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1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 <br />(全国新课标卷) <br />六、写作(60 分) <br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br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 21 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 <br />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 75 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br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 3 亿次。 <br />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 <br />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 <br />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br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br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br />要套作,不得抄袭。 <br />(全国大纲卷) <br />七、(60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br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br />2010 年 9 月 12 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 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 1 024 元地复 <br />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 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 <br />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br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 500 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 <br />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 16 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 <br />议两家对半分”有 2 8.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留给自己”;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 <br />元给对方”;还有 19.9﹪的人没做选择。 <br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br />要套作,不得抄袭。 <br />提示:这个材料作文一个是信息含量大,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你替一个彩民垫资中了 500 万 <br />大奖,怎么处理,各种形式,直击人心,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500 万摆在你面前, <br />面对这样的考验,人性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让一个高中生,就这样的一个一些尖锐的问题, <br />坦诚你个人见解,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坦诚己见。把做人和作文很好的结合起来。 <br />在审题时,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同时也可以由此引申, <br />写道德、人性等话题。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正义的力量所占 <br />比例还是偏少,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待提高,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现实 <br />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奶粉、毒食物、假论文等事件都可作为素材, <br />从而进行正反比较,进一步倡导人性的提高。 <br />(北京卷) <br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br />2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br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br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br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 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 <br />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br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 <br />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br />…… <br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 <br />生活领域。 <br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 <br />歌外,问题不限。 <br />【解题思路】 审题思路: “材料加导语”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这些看似孤立于材料 <br />之外的部分,既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对考生的提示。同时缩小材料范围,强化考察力度。有 <br />导语的材料作文,导语比材料重要一万倍!所以这里的三条导语也就意味着三种解读材料的 <br />方向和态度。 <br /> 这里的三个导语均可从正反两方面下手: <br /> 学生甲在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似乎也有些理智的过了头,只注重一国输赢的观点难免 <br />显得不够宏观和长远。 <br /> 学生乙在发扬风格的同时,似乎又过于感性,荣誉不是随便可以拿来施舍的,并且错误 <br />的理解了分享的含义。 <br /> 学生丙的观点看似是站在乙的对立面上...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