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西贵港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首页 > 中考 > 历年真题 > 广西贵港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广西贵港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 2023-07-03 18:35:01
  • 9页
  • 112.21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广西贵港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百炼成钢C.死灰复燃D.蜡炬成灰【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死灰复燃是指重新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的燃烧,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铁犁的使用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铁犁的犁头由生铁制成,生铁属于(  )A.盐B.碱C.合金D.有机物【答案】C【知识点】生铁和钢【解析】【解答】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少量的碳等,属于铁的一种合金;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生铁是铁的合金分析。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B.太阳能C.石油D.煤【答案】B【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解析】【解答】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B.【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ClB.称取NaClC.量取水D.溶解【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取用NaCl,瓶盖需要倒放,选项不符合题意。B.称取NaCl,需要左物右码,选项不符合题意。C.量取水,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齐平,选项符合题意。D.溶解需要使用烧杯,不能直接在量筒内,量筒只能量取液体,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取用药品时瓶塞倒放分析;B、根据天平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分析;C、根据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分析;D、根据溶解需要使用烧杯,不能直接在量筒分析。5.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下列为实现该目标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提倡植树造林B.开发氢能源汽车C.露天焚烧秸秆做肥料D.使用新技术捕集、利用二氧化碳n【答案】C【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活动,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所以开发氢能源汽车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故符合题意。D、使用新技术捕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6.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B.C.D.【答案】B【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第一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已经稳定,选项不符合题意。B.第二层最多容纳8电子,该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符合题意。C.要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选项不符合题意。D.已经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电子,小于4时易失电子分析。7.为了强化安全意识,某校举行了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B.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C.实验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应乘电梯快速逃生【答案】D【知识点】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解析】【解答】A、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以防食物霉变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B、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不符合题意;D、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因为电梯随时可能因断电而停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食物霉变危害人体健康分析;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C、根据剩余药品需统一处理分析;D、根据高层失火要防止断电分析。8.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猜测合理的是(  )A.KNO3、NaOH、BaCl2B.K2CO3、H2SO4、AgNO3C.NaCl、MgCl2、Cu(NO3)2D.NaNO3、NH4Cl、Ba(OH)2【答案】A【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硝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都是无色的,且交换成分无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不发生反应能共存,符合题意;B、碳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钾,则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硝酸铜是蓝色的,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则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n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及反应现象确定混合后是否可得到无色溶液。9.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图中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a→fB.b→cC.d→cD.e→a【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符合题意;C、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如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D、氧化亚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及铁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出各点对应物质,然后确定物质间转化是否可以实现分析。10.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答案】D【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从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均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氯离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水分子增加,反应实质是OH-和H+结合生成H2O,不符合题意。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K+、Cl-、H2O,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钾离子和氯离子不变分析。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氧气可以做燃料B.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降水都是酸雨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答案】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能燃烧,不具备可燃性,氧气不可以做燃料。A推理不符合题意;B、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酸雨呈酸性,但呈酸性的降水不都是酸雨。B推理不符合题意;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电灯通电也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都是燃烧。C推理不符合题意;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推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分析;C、根据发光放热的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分析;D、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析。12.把一定量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A.滤渣只含有Cu、ZnB.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ZnSO4C.滤渣含有Cu、Zn、MgD.