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专题 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br />一、单选题 <br />(2013 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br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 7~9 题。 <br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br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露的石油 <br />7、【答案】B <br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试题难易度: <br />中等偏易。 <br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 <br />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 B 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br />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 选项是正确的。重金属盐毒性高, <br />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 选项是错误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 <br />接吸收。C 选项是错误的。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 <br />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 选项是错误的。 <br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br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br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br />【答案】8.C <br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影响。试题难易度:中等。 <br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br />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C 选项是正确的。 <br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br />A.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 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 <br />【答案】9.C <br />【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br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 <br />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br />C 选项是正确的。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 选项是错 <br />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 选项是错 <br />误的。 <br />(2013 高考题广东卷)4..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 <br />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br />A.增加了对 CO2 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br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 <br />量 <br />【答案】10.B。 <br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虽说考查全 <br />球变暖,但实质是大气受热原理的分析;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br />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 <br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词在于“冰雪覆盖”,而不是“高纬度地带”。冰面可以使地表 <br />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能,地面辐射减弱,则近地面 <br />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亦减少,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选 B;植树造林能增加 CO2 的吸收,从这 <br />个角度看,温室效应会因此减轻,不会加剧全球变暖,故 A 错;造林改变局部小气候,一 <br />般情况下,林区空气湿度会增加,故 C 错;土壤有机质减量会因造林而增加,但土壤有机 <br />质含量多少与变暖无机制联系,故 D 错。 <br /> (2013 高考题福建卷)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 1 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 <br />读图回答 1~2 题。 <br />图 1 <br />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br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br />【答案】D <br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难度偏易。 <br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模式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水稻种植和甘蔗种植,水稻种植主 <br />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另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热带 <br />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结合两者可以得出该地位于闽浙丘陵。 <br />6..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br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br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br />【答案】B <br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意义和乡土地理,考生可根据题干要求,“美丽乡村的主 <br />要作用”和图中信息可得出答案。 <br />【解题思路】结合题干要求对美丽乡村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