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解析

首页 > 高考 > 历年真题 >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解析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解析

  • 2023-05-19 19:10:02
  • 43页
  • 193.56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3分)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ft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A.AB.BC.CD.D2.(3分)“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n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3.(3分)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4.(3分)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5.(3分)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n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6.(3分)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7.(3分)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己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n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8.(3分)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9.(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D.“解放全中国”10.(3分)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n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1.(3分)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牛顿C.爱迪生D.伽利略12.(3分)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13.(3分)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n14.(3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15.(3分)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16.(3分)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n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摘《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n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新军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材料三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周恩来选集》材料四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n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n(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21.(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n材料二战之前保守党长期在英国执政,相当多的重要成员都属于极为富有的阶层,内阁大臣们也多来自工业和商业大家族。保守党人主张纳粹德国应当得到支持,认为它是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向西蔓延的堡垒。在保守党执政下的英国,伦敦的各大银行给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商业信贷,英德贸易使德国获得相当可观的英镑外汇。由此,德国重新武装具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多的英国银行家和商人在同德国的生意中赚取了丰厚利润;对他们来说,通过与德国维持良好关系获取私人利益的重要性要大于国家利益。1939年4月,苏联建议成立英法苏三国联盟,民意测验表明84%的英国人赞成该倡议,保守党政府却坚决地拒绝了。——摘编自(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与社会变迁》概括二战爆发之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政策,并简述其后果。指出影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德政策的因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22.(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建寅(1845﹣1901),科学家徐寿之子,从小研习“格致之学”,怀抱科学救国理想。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筚路蓝缕,以启ft林”。1874年,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n于火药制造。1875年,被任命为ft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1879年,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留心访询”,订购舰只。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船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镇远”舰和“定远”舰。在欧洲期间,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这部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日手杵臼,亲自研炼”,很快获得成功。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n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3分)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ft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A.AB.BC.CD.D【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本题需要解读表格中的材料,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分析其材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解答】依据材料“ft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可知,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故B项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并不是说明商朝的统治范围n到达内蒙古地区,也有可能是通过经济交流传入内蒙古地区的,故A项错误;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故C项错误;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说明秦朝军队有使用铁制兵器,不能得出“主要使用”的结论,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3分)“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分析】本题考查汉朝的政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成原因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叶以后,封国王、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的大权掌握在封国相国手中,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形成了割据势力,随着其实力增强,出现了一n些较为强大的割据军阀,成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历史原因,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助长了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而非遏制,故A项错误;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等不是外戚,而且材料与外戚干政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中的“直接控制”说法错误,封国相国掌握大权,不利于朝廷的直接控制,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东汉末年的政治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3分)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分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n示信息,结合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内容及其特点和作用分析。【解答】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北齐时期的一些机构在隋唐时期被重组和细化规范到六部中,六部是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其职权分工更加明确,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而且隋唐时期的六部没有决策权,无法体现加强了中枢决策权,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因此“避免了”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职权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而非降低,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3分)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宋明理学建立的背景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佛道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体现的是儒家教化受n到佛道的冲击,材料“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则更明确指出儒家和佛道的理想和追求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二者均主张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法家的运用,排除A项;材料重点是复兴儒学而非重建学风,而且“立足考据”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佛道对儒学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儒学对佛道思想的吸收,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3分)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n门烧制的贸易瓷”可知,江西、浙江产品要到广州再进行出口,而广州为了对外贸易也专门烧制贸易瓷,为了使产品在欧洲畅销,还专门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以上均体现了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A项正确;根据材料并不能看出其产品出自官营还是民营,排除B项;广州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其目的是使产品适应欧洲人的审美,促进其产品在欧洲畅销,并不是中国欢迎西方艺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政府对农业、商业态度的变化,而且“明显削弱”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3分)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n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进程来分析。