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析版)

资料简介

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2年】1.(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建寅(1845-1901),科学家徐寿之子,从小研习“格致之学”,怀抱科学救国理想。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874年,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1875年,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1879年,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留心访询”,订购舰只。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船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镇远”舰和“定远”舰。在欧洲期间,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这部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日手杵臼,亲自研炼”,很快获得成功。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1)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2)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答案】(1)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介绍先进制造工艺、设备和工业管理制度;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研制新式武器弹药;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设备,为建立近代化海军做贡献。(2)具有忧患和救亡意识;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注重试验,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国家建设;献身于科学发展和民族富强大业。【解析】(1)历史贡献综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包括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科技研究近代化、产业近代化和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近代化等。(2)精神品质根据“怀抱科学救国理想”“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试验室不行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等信息可知共同的精神品质包括家国情怀、勇于实践、奋斗献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2.(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n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答案】【小题1】条件:个人对医学的兴趣爱好;深入百姓,艺术精湛;以往药书中存在错误;丰富的药物标本积累;名师的指导;前代医学的经验教训;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小题2】研究方法及评价:文献研究;观察实践;采访调查。评价:文献研究,能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利于发现著作中的误注,从而促进医学著作的完善;观察实践,有利于获取关于药物的较为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著作的严谨性;采访调查,有利于获得口头上的大量资料,从而丰富医学知识。【解析】(1)条件:依据材料“李时珍(1518~1593)”并结合李时珍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依据“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可以得出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依据“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可以得出李时珍对医学的钻研与精通以及努力刻苦的个人品质;依据“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可以得出前代丰富的中医药学成就为其奠定基础。(2)研究方法:依据材料“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可以得出观察实践;依据“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可以得出采访调查;依据“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可以得出方法为文献研究。评价:结合第一问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献研究,能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利于发现著作中的误注,从而促进医学著作的完善;观察实践,有利于获取关于药物的较为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著作的严谨性;采访调查,有利于获得口头上的大量资料,从而丰富医学知识。3.(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n材料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的需要;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团结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需要。(2)充分体现了“人命当家作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各界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得出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团结人民推翻国民政府的需要。(2)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充分体现了“人命当家作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各界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2021年】1.(2021·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n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据《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答案】(1)新内容: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背景:已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2)科技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振兴和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调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1)新内容:由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更加突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材料“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特别重视高科技的发展。背景:由材料“198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发表这一谈话时,中国已实行改革开放;由材料“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谈话的背景为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由材料“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可知,其谈话的背景是因为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2)结合所学可从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角度进行说明。2.(2021·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据《长乐老自叙》等材料二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旧五代史》材料三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n——《新五代史》(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答案】(1)材料一高度肯定,为官不贪,为人真诚,忠孝两全。材料二,辩证看待,为人淳朴大度,但为臣不忠。材料三,全面否定,不忠不义,寡廉鲜耻。(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变化;史料考订与发现。【解析】(1)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可知,忠孝两全;根据“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可知,为人真诚,为官不贪,综合材料一可知,其自我评价是高度肯定;根据材料二中“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宇量,深得大臣之体”可知,为人淳朴大度,根据“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可知,为臣不忠,综合材料二可知,其对冯道的评价是辩证的;根据材料三中“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可知,寡廉鲜耻,不忠不义,综合材料三可知,其对冯道的评价是全面否定的。(2)因素:综合三则材料中对冯道的评价及其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主要有评价的角度、评价者的标准、评价者所处的时代和史料的考订与发现等。3.(2021·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答案】(1)明代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绘画技术的发展;古代戏曲的发展与成熟;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2)开创了新的写意绘画技法;推动古代戏曲的发展;推动明代市民文艺的发展。n【解析】(1)根据其所处的时代可得出明代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得出理学的不断发展;根据“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得出传统绘画技术的发展;根据“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可从古代戏曲的发展与成熟的角度概括;根据“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可得出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2)根据“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得出开创了新的写意绘画技法;根据“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得出推动古代戏曲的发展;根据“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得出推动明代市民文艺的发展。4.(2021·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n【答案】(1)代表多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都是知识分子,多是青年知识分子;都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有差别。(2)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旧民主主义失败,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阶级和政党;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解析】(1)特点: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一大”代表的“籍贯”可知,他们多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根据表格展示的中共一大代表的“出生年份”和“备注”中的履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知识分子,且多是青年知识分子;根据表格列举的代表们在党的一大前夕的活动,特别是为建党做的筹备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有差别。