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 <br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br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br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br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br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br />【答案】 <br />痛定思痛 <br />这个星期以来,心绪不宁,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负面新闻扑面而来,令人躲闪不及,顾此失彼。这就是所谓新闻文本读者情绪失控。 <br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些自带痛感的新闻,是麻木不仁、一眼扫过,痛斥一番?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怀疑,适当关注世界和他人,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仍是一名普通新闻读者的基本素养。而我们周遭林林总总的故事,善恶交织亦交锋,悲喜相融亦相对,是非混杂亦分明,面对痛感新闻,将我们的心安放在客观的立场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动,量力而为。 <br />青春不止是梦幻与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潜抑着危险、残酷和罪恶。更加难以言说的是另一段被剥夺的青春。2002年,17岁的保姆钱仁凤被控向幼儿园女童投毒,被判处无期徒刑。2015年12月,在被关押、服刑13年又10个月后,钱仁凤被宣布无罪释放。此后,她对其蒙冤入狱的13年10个月,向云南省高院申请国家赔偿共计955万余元。我们不去纠结冤案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盘根错节、拨乱反正的过程,单就结果来看,云南高院的172万元赔偿金和公开赔礼道歉,也换不回钱仁凤丢失的14年青春时光,换不回她原本平凡无虞的快乐人生。 <br />事实本身的惨痛,让我无法因为这桩冤案的平反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也许它象征着社会正义的最终胜利,推动了所谓体制改革的进步,但对已经经历这场噩梦的钱仁凤以及没准哪天也将经历这一切的其他每个个人而言,冤案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无法逆转的。它像黑洞一样,吞噬自由、鲜活的生命,无所顾忌。但我们不能堕落于恐惧和悲观,仍要与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托举巨石走向山顶的努力,抗争本身就是意义,至少仍可抱着希望像钱仁凤一样在命运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br />【解析】 <br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作文要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第一步是读懂“导语/材料”,准确理解“导语/材料”的表层意思。 <br />首先要思考“痛感新闻”等于“负面新闻”吗?应该不同,从字面上也不同,实质也不同。从三则材料看,三个年轻生命的终结,“痛感”是新闻给我们的第一感受。进一步思考为何此类痛感新闻扑面而来呢?最后思考“痛感新闻”暴露了哪些问题。这样以后结合自己的感受作文即可。 <br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br /> <br /> <br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要求对新闻材料发表看法的作为,首先要读懂材料,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三则材料是三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话题贴近生活实际,选材的范围很宽,可根据手中材料确定文体(如果选写议论文,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论点,然后议论开来)。可以谈围绕中心“痛”来谈感受。 <br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br />母亲节到了,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到处都是祝母亲节日快乐的信息,还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