【解答】材料“储铁宜急,勘路宜缓”体现了张之洞认为应先练铁再修路,材料“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则体现了炼钢铁需要巨额款项,并非一朝之事,况且日本铁路日增,而刚铁仍需购买西方,表明李鸿章认为应先修路,因此二人争论的问题是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D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对日本是否借鉴,排除A项;“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不是二者争论的问题,排除B项;张之洞和李鸿章并没有争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3分)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己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n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结合清末新政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可知此时是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之后,材料“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己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则体现的是,科举制被废除后,知识分子传统的仕途之路被阻隔,想要通过留学来达到“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综上可知,材料体现了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促进了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多,加快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对留学的态度,排除A;“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体西用观”与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3分)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n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材料中笼子外面的“鹰”“猫”都是威胁代表女性的“小鸟”的社会旧势力,D项正确;材料中鲁迅并没有对小鸟进行评价,不能看出“小鸟”代表的女性是否觉醒,排除A项;“笼子”指的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制度下的旧制度、旧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并不单单指落后的经济,排除B项;材料时间为1918年,当时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n9.(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D.“解放全中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时间“1946年6月”和材料内容“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夏,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为了打败蒋介石,争取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向敌后发展”指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的开始,和“救亡图存”无关,排除C项;“解放全中国”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0.(3分)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n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内瓦会议,要求学生结合日内瓦会议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目的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和支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项正确;“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是日内瓦会议,而“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排除C项;1961年埃及、南斯拉夫等国家倡导了不结盟运动,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内瓦会议,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3分)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n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牛顿C.爱迪生D.伽利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伽利略,要求学生结合伽利略的成就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并且发明了望远镜,符合材料“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描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伽利略,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3分)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荷兰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的影响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海外贸易繁荣,因此出现了“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n大洋上的荷兰商船”等艺术题材,A项正确;浪漫主义出现于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材料和垄断公司、启蒙运动无关,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荷兰的殖民扩张,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3分)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材料“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使用,而机器的使用又推动了“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被禁止,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分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工作状况而非生活状况,排除C项;n材料没有体现物价,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3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德国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德国代议制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民主比较脆弱,体现了资本主义的保守性,C项正确;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结构,帝国并不松散,而且材料没有涉及德国的国家结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德国内部个人权利问题,没有体现对外政策,排除B项;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实权,君主制度并不脆弱,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德国代议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n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3分)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宁的贡献,要求学生结合列宁的贡献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可知,列宁强调发展农业不会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言外之意是要发展工业化,促进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改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A项正确;发展军事工业属于工业化的一部分,B项片面,排除;材料强调发展农业并不能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排除C项;恢复市场和“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宁的贡献,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n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6.(3分)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美国经济遭遇“滞胀”危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总统认为欧洲已经崛起,因此美国应该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C项正确;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行将崩溃,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美国要改变对欧洲的政策,并没有具体指出要联合欧洲,而且“消除”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欧关系,和美苏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n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摘《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n(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重要作用、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史料类型和价值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分析;第三问结合明代白银货币化相关的史料分析。【解答】(1)根据材料一“《明实录》”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实录》是明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原称《大明实录》,而官方文献相对具有权威性,材料“明代财政收入”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数量用作用;根据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文学作品类史料,材料“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说明该史料有利于我们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角度了解白银流通的情况;但文学作品类主观色彩比较明显,因此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根据材料三“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为明清思想家,其作品属于学者研究类文献史料,而材料“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可概括出材料三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存在的问题。(2)影响:根据材料“明代财政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促使明朝税收体系的转型;有利于“一条鞭法”的施行;根据材料“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可n概括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根据材料“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可从侧面概括出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3)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实物史料如明朝流通的银锭,图像史料如书信、美术作品等。故答案为:材料一属于官方文献史料,具有权威性,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数量用作用;材料二属于文学作品类史料,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有利于我们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角度了解白银流通的情况;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材料三属于学者研究类文献史料,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存在的问题。影响:促使明朝税收体系的转型;有利于“一条鞭法”的施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实物史料,如银锭;图像史料,如相关的绘画作品;外国史料,如国外学者的研究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重要作用、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状况,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n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新军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材料三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周恩来选集》材料四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n——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演变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改革开放的影响分析。