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昌平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一些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欢乐生活,如《 ① 》中,对冬天里 ② 活动的回忆;还有一些作品,如《藤野先生》,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中,表达作者对 ③ 的厌恶与嘲讽。‎ <br />‎8.答案: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捕鸟 ③清国留学生 <br />‎ (共3分。每空1分)‎ <br /> <br />朝阳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孟子》是 ① 家经典之一,它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在&ldquo;生&rdquo;与&ldquo;义&rdquo;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ldquo; ② &rdquo;。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在《 ③ 》一文中,他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ldquo;困境造就人才,多难才能兴邦&rdquo;的道理。‎ <br />‎8. 答案:①儒 ②舍生取义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r />‎(共3分。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br /> <br />大兴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 ① 所写的唯一一部 ② 集。《朝花夕拾》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添改作者的讲义、 ③ 等细节,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的思想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r />‎8.①鲁迅 ②散文(或&ldquo;回忆散文&rdquo;)‎ <br />‎③示例一:纠正作者的解剖图   示例二:关注作者的解剖实习 <br />‎(共3分。每空1分)‎ <br /> <br />东城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表现鲁迅初上学时,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 ① ‎ <br />学习时的情景;有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 ② 深深的敬意;有在日本留学时,目睹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最终决定 ③ 的经历。‎ <br />‎8. 答案:①三味书屋 ②阿长 ③弃医从文 <br /> <br /> <br />房山区 <br />‎8.文学名著(3分)‎ <br />‎ 《战国策》是一部 ① 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 ② 根据战国史书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为 ③ 的描写。‎ <br />‎8. 答案:国别 刘向 邹忌与齐王对话 <br />‎ 评分:本题3分。每空1分。‎ <br /> <br />丰台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孟子》是 经典之一。书中记载了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其中《鱼我所欲也》提出了 的主张。‎ <br />‎8.儒家 战国  舍生取义 <br />评分说明: 共3分,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br /> <br />海淀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 孔子之后的 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其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充分地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还强调&ldquo;义&rdquo;的重要性,在文章《 》中提出&ldquo;舍生取义&rdquo;的观点,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他的文章观点精辟,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论证严密。论证严密的特点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为       。(从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特点等角度任选一个简析即可)‎ <br />‎8.孟子 鱼我所欲也 ‎ <br />答案示例:列举了舜、傅说等人的一系列名人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论据确凿且有代表性,增强了说服力。‎ <br />‎ (共3分。每空1分)‎ <br /> <br />怀柔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br />‎《战国策》简称《国策》,属国别体史书,是汉代 ① 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编辑而成。‎ <br />全书分西周、东周等 ② 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描述了邹忌 ③ 的故事,刻画了邹忌这个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形象。‎ <br />‎8.答案:①刘向 ②十二 ③运用巧妙的比喻,委婉地规劝齐威王纳谏 <br /> <br /> <br />门头沟区 <br />‎8.名著阅读(3分) ‎ <br />‎(1)《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