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辽宁省锦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榨汁B.石蜡熔化C.木材燃烧D.汽油挥发【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苹果榨汁,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汽油挥发,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用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解答】A、点燃酒精灯应使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会引发火灾,此操作不符合题意;B、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是“一横二送三慢立”,即试管横放,用纸槽或钥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慢慢立起试管,此操作符合题意;C、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外壁干燥,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操作中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此操作不符合题意;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不能俯视,操作中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使得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少,操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酒精灯需用火柴点燃分析;B、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按“一横二送三直立”操作分析;C、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量分析;D、根据量筒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分析。3.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纯棉衬衫B.玻璃花瓶C.纯铜电线D.塑料灯罩【答案】D【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纯棉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纯铜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分析。4.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帮助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A符合题意;nB、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分析。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生铁C.赤铁矿石D.冰水共存物【答案】D【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包含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6.“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含有10个碳原子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C.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D.甲基苯丙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甲基苯丙胺化学式C10H15N,化学式里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里该原子的个数,故一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10个碳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不是“g”,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甲基苯丙胺化学式C10H15N,可知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选项符合题意;D、甲基苯丙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是,因此可以判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C、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7.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物质名称炉具清洁剂肥皂水矿泉水厕所清洁剂pH范围12~139.5~10.56.8~7.81~2A.炉具清洁剂B.肥皂水C.矿泉水D.厕所清洁剂【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显酸性,pH=7,显中性,pH>7,显碱性,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炉具清洁剂的pH值最大,故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最强。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原子间没有间隔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很小,不是没有间隔,故A不符合题意;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能够运动到人的鼻腔,使人闻到酒香,故B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没有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n【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间存在间隔分析;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C、根据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分析;D、根据物态变化是分子间隔变化分析。9.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乙物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先由微观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书写出化学式,再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利用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合价的计算规律解答。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后触摸容器外壁B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D检验氧化钙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而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则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可通过加水后触摸容器外壁,判断温度的变化,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而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则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可通过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烧碱是氢氧化钠俗称,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发生变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不能通过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无气泡冒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有气泡产生,则检验氧化钙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可通过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铵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分析;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氧气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D、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二、填空题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分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1)2N2(2)O(3)【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氮分子用N2表示,2个氮分子用2N2表示。(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用元素符号O表示。(3)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n,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则,可得:(+1)++(-2)×3=0,解得=+5。所以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用表示。【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答案】(1)吸附(2)煮沸(3)2:1(4)C;D【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小颗粒、异味、色素等,故填吸附;(2)煮沸可以使得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受热分解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进而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3)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b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a试管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填2:1;(4)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土地、水源,不正确;B、地球上淡水的存量远小于海水的存量,而且淡水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冰川、地下水等形式存留,故而应节约使用水资源,不正确;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有利于自然水源的水循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正确。故答案为:CD。【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2)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3)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4)根据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分析。13.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答案】(1)A和B(2)C和E(3)失去【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解析】【解答】(1)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和B,故填:A和B;(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C和E,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C和E;(3)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大于4的易得电子分析。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2)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 n(填“甲”、“乙”或“丙”)。(3)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4)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答案】(1)1:2(2)丙(3)降温结晶(4)甲=乙>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所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故填:1:2。(2)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能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填:丙。(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将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25g,故升温到t2℃时,甲和乙溶质都完全溶解,即溶液甲和溶液乙的质量分数相等;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到t2℃时,丙会有晶体析出,溶解的溶质质量小于25g,故丙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故填:甲=乙>丙。【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饺子是北方人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制作三鲜馅饺子的原料主要有:面粉、植物油、韭菜、肉类、虾仁、鸡蛋等。上述原料中除鸡蛋、肉类外,还可以提供蛋白质的是 。(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C.霉变的花生洗净晾干后,可用于榨取食用花生油D.