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解析版)

资料简介

专题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与西欧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B.“赤字”问题是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C.欧元的启用加剧了欧美间的贸易战D.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国内贸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60至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美国受到日本和西欧的冲击,这意味着日本与西欧的崛起挑战美国的经济霸权,A项正确;上述矛盾产生的根源是日本和西欧自身经济发展引发的,而非“赤子”问题,排除B项;1999年欧元诞生,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对比数据,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1931年10月刊载的讽刺漫画(通往繁荣之路)。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指示牌上凌乱的信息: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还有一块绕柱两圈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就在拐角处”(JustAroundTheCorner)。下列项中,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①美国正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   ②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③美国交替使用反危机手段摆脱“滞胀”困境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导致失业率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n1931年正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经济危机带来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美国此时正处于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正是胡佛总统执政时期,“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寓意是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①②正确,故A项正确;20世纪70年到美国出现“滞涨”,排除③,故排除BC项;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将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相结合,排除④,故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答案】(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n(2)背景: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边倒”外交政策;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解析】(1)特点:日本: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可知,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可知,制定法律保障;根据材料“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可知,引入标准逐渐放宽;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可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根可知,据材料“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可知,政府主导,计划发展;根据材料“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可知,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根据材料“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可知,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2)背景:日本: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日本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因此大量引入技术。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外交环境看,这一时期苏联对新中国的前期支援与后期遏制;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技术引入受到冷战的影响。(3)历史经验:根据材料“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可知,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从发展领域看,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根据材料“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可知,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注重技术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21年】1.(2021·辽宁·高考真题)1929年至1930年底,除农业外,法国大多数经济部门还在增长,当时,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据此可知,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有①经济体制的优势   ②对国际市场依赖小n③工商业相对落后   ④产业工人队伍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英美等国一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①不是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由材料“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可知,法国对国际市场依赖小,②正确;由材料“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可知法国工业生产缓慢发展,工商业相对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大,故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2.(2021·北京·高考真题)1947年,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的核心机构内务省被废除。1949年,通商产业省成立,主管工业和商业,制定经济政策。这些举措①强化了天皇控制国家经济的权力②有助于铲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③推动了日本经济复兴与贸易扩大④延缓了战后日本政府民主化改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二战后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涉及政治、教育、经济、农地等方面,改革了天皇制度,取消了天皇总揽国家一切统治权的权力,推动了战后日本政府的民主化改革;设立通商产业省,推动了日本经济复兴与贸易扩大,有助于铲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D项;因为①和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故选C项。3.(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n材料信息“1930~1931年”说明这是经济危机期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说明纽约市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说明吸烟者寻找昂贵雪茄的替代品,“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说明失业扩展到白领阶层。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在持续加深,故A正确;材料没有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的信息,故B错误;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C错误;福利制度在罗斯福新政以后逐步确立,故D错误。4.(2021·浙江·高考真题)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A.《国富论》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C.《社会契约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国富论》,故A正确;《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作者是诺拉斯,故B错误;《社会契约论》作者是卢梭,故C错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者是凯恩斯,故D错误。5.(2021·广东·高考真题)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6.(2021·湖南·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n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态度,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肯定和拥护到80年代越来越多人的否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随着日本经济崛起急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反映,故C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修改宪法,故A错误;材料没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故D错误。7.(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二战后,美国向西欧和日本进行的经济扩张,必然引起同其他国家的矛盾和冲突,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种矛盾得到缓解。及至(20世纪)6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爆发的“冻鸡战”成为突出例子。最初是美国先提高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作为报复,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于1962年8月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从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使美国冻鸡对共同市场的出口额猛降60%,接着又于1963年5月将所有家禽的进口税提高50%。而美国则提高了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进口的卡车、酒类等商品的进口税。在此期间,美国为弥补在欧洲市场的损失,转而将冻鸡销往日本,但受到日本的抵制。1964年1月,日本政府将冻鸡的进口税从10%提高到20%。“冻鸡战”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到那时为止,西欧和美国之间发生的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的一次贸易摩擦。——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冻鸡战”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冻鸡战”中采取的主要手段及其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的经济扩张激化了其与西欧、日本的矛盾;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2)主要手段:对西欧进行关税战;转销日本。影响: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离心力增强,美国霸权地位有所衰落;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二战后,美国向西欧和日本进行的经济扩张,必然引起同其他国家的矛盾和冲突,”可分析出美国的经济扩张激化了其与西欧、日本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n(2)主要手段:根据材料“最初是美国先提高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可分析出对西欧进行关税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弥补在欧洲市场的损失,转而将冻鸡销往日本,但受到日本的抵制。”