【解答】(1)材料一:根据材料“1938年”“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提出军事现代化以应对日本侵华。材料二:根据材料“1954年9月”“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可知,新中国成立,展开大规模化工业建设。材料三:根据材料“1964年12月”“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可知,中苏恶化,需要快速建成工业化强国。(2)新内涵:根据材料“1979年9月”“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可概括出经济上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根据材料“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可概括出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根据材料“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概括出思想上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n意义: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如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与完善;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材料一:抗战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二: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材料三:中苏关系恶化,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当时正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内涵:经济上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上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与完善;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现代化历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n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罗马法、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制、罗马法、文艺复兴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考生可以任选一称呼为题,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称呼:智慧之海。地中海在古代有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律,近代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之地,出现了n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古希腊三面环海,对外贸易繁荣,工商业发达。古希腊还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出现了索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伟大的改革家,促进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罗马的法律为西方近代法律奠定的基础,成为西方近代法律的渊源。在近代,地中海的意大利还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总之,地中海的希腊是民主制度的摇篮,罗马法则为近代西方法律奠定基础,源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则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因此地中海被称为智慧之海。【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罗马法、文艺复兴,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n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孝文帝改革,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来分析;第二问结合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分析。【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可知洛阳旧城衰败;根据材料“故有意迁都”可知为迁都做准备;根据材料“光宅中原”可知便于对中原的控制;根据材料“洛阳是帝宅王里”可知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根据材料“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可概括出任用汉人筹划重建;根据材料“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可概括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根据材料“规模宏大,远超前代”可概括出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根据材料“筑外郭城以及在n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可概括出统一规划里坊。(2)根据材料“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可知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故答案为:原因: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便于对中原的控制,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任用汉人筹划重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统一规划里坊。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孝文帝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21.(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之前保守党长期在英国执政,相当多的重要成员都属于极为富有的阶层,内阁大臣们也多来自工业和商业大家族。保守党人主张纳粹德国应当得到支持,认为它是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向西蔓延的堡垒。在保守党执政下的英国,伦敦的各大银行给纳粹德n国提供了大量商业信贷,英德贸易使德国获得相当可观的英镑外汇。由此,德国重新武装具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多的英国银行家和商人在同德国的生意中赚取了丰厚利润;对他们来说,通过与德国维持良好关系获取私人利益的重要性要大于国家利益。1939年4月,苏联建议成立英法苏三国联盟,民意测验表明84%的英国人赞成该倡议,保守党政府却坚决地拒绝了。——摘编自(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与社会变迁》概括二战爆发之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政策,并简述其后果。指出影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德政策的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英国保守党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政策来分析;第二问结合英国保守党政府对德政策的因素分析。【解答】(1)政策:根据材料“保守党人主张纳粹德国应当得到支持,认为它是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向西蔓延的堡垒”可概括出支持纳粹德国,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根据材料“伦敦的各大银行给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商业信贷,英德贸易使德国获得相当可观的英镑外汇”可概括出给纳粹德国提供商业信贷;根据材料“相当多的英国银行家和商人在同德国的生意中赚取了丰厚利润”可概括出保持和纳粹德国的外贸联系。后果: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保守党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使得德国从n一战中的阴影快速走出,迅速崛起,日益强大的德国野心逐渐膨胀,加速了二战的到来。(2)因素:根据材料“二战之前保守党长期在英国执政,相当多的重要成员都属于极为富有的阶层,内阁大臣们也多来自工业和商业大家族”“相当多的英国银行家和商人在同德国的生意中赚取了丰厚利润”“通过与德国维持良好关系获取私人利益的重要性要大于国家利益”可概括出保守党成员大多来自英国富有阶层,大多数人同德国之间有贸易联系,他们惧怕同德国之间进行战争,威胁到自己的私人利益;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极端仇视,促使英国保守党在外交上接近德国,疏远苏联。故答案为:政策:支持纳粹德国,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给纳粹德国提供商业信贷;保持和纳粹德国的外贸联系。后果:使得德国获得了大量英镑外汇,促进德国武装势力的发展,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因素:保守党成员大多来自英国富有阶层,大多数人同德国之间有贸易联系,他们惧怕同德国之间进行战争,威胁到自己的私人利益;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极端仇视,促使英国保守党在外交上接近德国,疏远苏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n22.(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建寅(1845﹣1901),科学家徐寿之子,从小研习“格致之学”,怀抱科学救国理想。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筚路蓝缕,以启ft林”。1874年,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1875年,被任命为ft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1879年,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留心访询”,订购舰只。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船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镇远”舰和“定远”舰。在欧洲期间,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这部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日手杵臼,亲自研炼”,很快获得成功。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来分析;第二问结合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分析。n【解答】(1)根据材料“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可概括出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社会启蒙,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根据材料“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可概括出研制硝酸,研究和制造现代火药,推动科技研究近代化;根据材料“被任命为ft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可概括出营建兵工厂,创办火药厂,推动产业近代化;根据材料“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可概括出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记录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近代化。(2)根据材料“怀抱科学救国理想”可概括出家国情怀(或爱国主义);根据材料“研制成功硝酸”“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可概括出勇于实践;根据材料“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可概括出奋斗献身;根据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可概括出开拓创新;根据材料“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可概括出求真务实。故答案为:(1)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社会启蒙,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研制硝酸,研究和制造现代火药,推动科技研究近代化;营建兵工厂,创办火药厂,推动产业近代化;考察近代工业技n术和管理制度,记录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近代化。(2)家国情怀(或爱国主义);勇于实践;奋斗献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