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1白桦【课前解析】关注诗人:叶赛宁(1895-1925),苏联田园派诗人。叶赛宁短暂的一生写了大量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热爱人民的诗篇。他的诗歌总是具有新颖奇特的意象比喻和联想,音乐性强,富民歌韵味,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叶赛宁于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代表作品有《夜》《狗之歌》《我记得》等。关注诗歌意象: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创作了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可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词语运用所带来的节奏感,体会白桦树高大挺拔、洁白优美的形象。关注综合性学习:课后安排了本单元第二个“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具体提示了两个活动:一是交流前期收集、摘抄的诗歌,二是尝试写现代诗。【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涂、茸”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展开想象,体悟情感,感受诗歌词语中的节奏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涂、茸”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教学过程】一、资料分享,引出课题1.导入:同学们,白桦树是苏联的国树,它象征着一种精神。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以“9
白桦”为题,继续带我们走进诗歌的世界。板书:(白桦)出示课件1:2.教师提示:课前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了诗人叶赛宁,请大家来分享交流。预设1:叶赛宁是俄国(俄罗斯/苏联)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曾经在印刷厂当过校对员。预设2:叶赛宁的诗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对革命的感受。预设3:叶赛宁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苏联诗人之一,他是20世纪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预设4:叶赛宁写过很多的诗歌,我非常喜欢《夜》和《我记得》。3.教师补充资料。出示课件2:(设计意图:课前布置资料查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链接国外诗人与学生的认知,帮助理解诗歌意象和创作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初读诗歌,自主识字1.过渡: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让我们对诗人叶赛宁和他创作的《白桦》有了更多了解。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走进这美丽的白桦树。出示课件3:9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学习,教师巡视。2.教师提问:同学们将不理解的词语已经勾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能分享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吗?预设1:我们借助书中插图理解了“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预设2:我们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了“洁白的流苏”。预设3:我们通过查字典明白了“徜徉”和“白雪皑皑”。4.点拨:刚才哪些词语没有解决,可以用上同学们提供的方法,试着再次理解它们。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5.教师提示:虽然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但大家通过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已经都认识它们了。让我们大声朗读,把词语读正确。出示课件4:6.过渡:这些词语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在这首诗中,还有许多没学过的生字,试着用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出示课件5:7.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8.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分享一下你们的识字好方法吧。预设1:形声字记忆法:绣、桦、潇、朦、胧、霞、抹、穗、徜、徉预设2:字形字义识字:茸预设3:字串识字链:绣—锈—琇9.教师指导: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在这些生字中,有一些需要强调:首先,注意读准翘舌音“绽、徜、茸”。其次来看“绣、潇”的书写:“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潇”9
左窄右宽,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撇竖撇点。10.教师提示:同学们,请打开你的田字格本,争取把这些字写正确、写美观。学生书写,教师巡视。11.过渡:我们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诗歌时,了解到现代诗歌是有节奏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出示课件6:12.多种形式地朗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朗读→师生齐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主识字,通过小组互动解决字词障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读出诗歌节奏。)一、朗读想象,整体感知1.教师提示:在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白桦树仿佛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再来朗读体会。出示课件7: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想象。3.教师提示: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一起来分享。出示课件8:9
