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16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附解析)

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16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单选题(2022·湖南)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水流汇集快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D.地质条件复杂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B.b处C.c处D.d处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广东)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5.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2022·浙江)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n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2·浙江)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A.①B.②C.③D.④9.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10.(2022·浙江选考)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2·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下面小题。11.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  )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12.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比c老②be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③b比c新④be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1·江苏)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  )A.气温B.水分C.光照D.风向14.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2021·湖南)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16.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因是(  )n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综合题17.(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三、图文分析题18.(2021·福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19.(2021·辽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沙丘编号测量时间长度/m宽度/m高度/m3月52.218.21.6①6月53.818.51.89月53.215.91.43月80.014.72.3②6月80.015.62.89月53.213.41.53月52.113.23.1③6月54.314.03.59月49.315.62.8n(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20.(2021·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21.(2021·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A3.C【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解析】【点评】1、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n(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特别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2、洪涝灾害:(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1)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水系支流多,来水量大;③平原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泥沙在中下游地区淤积;中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2)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庄,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3)减轻灾害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退田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淮河)。(非工程措施):a.加强监测和预报;b。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1.山洪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上游汇流快,径流量大导致的,汇水快的原因可能是上游冰雪融水量大,也可能是该地突降暴雨所致。河道弯曲主要是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段特征,山洪多出现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是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A正确,故答案为:A。2.取水方便的地方,应该地处河流的交汇处,处于防洪考虑,应该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由图可知,a、b、c三处均处于河流交汇处,但三地相比较,a处地势相对较高,有利于防洪。A正确,故答案为:A。3.①降雨(暴雨)频率与大气环境有关,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是利用地形空间差异,“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对降水影响不大,故①错误;②由图可知,山顶附近是水源经过人工林,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涵养了水源,可以为农田、村落提供稳定的供应,最后多余的水汇入河流,因此“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故②正确;③土壤盐碱化是水盐运动的结果,“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对水盐运动影响不大,故③错误;④根据上面的分析,“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的主要作用是调控水循环各个环节,可以减轻n山洪带来的危害。故④正确。故C②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4.D5.A【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解析】【点评】河流地貌4.由图可知,在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在每一阶梯面的下侧应该有阻塞河水的高地,阻挡上游河水,当河水水位高于高地,河水就会形成类似瀑布径流,造成这样河流径流特点可能受滑坡和泥石流作用,阻塞河道所致,该河段地质构造差异抬升、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使河床下切侵蚀增强,河道变成峡谷,径流往往是急流、险滩,原始河床地形差异也不会是使河床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D正确,故答案为:D。5.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坡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中,河流的落差逐渐变小,侵蚀作用逐渐减弱,最终该河段水位差异很小,说明该河段最终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在第II段河床纵坡面n①→②→③的发育过程中淤积大于侵蚀,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6.D7.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读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南侧的深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而形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7.①海岭为大洋板块张裂形成,不与海沟相伴,①错误;②裂谷为大陆板块张裂形成,不与海沟相伴,②错误;③④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被迫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8.B9.Bn【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3S技术综合应用【解析】【点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8.根据材料“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可知,图中拍摄的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读图可知,①是新月形沙丘地貌,②为冰川槽谷,③是石林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④是雅丹地貌。故答案为:B。9.A、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具备模拟冰川移动的功能,可以利用GIS进行分析和模拟,A错误;B、RS可以获取大范围、实时信息,可以用来监测冰川面积变化,B正确;C、冰面温度受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红外线测定,GIS不具备对冰面温度的测定,C错误;D、VR为虚拟现实技术,不能获取冰川厚度信息,D错误。故答案为:B。10.【答案】D【知识点】风沙地貌;冰川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解析】【分析】①为角峰和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为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为风蚀蘑菇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④为岩石裂隙,是机械风化作用形成的。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答案】11.A12.D【知识点】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解析】【点评】向斜与背斜的判断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n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11.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沿断层线发育,排除CD;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向斜岩层为中心新两翼老,b岩层在中心,甲为向斜山,甲地西南部为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岩,现出露地表,甲处断层没有延伸到北部的砂页岩,西南有构造抬升,地势可能较高;北部有水库,东北部河流在水库下游,东北部地势更低。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东北。故答案为:A。12.①③、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向斜岩层为中心新两翼老,b岩层在中心,b比c新,①错误,③正确;②④、“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be期间,沉积颗粒逐渐变细,说明水逐渐变深,海岸线向陆地前进,④正确,②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13.B14.A【知识点】河流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点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2.具体表现实际分布的自然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狭长的热带荒漠寒流降温减湿(中);热带荒漠带(南)带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温带草原带(中);荒漠带(巴塔哥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尼亚沙漠)n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热带雨林带呈现热带草原景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热带草原带部、澳大利亚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缺少陆地分布带我国新疆天山、高山冰雪融水昆仑山山麓地带温带荒漠带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分布的绿洲13.