(2)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阶级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促使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阶级和政党,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5.(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熊庆来(1893—196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曾选拔和培养严济感、华罗庚、陈省身、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1921年,熊庆来从法国公费留学归来。之后,他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讲授球面三角、高等算学分析等课程,编写讲义和教科书。1930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正式的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系研究部。1932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世界数学会议,后在法国巴黎庞加烈研究所研究函数论。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定义的“无穷级”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定理”。1936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份数学学报,并任编委。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使该校获得较大发展。1949年夏,赴法参加国际教育会议后留居巴黎。1953年,周恩来总理函邀熊庆来回国,他因病未能成行,但表示“工作只为个人生活,以留异国,殊觉无甚意义”,愿回国发挥所长。在周恩来总理再次邀请下,1957年,熊庆来如愿归国,满怀热情地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所,熊庆来以“不知老之已至”的精神,与病魔搏斗,撰写许多科研论文及介绍性文章,还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发表卓有见解的学术讲演,提出研究方向,受到全国数学工作者的尊敬。n——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1)根据材料,概括熊庆来取得的突出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熊庆来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答案】(1)突出成就:任职高校,推动学校发展,选拔和培养众多科学家;提出“熊氏定理”,扩大了国际影响;创办数学研究机构、创办数学学报、撰写科研论文,推动了中国数学研究工作的进步。(2)原因:留学法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国家的支持及建设的需要。【解析】(1)突出成就:根据材料“曾选拔和培养严济感、华罗庚、陈省身、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他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讲授球面三角、高等算学分析等课程,编写讲义和教科书”可知,任职高校,推动学校发展,选拔和培养众多科学家;根据材料“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定义的‘无穷级’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定理’”可知,提出“熊氏定理”,扩大了国际影响;根据材料“1930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正式的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系研究部”“1936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份数学学报,并任编委。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使该校获得较大发展”可知,创办数学研究机构、创办数学学报、撰写科研论文,推动了中国数学研究工作的进步。(2)原因:根据材料“1921年,熊庆来从法国公费留学归来。之后,他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讲授球面三角、高等算学分析等课程,编写讲义和教科书”可知,留学法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根据材料“1953年,周恩来总理函邀熊庆来回国,他因病未能成行,但表示‘工作只为个人生活,以留异国,殊觉无甚意义’,愿回国发挥所长。在周恩来总理再次邀请下,1957年,熊庆来如愿归国,满怀热情地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撰写许多科研论文及介绍性文章,还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发表卓有见解的学术讲演,提出研究方向”可知,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国家的支持及建设的需要。6.(2021·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0年苏州叶圣陶6岁,入私塾,习《四书》《五经》,熟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条目。私塾先生根据《诗经·小雅》上的“秉国之均(钧)”给他起了个号,叫“秉承”,即掌握治理国家枢纽的意思。据叶圣陶回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已经摆开。章伯寅先生教育我们说,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大地、名人伟业。每逢礼拜天,我总与同学在一起,或聚于园林,或聚于茶馆,谈苏州的人物地理,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顾亭林奉为楷模。”——摘编自商金林编《叶圣陶年谱》n材料二   小学里每天有时事报告,国内外发生的新事情随时汇集到小心灵里。他们除了劝课和游戏之外,还关心中国前途的命运,辛亥以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没有看报的习惯,现在可不同了。他们要忙里抽暇,看一看新近的报纸杂志,世界转变成什么样了,每一转变与他们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儿童、少年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大不相同了,识见的范围变得非赏宽广﹔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地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力,这个权力绝对不容侵犯。总之,这种解语汇合成中国拾起失来的基本力。——摘编自叶圣陶《时势教育着我们》(1936年)(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少年叶圣陶成长的教育教材,并说明其所起的浸润作用。(2)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青少年所具有的现代思想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1)教育教材:私塾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大学》《诗经小雅》。作用:使叶圣陶具备了儒家思想的传统美德;培养了爱国救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2)意识:学识范围广;国民意识强;与世界联系加深;民族独立意识不容侵犯。背景:近代教育的发展;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解析】(1)关于教育教材,根据材料一“入私塾,习《四书》《五经》,熟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条目。私塾先生根据《诗经小雅》上的‘秉国之均(钧)’给他起了个号,叫‘秉承’”得出私塾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大学》《诗经小雅》。关于作用,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使叶圣陶具备了儒家思想的传统美德;培养了爱国救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方面思考作答。(2)关于现代意识,根据材料二“见的范围获得非赏宽广﹔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力,这个权力绝对不容侵犯。”得出学识范围广;国民意识强;与世界联系加深;民族独立意识不容侵犯。关于背景,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教育的发展;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等方面思考作答。【2020年】1.(2020·新课标I)【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n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答案】(1)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2)为官员建立了行为规范;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凝聚起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解析】(1)根据“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可知苏绰才能超群,尤擅理财;根据“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可知他政绩卓著;根据“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可知他克己奉公,推荐人才。(2)根据“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可知苏绰的“六条诏书”规范了官员行为,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西魏统一;凝聚了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等。2.(2020·新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据《竺可桢全集》等(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1)培养科学人才;推动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发展;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2)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n【解析】(1)贡献:根据“培养了胡焕庸等……”可得出培养了科学人才;根据“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可得出推动中国气象、地理学的发展;根据“亲自主持和筹建……”可得出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根据“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可得出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2)根据“他怀抱科学救国……”可得出献身科学、爱国主义;根据“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得出治学严谨,强调科学的实践;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3.(2020·新课标III)【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据《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答案】(1)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南方的开发和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2)为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岭南的认知。【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张九龄生活的年代“678~740”“开元年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初唐,有较为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根据材料“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助推张九龄成为名相;根据材料“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江南地区得到开放,中原文化在岭南得到传播。