可分析出转销日本。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冻鸡战”使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离心力增强,美国霸权地位有所衰落;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2020年】1.(2020·新课标I)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答案】B【解析】“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旁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16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D。故选B。2.(2020·江苏卷)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2019年】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5,4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n【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2.(2019年海南卷,19,2分)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答案】D【解析】伦敦世界经济会议,英国希望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希望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自己另起炉灶。这实际上是英美双方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对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一次争夺。故本题选D。国家干预是否主流与英美的争夺不直接相关,排除A项;题干中只呈现了英美争端,并没有表达出其他国家的意愿,故排除B项;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一样的,故排除C项。3.(2019年4月浙江选考,32,节选,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4分)【答案】(1)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3分)影响:国家干预。(1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颁布《紧急银行法》”“印钞机全部开工”的信息和所学,从禁止兑换黄金、增发钞票以及加强对银行控制回答。第二小问,依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是国家干预经济。4.(2019浙江选考,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材料一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材料二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类别年份增长率或产值备注通货膨胀率19904.3%19991.1%60年来最低失业率19916.8%20004%左右30年来最低国内生产总值1991-0.2%1991.3—2000.12持续高增长20004.1%互联网产业产值19995070亿美元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选自〔美〕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4分)(2)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答案】(1)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3分)影响:国家干预。(1分)(2)新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3分)n不变: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3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颁布《紧急银行法》”“印钞机全部开工”的信息和所学,从禁止兑换黄金、增发钞票以及加强对银行控制回答。第二小问,依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是国家干预经济。(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表格可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渐下降、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以及互联网产业产值可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从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垄断资本占据主导回答。5.(2019年海南卷,2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执政20年后首次入主白宫。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20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在他们心目中,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滑向社会主义”,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1956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现在,它包括了教育、卫生等广阔的领域。——摘编自韩铁《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党保守派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6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森豪威尔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答案】(1)看法:违背美国传统;滑向社会主义;不应干预经济。(2)变化:由基本反对国家干预转变为有限度的国家干预。评价:顺应需要进行调整,表明国家干预经济已不可逆转;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1)概括看法,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回到共和党的老路上”“滑向社会主义”“自由放任才是正宗”来分析归纳。(2)艾森豪威尔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从材料一中“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到材料二中“负有领导责任”“安排生产力、教育、卫生等广阔领域”,体现了从反对干预到部分领域的干预;评价则从二战后西方经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为依托进行评价即可。简单说,就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美国经济发展。n【2018年】1.(2018年4月浙江选考,22,2分)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被称作“蓝鹰运动”,故执行机构应该是全国工业复兴署,故选B;联邦银行是与金融相关的机构,农业调整署负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紧急救济署负责安排救济工作,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2.(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1)11.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C【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不正确;材料所述工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不正确;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5,2分)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nA.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B.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C.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答案】D【解析】图中的信息是日本带着美元进到房间,房间里面有韩国、泰国等,而美国此时带着钱离开了,说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同时也想借此扩大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故D项正确;日本在经济上没有超越美国,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凯恩斯主义,且90年代并不流行凯恩斯主义,B项错误;日本在90年代前已经就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且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4.(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2,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是比较快的。从1951年到1971年,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被誉为“经济奇迹”。在德国学者看来,在现有的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辨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选自孙炳辉等《德国史纲》、《历史》必修二(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邦德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并用一句话评价其对西欧经济所发挥的作用。(6分)【答案】(2)特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西欧经济的“火车头”。n【解析】(2)根据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等信息,结合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内容,概括得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根据材料“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被誉为‘经济奇迹’”,结合所学可知德国是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起到带动引领的作用。5.(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3)23.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答案】(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n【解析】第(1)问,“矛盾”依据材料一信息“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概括得出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背景”,依据材料一信息“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的爆发、总统权力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等角度分析。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信息“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得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由肯定变为否定。“原因”,依据材料信息“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概括得出:黑人力量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等。“目的”,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是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是缓和种族矛盾。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促进社会稳定以及阻碍民主公正等角度分析。n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