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范文

首页 > 高考 > 高考作文 > 高中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范文

高中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范文

  • 2023-05-28 13:25:02
  • 17页
  • 35.50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高中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范文 <br /> <br />范例一:【对照式的文章结构(正反论证)】‎ <br />‎1、例文一: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br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hellip;&hellip;‎ <br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hellip;&hellip;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br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br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ldquo;中国威胁论&rdquo;,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ldquo;拜鬼&rdquo;&hellip;&hellip;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ldquo;纪念&rdquo;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ldquo;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rdquo;‎ <br /> <br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ldquo;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dquo;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br />人不能忘本,&ldquo;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rdquo;。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ldquo;闸门&rdquo;控制情感。‎ <br />‎2、结构简析:‎ <br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mdash;&mdash;明确中心观点:真正的纪念需要理性的引导。‎ <br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br />第3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理性纪念的作用。‎ <br />第4自然段:反面观点总+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不理性纪念的危害。‎ <br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理性纪念的现实意义。‎ <br />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br />‎3、教师建议:‎ <br />对照式的文章思路很清晰,正反论证也凸显了论述的力度,同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获得素材佐证,所以是考场中实用性很高的一种结构模式。值得广大考生借鉴模仿。‎ <br />范例二:【平面并列论证】‎ <br />‎1、例文二:回到原点 <br /> <br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车间,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定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hellip;&hellip;‎ <br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有些作家以&ldquo;作家团队&rdquo;的形式,打着&ldquo;名牌作家&rdquo;的旗号,开个会讨论一下就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能产生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夫&middot;托尔斯泰在他几部著作期间漫长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hellip;&hellip;他之所以被称为&ldquo;耕作的诗人&rdquo;,正是因为他没有远离文学创作要来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样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br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 <br /> <br />文学创作本...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