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MgSO4【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氢前金属,当镁恰好与硫酸铜反应完全时,此时滤渣只含有铜、锌,故A不符合题意;n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锌>氢>铜,镁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镁反应完全之后,锌才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属于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锌,一定不含硫酸铜,故B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锌,可能含有镁,所以当镁过量时,滤渣可能含有铜、锌、镁,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锌,一定不含硫酸铜,当硫酸铜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时,此时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硫酸镁,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一定量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然后锌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现象B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C分离碳酸钙与氯化钠固体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蒸发D鉴别NaCl、NH4NO3、NaOH、Mg(OH)2四种固体取样品,加水,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D【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检验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B、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洗涤、蒸发,得到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取样品、加水,氯化钠溶于水,且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对于物质的鉴别,需通过现象的不同加以区分。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答案】A【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固体质量先不再变化。因固体质量相同,则有催化剂的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少,放出氧气的质量少,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少,剩余固体的质量较大。故A符合题意;B、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关系式为,48份质量的镁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则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故B不符合题意;nC、pH=13的溶液显碱性,则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溶液的pH变大,继续加入溶液,溶液的pH升高,但是始终小于13,故C不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硝酸钡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变,开始加入稀硫酸就有沉淀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二、填空题15.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1)氦元素  。(2)小苏打  。(3)三个硫离子  。(4)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  。【答案】(1)He(2)NaHCO3(3)3S2-(4)Hg【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位元素,其元素符号是“He”;(2)小苏打,即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3)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其形成离子时是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负电荷的硫离子S2-,而3个硫离子,则需要在硫离子符号前加个“3”,即3S2-;(4)汞金属俗称水银,其在常温下呈液态,其化学符号是“Hg”。【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6.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小美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1)小美一进家门,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包粽子的原料之一是糯米,糯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2)妈妈煮菜时用了加碘食盐。人体缺碘可引起  。(3)饭前,小美用酒精消毒液洗手。酒精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  。(4)饭后,小美从报纸获悉“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撰文宣告首次实现了由CO2到淀粉【(C6H10O5)n】的人工全合成。”合成淀粉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m的值为  。该技术除有望缓解粮食危机外,还可缓解环境问题中的  效应。【答案】(1)微粒在不断运动;糖类(2)甲状腺疾病(3)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4)12n;温室【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能闻到菜香,从微观角度考虑是微粒在不断运动,带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填:微粒在不断运动;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营养物质中的糖类,故填:糖类;(2)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故填:甲状腺疾病;(3)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填: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共有10n+14n个氢原子,可推测m=12n,合成淀粉消耗二氧化碳,能够减少温室效应,故填:12n;温室。【分析】(1)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及米面中富含糖类分析;(2)根据碘元素与甲状腺疾病有关分析;(3)根据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分析。17.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生活中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的方法是  。(2)生产、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  (写一点)。(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n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  。②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  (填“甲”、“乙”或“丙”)。③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  的方法提纯乙。④将丙溶液由P点转化到H点的方法是  。【答案】(1)煮沸(2)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3)20g;乙;蒸发结晶;加水【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生活中将水煮沸可以起到杀菌同时把水中的可溶性钙镁混合物转化为水垢除去,故填:煮沸;(2)生产、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3)①如图所示,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②如图所示,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乙>甲>丙,说明该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乙溶质质量最多,则溶剂最少,故填:乙;③如图所示,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溶解度随温度影响小,故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④如图所示,P点表示丙在t3℃时的饱和状态,H点表示丙在t3℃时的不饱和状态,因此将丙溶液由P点转化到H点的方法是:加水。【分析】(1)根据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和杀菌分析;(2)根据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可保护水资源分析;(3)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三、综合题18.要实现“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的目标,化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以煤、空气和水为原料生产碳酸氢铵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1)NH4HCO3属于  (填“氮”、“磷”、“钾”或“复合”)肥。(2)“造气”是利用煤、空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取CO2、N2和H2,加快“造气”反应速率的具体措施有  (写一点)。(3)“合成”是指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循环”是指  (填物质名称)的循环利用。【答案】(1)氮(2)将煤粉碎(或适当提高温度等)(3)(4)氮气、氢气【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酸氢铵中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氮;(2)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考虑气体和固体反应,故填:将煤粉碎(或适当提高温度等);(3)反应物是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故填:;(4)根据碳酸化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推测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氮气、氢气没有参加反应,可以继续在后面用于合成氨,在合成氨这一步中没有反应完的氮气和氢气可以循环利用,故填:氮气、氢气。