用燃烧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3)洗洁精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4)塑料制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废弃的塑料制品也导致了白色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白色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虾仁(2)B;C(3)乳化(4)少使用塑料袋【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白色污染与防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1)肉蛋奶中富含蛋白质,除鸡蛋、肉类外,虾仁中含有蛋白质。(2)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此选项正确;B、甲醛有毒,不能浸泡海鲜,此选项不正确;C、霉变的花生不可食用,此选项不正确;D、合成纤维点燃后有刺激性气味,羊毛纤维点燃后是烧焦羽毛味,所以可以用燃烧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C。(3)洗洁精有乳化作用,使油滴分散为小液滴,随着水流走,起到清洁的作用。(4)白色污染由废弃的不易分解的塑料导致,少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分析】(1)根据肉、蛋、鱼、奶等中富含蛋白质分析;(2)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甲醛、霉变粮食的毒性,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特殊气味分析;(3)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原理分析;(4)根据白色污染由废弃的不易分解的塑料导致分析。三、综合题16.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形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本元素。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常用的燃料。(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2)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请写出一条防治酸雨的措施: 。n(3)古代书画家用墨汁(由炭黑制成)绘制的水墨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 。(4)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燃料,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采用烟气脱硫装置(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4)【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可以通过采用烟气脱硫装置防治酸雨的形成;(3)用墨汁(由炭黑制成)绘制的水墨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方式为。【分析】(1)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2)根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分析;(3)根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4)根据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17.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中的不正确之处是 。(2)图2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3)图3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参与(3)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快慢,且温度越高,固体溶解速度越快【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使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引流,图中没有玻璃棒引流。故填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图中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控制了燃烧物种类和温度,空气是否充足为变量。通过观察空气充足时的现象和烧杯倒扣时的燃烧现象的不同,可以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参与;(3)该组实验中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可以通过不同温度下硫酸铜粉末溶解快慢的不同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温度越高时,粒子运动速度越快,物质溶解速度也越快。故填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且温度越高,物质溶解速度越快。【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2)根据燃烧需氧气参与分析;(3)根据反应速率也温度的关系分析。1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C、D、E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B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态氮肥,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E含有相同的阴离子,且E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E物质的类别是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2)B→D反应的现象为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酸(2)产生白色沉淀(3)Ca(OH)2+2NH4Cl=CaCl2+2H2O+2NH3↑(4)CaO+H2O=Ca(OH)2;化合反应【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与B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态氮肥,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铵态氮肥,B为氢氧化钙;B与C能相互转化,则C为水;A、E含有相同的阴离子,且E中只含有两种元素,E能转化为C,且能与B反应,则A为氯化铵,E为盐酸;B、C、D、E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D为盐,B能转化为D,D能E反应,则D为碳酸钙,代入检验,验证合理。(1)由分析可知,E为盐酸,则E属于酸,故填:酸;(2)B→D,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产生白色沉淀;(3)A—B反应,即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故填:Ca(OH)2+2NH4Cl=CaCl2+2H2O+2NH3↑;(4)C→B,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n,该反应符合中“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aO+H2O=Ca(OH)2;化合反应。【分析】先由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碱类物质用于验证铵盐及各物质中所给元素种类、微粒种类先推导出各物质,然后结合酸的定义、反应现象、方程式书写解答。1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到液面以下,原因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A和 (从C~E中选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将装置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m”或“n”)导管口进入。【答案】(1)集气瓶(2)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3)E;;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4)m【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原因是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应选用装置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4)氢气密度比水小,将装置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排出,故气体应从m导管口进入。【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2)根据有长颈漏斗的装置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分析;(3)根据排水法较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纯净,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固体药品要防止水回流分析;(4)根据氢气密度比水小分析。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1)实验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铜片表面变黑。小组同学经分析认为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进一步确定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过程中所用稀硫酸的量不会对实验安全造成影响)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微热 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3)实验二: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出现气泡的原因是 。(4)分析原因后,他们调整方案排除了干扰,完成了实验二的验证。他们进行的实验是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5)实验三:探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请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金属能与氧气、酸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答案】(1)(2)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丝表面,阻碍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进行(4)将铝丝用砂纸打磨光亮之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出现气泡n(5)【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解析】【解答】(1)光亮的铜片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方程式为:;(2)根据实验结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所以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微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水,会观察到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该反应方程式为:;(3)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因为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丝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导致铝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4)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所以想要验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即为将铝丝用砂纸打磨;铝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即可探究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为:将铝丝用砂纸打磨光亮之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出现气泡;(5)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铝比铜活泼,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该反应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2)根据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3)根据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分析;(4)根据铝表面有氧化铝膜实验前需打磨分析;(5)根据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分析。四、计算题21.小明欲测定某胃药主要成分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10g该胃药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90g水后充分搅拌,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3g(药品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8.6g。(提示:NaHCO3+HCl=NaCl+H2O+CO2↑)请计算:(1)生成CO2的质量。(2)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答案】(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10g+90g+33g−128.6g=4.4g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2)解:设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为x=x=8.4g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00%=84%答: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先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碳酸氢钠质量,从而计算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分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