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乙卷)真题含答案

首页 > 高考 > 历年真题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乙卷)真题含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乙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据如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2.(4分)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3.(4分)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C.提升军事能力B.防止武人干政D.削弱州府权力4.(4分)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5.(4分)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6.(4分)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7.(4分)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n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8.(4分)如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9.(4分)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10.(4分)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11.(4分)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12.(4分)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n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晰。)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历史————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15.(15分)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据《后汉书》等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n(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n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乙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此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体现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制作兵器和礼器,很少用于农业,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商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和商业都被政府垄断和控制,因此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和商业活动开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夏朝的统治区域就已经扩大到了江南,而且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依靠的是技术,D项“缘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草书具有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的特点,排除D项。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故选:B。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材料示意图可知,商周的重要铜矿以南方居多,而主要的政治中心和诸侯国则以北方居多,因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要求考生掌握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历程及小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特点分析作答。【解答】由所学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可知,楷书的特点用四个字说就是“方正端严”。楷书定型在唐代,故说楷书,常指的就是“唐楷”。而颜真卿以远见卓识开创了“法外求法”的新路,依仗篆隶的家学根底,正视现实的好尚转变,创出了最能代表唐代楷书的规范,所以材料中米芾对唐代某位书法家的评价中用“甲胄”“硬弩”“项羽”“樊哙”等意象表达的是对颜真卿楷书的赞扬,B项正确;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而令李斯创制的文字,这种字体的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排除A项;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排除C项;3.【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结合北宋设置通判的职能和目的分析。【解答】依据材料“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等信息可以看出通判监帮助地方知州处理政务,规范了地方行政,故A项正确;武人本来就参与政务,不能说“干政”,通判也不仅仅防止武人叛乱,也防止文官,故B项错误;通判掌握监察职能,而且从材料可以看出通判监督和制衡知州,不是为了提升军事能力,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削弱州府权力,D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北宋设置通判的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从材料中“好名喜夸”、“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俗气扑人”可以看出主要是明朝时期,由于江南商人比较富有,所以新建园林,反映出当时江南工商业的繁荣,D符合题干的意思;ABC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要求考生掌握《孔子改制考》的内容并辨析陈宝箴与康有为的分歧之处分析作答。【解答】从材料来看,陈宝箴认为《孔子改制考》背离了维新变法的方向,奏请销毁。由所学可知,《孔子改制考》中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论证,问世后引发了很多质疑和争论,在儒学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引起了很多人n的反感。因此,陈宝箴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便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由材料中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可知,他和康有为并非新势力和旧势力的关系,A选项“新旧势力”表述有误,且材料在讲两人观点上的分歧,“合流”亦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主导思想,维新变法期间,“中体西用”思想早已被冲破,B错误;D选项“彻底”二字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考生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分析作答。【解答】结合材料和所学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内容可知,本来人们对东西方事物存在绝对化的认识倾向,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偏向,后来这一认识发生重大变化,能够较为合理地认识东西材料不能体现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排除C项;方文化,体现了五四运动前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过程,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城市产业结构的状况,排除D项。“由此引发”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故选:B。“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9.【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考生需要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来回答。故选:D。【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政权,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均不【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参政,所以,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本邦籍贯、成年男性,故D正确;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学生结合中共领导革命斗争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军事才能是成为十将军的必备条件,但不是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故排除B;【解答】A.从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可以看出演说能力有助于公民在民主政治中胜出,但不是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故排除B;是弱化了阶级属性,强调代表人民的利益,这是由于日本侵略的加剧,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所以中共进行政策调整,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B.结合材料的意思可知是要抗日,不是反抗国民党的意思;C.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夺取城市为中心目标;D.材料中的政权并不是民主联合政权。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要求考生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内容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郊区男户主从事工商业、运输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从事农业的比重迅速下降,因此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化,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并且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主要针对国有企业,仅凭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无法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排除A项;丰厚财力和贵族血统不仅不是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甚至不是限制条件,故排除C。故选:D。n【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文艺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欧洲思想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法国得到传播,文艺复兴时期主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A是最符合题干的;材料信息看不出摆脱宗教束缚,B排除;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材料体系不出来,C排除;“人民主权”学说是在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和材料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文艺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世界工厂”是指英国,不是德国;B.材料“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当时德国的海外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与19世纪后期德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要求学生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来分析。