。2.上海合作组织的模式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3.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地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宗旨、原则和目标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其运行原则是公开、透明、独立、问责,目标是精简、廉洁、绿色。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行(1)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2)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第26页共2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