n(2)历史贡献:根据材料“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可知,张九龄为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耿直温雅,风仪甚整”可知,张九龄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根据材料“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可知,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岭南的认知。4.(2020·山东卷)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n【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和积贫积弱的时代,此时的中国外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内有封建势力腐朽,阻碍社会进步。因此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也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的奋斗目标。所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卓越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建造京张铁路、滦河大桥,克服了外国人都无法克服的困难,为国家争取了荣誉;邹容作为近代革命的先行者,撰写了大量革命材料,宣扬了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周恩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全力战斗,最终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的这些行为和思想都践行了梁启超主张,特别是邹容和周恩来,作为后来的少年担负了少年者的责任,最终实现了振兴民族的梦想。5.(2020·江苏卷)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答案】(1)举措:直接考察高级官员;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表彰(奖励)廉吏。吏治思想: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清廉为重;察吏为安民(治天下)。(2)实效:官吏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改进;社会局面安定;开创康乾盛世(国力强盛)。【解析】(1)举措:根据“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得出直接考察高级官员;根据““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得出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根据“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得出表彰廉吏。吏治思想:根据“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得出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根据“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得出清廉为重;根据“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得出察吏为安民(治天下)。(2)实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提升官吏治理能力、改进官场作风、安定社会局面、开创康乾盛世等角度概括。【2019年】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45,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n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解析】(1)根据“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得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根据“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出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得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这些科学家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45,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分)n(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6分)【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1)根据“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得出其是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根据“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得出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根据“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得出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等角度去概括。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45,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解析】(1)功绩:根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知体现的是平定安史之乱;根据材料“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可知体现的是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知体现的是培养人才。(2)原因:根据材料“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可知体现的是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根据材料“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可知体现的是忠于朝廷;根据材料“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可知体现的是善于领兵,英勇善战;根据材料“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可知体现的是富有政治智慧。4.(2019江苏卷,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n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材料二(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答案】(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解析】(1)根据材料“独立后的印度约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行概括即可;二问结合所学从印度的国家民族命运及农村经济状况分析甘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从甘地的教育经历及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2)根据材料“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把有责任的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并结合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思想从道德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解决争端的和平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即可。【2018年】n1.(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1)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颜回尊敬老师”等信息归纳得出。(2)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尊师崇道”以及儒学在历史上的影响来回答。2.(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n【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解析】第(1)问,“不同”,依据材料信息“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华盛顿“中立政策”是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第(2)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以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控制拉美地区、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角度分析。3.(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7)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问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n【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其原因之一。(2)功绩: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题干说到了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这里的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即可。结合问题可知,应该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蒙古族地区发展等角度回答。4.(2018难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第(2)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n点睛: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国家统一的根本因素;民族融合、内部凝聚力的逐步加强也是国家统一的基本因素;具体看,秦汉以来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以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些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巩固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而国家分裂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古代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当然也与中央权威下降、中央集权削弱有关;另外民族融合不够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是造成分裂的因素。因此,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形成统一市场,是消除分裂割据的根本措施;保持中央政权的强大和政令的畅通,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抬头,也是消除分裂割据的重要手段。5.(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26)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要健全货币……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从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等进行概括。n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探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n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