4.学生朗读第一小节。5.互动交流:预设:这是一棵洁白的桦树,它生长在“我”的窗边,仿佛涂上了银霜。追问:“窗边”写出了白桦的位置,“涂上了银霜”是怎样的景象呢?预设1:仿佛闪着银光,特别好看。预设2:这银霜可能是作者或者月亮涂上去的,让白桦树白得发亮。6.点拨:“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让我们看到了白桦树的洁白,尤其是“涂”字表现了白桦树洁白的细皮,“披”把白桦树拟人化了,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白桦树的喜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师生体会朗读。7.教师提问: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眼前的白桦树吗?预设:洁白、美丽、高洁、挺拔。板书(高洁、挺拔)8.教师小结:在同学们的朗读和想象中,高洁、挺拔的白桦展现在我们眼前。它还能带给人们怎样的体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朗读体悟白桦的形象,帮助学生总结方法,为后面几个小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引导。)一、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课后词语自主学习感悟白桦的形象。3.选择最喜欢的一首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在本上,课下与同学交流。五、板书设计白桦高洁挺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2.鼓励“选做”,分层要求,丰富摘抄。9
【教学过程】一、总结方法,自主学习1.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苏联作家叶赛宁走入了《白桦》,今天我们继续感受白桦的美丽。板书:(白桦)2.教师启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桦》的第一小节,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来感悟诗歌呢?预设1: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预设2:朗读感悟,体会情感。3.阅读提示: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白桦,用我们上节课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结合重点词语感悟白桦形象,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4.互动交流:请同学们边朗读、边感悟、边思考: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课件9:预设:雪绣的花边潇洒,白桦的洁白还在于它屹立在雪中。5.教师启发:苏联在北方是寒冷的,“雪绣的花边”和“洁白的流苏”都是挂在树上的冰凌,你们看,虽然树枝边上都是细细的雪花,但是,有些词语却能够让我们体会到白桦的态度。预设1:潇洒预设2:如画预设3: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桦不惧寒冷,傲然挺立的样子。预设4:雪花就像在白桦身边绽放的花朵,一串串像画一样美丽。预设5:“毛茸茸的枝头”上面都是雪花,可是白桦不畏严寒,傲然挺立,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6.教师提示:同学们请看书上的插图——雪中的白桦是这样的美丽,傲寒挺立。那让我们带着眼前的画面和感受一起朗读。板书(傲寒挺立)师生朗读第二小节。9
7.过渡:白桦洁白、高挺,雪中的白桦傲寒挺立,雪后的白桦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来看三、四小节。出示课件10:(1)师生朗读。(2)引发思考:此时的白桦有着怎样的形态,怎样的色彩和怎样的光泽呢?预设:在“朦胧的寂静中”,“灿灿的光晖”洒在白桦的身上,白桦依旧挺立,树枝上的雪花闪着晶莹的光晖。(3)点拨: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晶莹的光晖呢?预设:灿灿的光晖、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4)追问:想象一下白桦的光泽。预设:雪后的白桦迎来了朝霞,由月光中银色的光环慢慢迎来了橙红色的光晕,它们洒在白桦的身上和周围,让白桦又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5)启发: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白桦呢?预设:洁白、晶莹、光泽、美丽、寂静……板书(绚丽辉煌、晶莹洁白、雍容华贵)8.引发思考:白桦是苏联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你能体会到同为苏联诗人的叶赛宁在诗歌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吗?预设: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怀。9.教师提示:让我们也带着这份炽烈的情感再来朗读《白桦》。师生朗读。出示课件11:9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上节课的阅读方法,结合有关词语想象画面,借助插图并联系生活丰富学生的想象。重点体会白桦形象和光线引发的白桦变化,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白桦的象征意义、表达的精神和蕴含的情感。)二、情感升华,拓展分享1.教师引导:我们常常说“托物言志”,在诗歌中还有许多植物也具有象征意义。诗人借此赞美某种品格,抒发内心情感。有没有哪一首诗也像《白桦》一样让你喜爱并感同身受呢?出示课件12:2.学生分享读诗,教师相机追问学生喜欢这首诗歌的理由。3.教师小结: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它们也是有品格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的摘抄本也丰富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归类方法来整理摘抄内容,继续收集以植物为题材的现代诗,拓展自己摘抄现代诗歌的类型。出示课件13:(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收集以植物为题材的现代诗,丰富自己摘抄现代诗歌的类型,为后续合作编小诗集积累素材。)三、课后作业9
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写的时候要分行,写完后再读一读,更欢迎和同伴进行交流。四、板书设计洁白、高挺傲寒挺立白桦绚丽辉煌晶莹洁白雍容华贵【课后反思】苏联诗人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创作诗歌,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教学通过朗读与想象的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白桦的形象和象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丰富学生认知,拉近学生与国外诗歌的距离,增强诗歌感染力,从而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本课课后安排了本单元第二个“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荐阶段,因此课上设计安排了交流收集、摘抄诗歌的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明确收集诗歌有哪些途径,收集的诗歌如何进行整理,关注到了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推进。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重视语感,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蕴含的丰富情感。因为教材对于现代诗教学的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教学时不要拔高越界,避免对诗歌意象的过渡解读,偏离中年级学生的鉴赏水平。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