根据图文资料,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在草原带有林地分布,说明这里的林地的出现是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的,图中显示河流流经草原地区,故可以推测林地的出现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经过,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适宜林地生长。B正确。故答案为:B。14.根据流水作用对地面的影响,该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侧向侵蚀使河道弯曲,形成曲流,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凹岸)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15.D16.Bn【知识点】河流地貌【解析】【点评】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时期(或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沟谷不断加深,初期(A)侧蚀为辅横剖面形成“V”型谷侧蚀为主,下蚀减弱,侵蚀地貌发育期(B)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泥沙堆积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成熟期(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下蚀进一步减弱〖技巧点拨〗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15.由图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该地的冬春受冬季风影响,风力较大,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月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M应为9月份,D符合题意。n故答案为:D。16.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中的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作用大于风力沉积作用,河道较宽阔;而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加上风力的堆积作用,使得河道变狭窄,故B①④正确,ACD错误。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解析】【分析】题干已给出明确的答题方向“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读图会发现交通线路的分布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在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上进行道路建设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难度还可减小工程量,同时还避开了危险地段。故答案为: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因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18.【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2)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河流地貌【解析】【分析】(1)根据河流地貌的地区的分布可知,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到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落差变小,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水流速度最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根据图文资料可知,2万年前恒河河口处原为下切河谷,说明当属该地地处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河谷为“V”字形n河谷。“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海水淹没,形成河口湾(海湾);“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可知,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携带上游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2)本题为探究性题目,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该从该段时间河流输沙量的变化来推测西南季风的强弱。若西南季风变强,流域内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多,上游侵蚀作用增强,在下游的泥沙堆积增多,若西南季风变弱,流域内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上游侵蚀作用减弱,在下游的泥沙堆积减少。根据材料可知,距今约1.1万年至今,地壳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运动,恒河流域面积稳定,汇水区域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河流的落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携沙能力没有变化;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可知,恒河的输沙能力降低,说明恒河的径流量减少,恒河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雨水补给,主要为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由此可知,恒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西南季风变弱。(3)分析恒河三角洲萎缩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变暖、区域降水减少、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西南季风在减弱,会导致恒河输沙能力降低,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海浪对三角洲会持续侵蚀,会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导致恒河三角洲被淹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加剧,会导致恒河泥沙含量降低;在未来如果地壳发生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泥沙淤积速度,也会导致恒河三角洲面积萎缩。【点评】河流地貌n19.【答案】(1)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2)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风沙地貌【解析】【分析】(1)对比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表中的三处沙丘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沙丘的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对沙丘影响方面进行考虑,3—6月(冬春季节),该地盛行西北风,风力作用强劲,使沙丘变长、变宽、变高。6—9月(夏秋季节),该地区降水多,沙丘潮湿,风力较小,沙丘移动速度慢,沙丘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变小。(2)河流两岸植被修复后沙丘大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主要从森林的生态作用方面进行分析、预测。植被修复后,森林覆盖率增大,减弱了风力,增大了地面的摩擦力,降低了风速,使得风力的n搬运作用减弱,该地沙丘的沙尘来源减少,故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减小。【点评】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20.【答案】(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知识点】冰川地貌【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于北大河流域的表现,主要从大于4000米的区域面积大小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图中显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对当地气温的影响,充分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主要从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升温过程中,冰n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点评】纯粹的冰川冰是缺乏侵蚀力量的,因为它的强度很低。但是,冰川冰总是含有数量不等的岩屑,它们是冰川进行磨蚀和压碎作用的工具。另外,处于压力融点的冰川冰和冰床之间的应力时有变化,导致融冰水的再冻结和促进拔蚀作用。磨蚀和压碎作用形成以粉砂为主的细颗粒物质,拔蚀则产生巨大的岩块和漂砾。通过这些作用冰川塑造出小到擦痕、磨光面,大到冰斗、槽谷、岩盆等冰川侵蚀地貌。21.【答案】(1)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不赞同。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河流地貌【解析】【分析】(1)河流流速大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主要从流水速度的变化,导致侵蚀、堆积作用的差异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由此推断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为慢—快—慢(或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关洲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实际上是关洲岛的形成过程:早期,该河流现关洲岛位置为河漫滩,此时无岛,河道为单一型河道,由于南岸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车阳河与长江之间的河漫滩逐渐消失,长江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水下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流水侵蚀使得南岸南迁,河道变宽,水下浅滩处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水下浅滩处,逐渐抬高,从而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江心洲把长江该河段分隔为南、北两n个河道,使得河道演变为双汊型。(2)图文信息显示,随着长江流量增加,南河道流量比重下降,北河道流量比重上升,表明随着长江水位提高,进入北河道的水流增长更快,其原因与南北河道的形态密切相关,由于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水位上升时,河面宽度增长迅速,流量大,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枯水期因较深河水容易经该河道向下流动,而洪水期随着水位上升,河面宽度增长较小,通过洪水量增长不大。(3)本试题为开放性试题,因此必须先明确的表明观点,不要模棱两可,然后针对表明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果选赞同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则应从关洲岛本身向北移动、南岸向南移动和北岸向南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使得关洲岛相对向北移动;材料信息表明,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三峡等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使得关洲岛与北岸相隔变近,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上游水库蓄水拦沙,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如果选不赞同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则应从关洲岛本身不移动或向南移动、南岸不移动、北岸不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材料信息表明,关洲河段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南岸向南移动缓慢,关洲岛南岸为凸岸沉积明显,不断淤进,使得关洲岛与南岸距离变近,则关洲岛相对南移;人们为了保护南岸,可能建设有大量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使得南岸很难向南移动,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不明显;上游水库蓄水拦沙,有可能使得该河段侵蚀和沉积处于平衡状况,使得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不会向北移动;图中显示,关洲岛北岸为凹岸,有可能不断被侵蚀,向南移动,关洲岛距离长江北岸可能变远,使得关洲岛不会向北移动甚至相对向南移动。【点评】河流地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