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练习答案烛之武退秦师
1:概述烛之武说服秦国撤军的主要理由。第一,灭郑,秦晋将获利不均,“越国以鄙远”,“亡郑以陪邻”。第二,追溯晋国曾背叛秦国的历史,瓦解秦晋联盟。
2、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请求先“辞”后“许”,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请分析。烛之武是郑国老臣,“辞”表明了他对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郑文公重用的埋怨;在郑文公恳切请求之后的“许”,表明了他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3、根据本文最后一段,分析晋文公的性格特征。秦军撤退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理智地拒绝了。晋文公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既有对秦穆公当年帮助自己回国当上国君的答谢,也有面对秦军违约撤退的无奈。从这段话中也可看出晋文公善于权衡利弊,自我克制,不愧是中原诸侯霸主。
4、赏析烛之武说辞的论辩艺术。烛之武的说辞富有雄辩的逻辑力量。首先是以理推测,分为五个层的转折和推进:第一层论郑必亡,第二层论郑亡而秦得不到郑,第三层论亡郑陪邻有利于晋,第四层论晋厚即秦薄,第五层论放郑则于秦有利。这五层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其次是以事实证明,晋国“朝济而夕设版焉”,一向忘恩负义,摆此事实是告诉秦国,灭郑后晋国一定会打秦国的主意。
5、赏析本文的对话描写艺术。首先,对话描写暗示了事件的发展。郑文公与烛之武对话作为出使前的铺垫,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直接导致秦国撤军。其次,作者的褒贬渗透在对话之中。作者没有直接评论烛之武,但通过佚之狐与郑文公的对话,暗示了作者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赞赏;通过烛之武与郑文公的对话,暗含了作者对郑文公不能用人的批评;通过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暗含了作者对烛之武为国纾难行为的赞赏。
6、结合文中秦、晋、郑三国的不同表现,探究诸侯国对待“理”与“利”的态度。晋文公伐郑是为了复仇。按约定,秦晋共伐郑国,盟约在前,秦军听信烛之武之词,单方面撤军,属于背约违“礼”。但秦穆公退师后派大将帮助郑国防御,又显示了其胆识韬略。烛之武从“利”的角度分析局势,并无不实之词,态度恳切,无可非议。晋文公在秦军背约后攻伐秦军未尝不可,但晋文公心怀旧恩,也显示了晋文公对“礼”的尊崇。诸侯国在逐“利”之时尚能崇“礼”,表明春秋时代“礼”对诸侯的行为尚有一定的约束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