【分析】(1)根据含氮元素的物质可作氮肥分析;(2)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分析;(3)根据搂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分析;(4)根据流程图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可循环利用分析。19.纯碱可用于造纸、玻璃生产等领域。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图方案并进行实验。(1)滤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化学符号)。(2)若沉淀不经过操作b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答案】(1)Ca2+、Na+(2)偏大(3)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n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解析】【解答】(1)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加水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则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阳离子有钠离子和钙离子,化学符号为Ca2+、Na+。(2)沉淀是碳酸钙,经过过滤操作,带有水分,需要将水分蒸发掉,则若沉淀不经过操作b会使碳酸钙质量偏大,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大,故会使测定结果偏大。(3)见答案。【分析】(1)根据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分析;(2)根据沉淀不经干燥等会使结果偏大分析;(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20.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氧化物,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5:2:B常温下为液体:E、F为同一类别的两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B的化学式为  。(2)E→F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和反应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答案】(1)H2O(2)H2SO4+BaCl2=BaSO4↓+2HCl(3)置换反应【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氧化物,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5:2,可得出A为氧化钙,由图可知,A→C→D→A,则有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有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钙,A→B,B常温下为液体,即B为水,E、F为同一类别的两种物质,C能与E反应,D能与F反应,E能转化为F,E→B(水),F→B(水),则有E为硫酸,F为盐酸。(1)由分析可知,B为水,化学式为H2O;(2)由分析可知,E为硫酸,F为盐酸,则有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由分析可知,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等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图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分析】根据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常温下为液体的物质是水及框图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然后结合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分析。21.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常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能用G装置收集是因为氧气  溶于水。(3)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装置中应盛装的试剂为  。(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为了便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氯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2);不易(3)浓硫酸(4)CFH【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解答】(1)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常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制取氧气是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G是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需要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氧气能用G装置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3)F中可存放液体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所以F装置中应盛装的试剂为浓硫酸。(4)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是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则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DF。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要便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则选择F从长管通入收集氯气,短管接H,利用水或其他试剂吸收过量的有毒的氯气,所以应选择的装置为CFH。n【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3)根据逍硫酸的干燥性分析;(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22.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因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而使其表面变成绿色。(1)小花同学根据铜绿成分做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了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了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选填实验编号)。(2)小花和同学们利用废旧品中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假设不含其他杂质)设计了两个方案回收铜。【查阅资料】a.;b.。【分析评价】①X为碳的氧化物时,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V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③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更优越并说明理由  (理由写一点)。(3)【拓展探究】氢气也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小红和小强各取12.0g氧化铜用氢气还原,反应一段时间后,两份固体均全部变红。小红和小强所得红色固体质量分别为9.8g和10.4g。提出问题:红色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也可产生氧化亚铜(Cu2O)。d.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分析推断:小红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实验检验:请设计简单实验检验小强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1)bd(2);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方案二,操作简单(合理即可)(3)Cu、Cu2O;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振荡,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根据化学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铜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与铜、氧气、水有关,还与二氧化碳有关;为了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选择实验b(有水、氧气、无二氧化碳)和实验d(有水、有氧气、有二氧化碳)作对比实验,故填:bd;(2)①由分析可知:X为碳的氧化物时,步骤Ⅱ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②由分析可知:步骤V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填: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由【查阅资料】图示及分析可知:两个方案中回收铜的质量相等,但方案一需要加热,所以方案二因具有操作简单、节能安全等优点,所以更优越,故填:方案二;操作简单(合理即可);(3)12.0g氧化铜用氢气还原,若红色固体只有铜,则铜的质量为;若红色固体只有氧化亚铜,则,小红得到的红色固体为9.8g(9.6g<9.8g<10.8g),则红色固体为Cu2O和Cu的混合物,故填:Cu、Cu2O;小强同学得到红色固体10.4g(9.6g<9.8g<10.8g),确定红色固体为Cu2O和Cu的混合物;检验红色固体成分,根据查阅资料d可知,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铜不溶解,氧化亚铜溶解,得到蓝色溶液,故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振荡,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n【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需保证变量的唯一性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及操作步骤、原理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分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