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 2022-03-03 17:26:11
  • 44页
  • 1.34 M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左传》简介 《左传》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左传》文学地位《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fánzhuìquē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zhìqǐpáng字词注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同时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以:因为。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军:驻扎。名词→动词《翻译全文》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师:军队。之:代词,他。若:假如。使:派于郑伯言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国事危急却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然:然而。辞:推辞犹:尚且(烛之武)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亡:使…灭亡。使动用法。缒:用绳子拴着从上往下送。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曰既:已经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以:相当于“而”。鄙:把…当作(边邑)。焉:哪里,怎么。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使者。之:主谓之间。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越:跨过。厚:变雄厚薄:变弱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济,渡河。设版,指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考虑吧!”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肆:延伸,扩张。“厌”,通“餍””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盟:结盟。戍:守卫。说:通“悦”,高兴。乃:于是,就。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微: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同“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易:交换及:达到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总结文言现象1、通假字;2、古今异义;3、文言虚词;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知识点归纳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13 贰于楚也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今有急而求子越国以鄙远微夫人之力古今异义(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您,对人的敬称/儿子)(把……作为边邑/粗鄙、低下)(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文言虚词以:1.以其无礼于晋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于:1.以其无礼于晋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失其所与,不知4.吾其还也因为,表原因连词,来对,表对象连词,又连词,况且代词,它郑国代词,这件事自己的表商量语气,还是 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与郑人盟唯君图之既东封郑阙秦以利晋名词→动词(驻扎)(意动,以……为边邑)(订了盟约;建立同盟)(考虑)(使动,使…成为疆界)(使动,使…受损、使…得利) 既东封郑(在东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名词→状语词类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名词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肆其西封(扩张、延伸)邻之厚,君之薄也(变厚、变薄)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词类活用 (烛之武)许之(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烛之武)夜,缒而出(主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省略句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倒装句特殊句式 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特殊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课前练习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AD ⒊下列“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DC 烛之武()退秦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在“退”前加上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全文内容。智(1)交代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2)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宏观把握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最终结果怎么样?主要人物:烛之武主要事件:退秦师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最终说退秦师,迫晋撤围。 《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微观透析晋、秦和郑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最终因烛之武的劝说晋、秦选择撤兵,充分体现了外交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烛之武劝说有着怎样的艺术和力量呢?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积极示弱,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第1层:郑既知亡。第2层:亡郑利晋。第3层:存郑利秦。第4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第5层:展望未来,晋必将攻秦。 烛之武谋略小析积极示弱投其所好挑拨离间釜底抽薪保全郑国处处言秦,处处为郑明里为秦,暗则为郑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谋攻》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魏禧《左传经世钞》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把握人物风采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人物呢?理由是什么? 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郑伯——虚心纳谏勇于改过佚之狐——知人善举慧眼识珠忠君爱国烛之武——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能言善辩,才智超群。秦伯——善于决策善谋利益晋侯——头脑清醒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归纳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秦晋围郑,烛之武说退秦兵,从而解除郑国的危险处境的过程,表现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解除国难的精神,也表现了他机智善变的外交才能。 合作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对于现代人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3、宰相肚里能撑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小结: 归纳写作特点1、伏笔与照应这篇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说明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2、波澜起伏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从大军压境到最后的平息,课文都是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其它枝节更是只字未提。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