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2018高考北京卷作文一解析 <br /> <br /> <br />1. 命题说明 <br />2. <br />命题方向 <br />审题 <br />解题 <br />范文展示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一。命题说明: <br />本题来自2018高考北京卷作文一真题。 <br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br /> <br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br /> <br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br /> <br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br /> <br /> <br />二. 命题方向 <br /> <br /> <br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 <br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br /> <br /> <br />三.审题 <br />限制性 <br />1.主标题“新时代新青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时代”,要结合新时代领路人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做出阐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个是“新青年”,要结合考生“世纪宝宝”、“00后”的特点对新青年做出阐释。本题目为关系型题目,立意要体现对“新时代”与“新青年”关系的理性思考。 <br /> <br />2.副标题为“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也是对主标题的限制。“谈”表明了本文的文体要求,要写成议论文;“成长”是重点词,应该指的是“新青年”的“成长”,表明了本文的写作角度,应从“新青年”角度论述,而非“新时代”。“在祖国的发展中”为“新青年”成长的背景或条件。 <br /> <br />3.“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分别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议论要素提出要求。 <br /> <br />开放性 <br />1.对“新时代”与“新青年”关系的理性思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br /> <br /> <br />2.为什么“新时代”与“新青年”具有这样的关系,可从不同角度阐述,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br /> <br />3.“新青年”如何与“新时代”如何建立这样的关系,可以见仁见智。 <br /> <br />4.典型论据选择及议论结构的谋篇布局因人而异,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br /> <br /> <br />四.解题 <br />2018年是“00后”成人的一年,2018年北京卷议论文题目与全国I卷作文不约而同在这一点上设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北京卷议论文让考生结合自己的身份谈青年与时代的关系,有较强的针对性,磅礴大气。 <br /> <br />写作本文时,可先说“是什么”,结合十九大报告及“00后”特点对“新时代”及“新青年”做出概念阐释,注意突出一个“新”字。接下来亮明自己的观点,如“新青年只有投身祖国发展的新时代才能更好成长,展现靓丽青春风采。”再说“为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只有投身祖国发展的新时代才能更好成长,这一部分是文章论述的重点。接下来是“怎么做”,谈“新青年”如何投身祖国发展的新时代,使个人获得更好成长。举例宜正反对举,如当代投身祖国建设之有志青年与“坑爹富二代”、无志“佛系青年”等对比。也可引证,如可引雷锋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可引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类。 <br /> <br /> <br />五.范文展示 <br /> <br />新时代新青年 <br />——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br /> <br />2000年,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降生,被称为“00后”,18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世纪宝宝”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生逢盛世,随着祖国的发展一起走进新时代。我认为,新青年只有投身祖国发展的新时代才能更好成长,展现靓丽青春风采。 <br /> <br /> <br /> <br />一个人的价值有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分,二者看似冲突,实则辩证统一。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个人价值固然重要,社会价值更有意义,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个人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br /> <br />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我看见那位高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年轻的骠骑将军带领五万汉家铁骑将匈奴追至漠北,封狼居胥,建立绝世战功,他去世时也只有24岁。我看见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教室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