【解答】材料“就应给予支持”“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说明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等人没有明确推翻临时政府的决心,更没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的态度,并没有意识到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推翻临时政府这一事实,说明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了一战,排除A项;故选:C。【解答】从材料中“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人竞争的意识”明显可以看出关注社会现实生活,而且凸显出了民族意识,反映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在选项是从材料中能够解读出来的;C.材料没有反映出是因为蒸汽机而使得德国海上实力增强;D.1900年的德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并不是共和政体。故选:B。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可概括出政府支持和明确发展科技的方针;制定科技发展规(3)本问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从注重吸收国外新进的技术发展经验,更要以自力更材料体现的是布尔什维克党对临时政府的态度,和沙皇残余势力无关,而且当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当时的西方列强正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俄国,有利于俄国革命的深入发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科学技术,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来分析;第二问结合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分析;第三问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解答】(1)特点:日本:根据材料“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可概括出颁布法律,加强管理;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可概括出政府主导和指导技术的引进;根据材料“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可概括出逐步放松技术引进的限制;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风险;技术主要来源国为欧美;政府重视和支持技术引进。划;注重对现有先进科技的掌握;根据材料“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可概括出技术来源国为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根据材料“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可概括出注重科技人才、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全面发展。(2)背景: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从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建立,中国和日本分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阵营;中国科技基础较差,日本拥有先进的科技基础;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在50年代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等角度分析。n生为前提;注重国家的引导和支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全球化接轨;发展和世界各国良性的外交关系;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注重技术引进的多元化等角度分析。故答案为:(1)特点:日本:颁布法律,加强管理;政府主导和指导技术的引进;逐步放松技术引进的限制;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风险;技术主要来源国为欧美;政府重视和支持技术引进。中国:政府支持和明确发展科技的方针;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注重对现有先进科技的掌握;自力更生和技术(2)背景: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建立,中国和日本分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阵营;中国科技基础较差,日本拥有先进的科技基础;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在50年代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3)历史经验:注重吸收国外新进的技术发展经验,更要以自力更生为前提;注重国家的引导和支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全球化接轨;发展和世界各国良性的外交关系;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注重技术引进的多元化。合所学可知,这种观点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答案为:现象:虎患的严重与否和官吏治理地方的好坏有关。结论:儒家的“仁政”思想影响东汉的治国理念。引进相结合,自力更生为主;技术来源国为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注重科技人才、设备和管理经【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但他认为……”及所学荀子的思想派别可知,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强验的全面发展。调仁义礼治;根据材料“‘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可知,秦国军队崇尚功功利,所建军队成为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科学技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故答案为: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对东汉治国理念的影响来分析。(1)原因: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仁义礼治;秦国军队崇尚功利,背离仁义礼仪,违背儒家思想要【解答】根据材料“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求;秦军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因无法得到百姓拥护而失败。渡江而去”等信息可概括出现象为虎患的严重与否和官吏治理地方的好坏有关。结合材料时间“东汉”并结不敌仁义之师,会后来秦国二世而亡买下隐患。论述: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儒家提倡“仁政”“民【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本”“天人感应”等主张,材料中的东汉官员因为修德政和实行“仁政”“民本”等思想,虎患得到平息,史历史解释等素养。书通过联系虎患和官吏的治理来告诫官吏一定要廉洁奉公,为民着想,明显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5.【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第(1)问,要求考生掌握荀子的思想派别及商鞅变法的特点分析作答;第(2)问要求考生掌握商鞅变法的影响分析作答。利,背离仁义礼仪,违背儒家思想要求;根据材料“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可知,秦军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因无法得到百姓拥护而失败。(2)评价:根据材料“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及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可知,商鞅的军事改革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后来秦王嬴政武力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由第一问分析可知,商鞅崇尚法治,推崇(2)评价:积极:商鞅的军事改革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后来秦王嬴政武力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消极:商鞅崇尚法治,推崇功利,所建军队成为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尚功利,轻教化,军队整体素质不高,n[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其目的来分析;第二问结合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分析。学从进一步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使得西方阵营出现裂缝,加强了英法摆脱美国控制,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促进了中东地区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发挥民主,促进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为了团结各界人民。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东战争,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可概括出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答】(1)变化:根据材料“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材料“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可概括出有利于发扬民主,建立人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可概括出从支持英国到反对英法对埃及发动战争。目的:从维护美国在中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巩固党的东地区的利益,排挤英法在埃及的势力;维护战后两极格局的力量平衡;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等角度分统治。析。故答案为:(2)影响:根据材料“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并结合所调整了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大国关系;扩大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变化:态度:从支持英国到反对英法对埃及发动战争。目的: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排挤英法在巩固党的统治。埃及的势力;维护战后两极格局的力量平衡;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影响:进一步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使得西方阵营出现裂缝,加强了英法摆脱美国控制,走独立自主的旨的能力。道路;促进了中东地区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调整了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大国关系;扩大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东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分析。【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可概括出解放战争已经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根据材料“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可概括出充分(2)意义:根据材料“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可概括出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根据材料“各界(1)原因:解放战争已经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民主,促进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为了团结各界人民。(2)意义: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有利于促进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有利于发扬民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