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br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br />一、单项选择题Ⅰ <br />1.我们经常上网学习,一般情况下上网学习是要付费的。这是因为( ) <br />A.网络资源具有使用价值 <br />B.网络资源必须通过市场交换 <br />C.网络资源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r />D.网络资源是劳动产品,劳动就有价值 <br />解析: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识记的考查,由教材可知,只有商品才进行交换买卖,故选C。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其中D项说法片面。 <br />答案:C <br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 ) <br />A.一般等价物 B.信用工具 <br />C.普通的商品 D.劳动产品 <br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br />答案:A <br />3.2018年“十一”期间,某市百货大楼举行“满200元立减30元”商品打折促销活动。王某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299元,实际支付269元。在这里,299元、269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br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r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r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r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货币职能的知识。材料中的“原标价为人民币299元”是商品的价格,因此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实际支付269元”体现了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作用,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故本题答案选B。 <br />答案:B <br />4.流通中的货币量若超过实际需要,则可能引起通货膨胀。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形式是( ) <br />A.贝壳 B.金属铸币 <br />C.纸币 D.金银条块 <br />解析: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过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C观点与题意相符;其他货币形式不会导致通过膨胀,是因为贝壳、金属铸币、金银条块本身都是商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也不会发生通过膨胀,故排除其他选项。 <br />答案:C <br />5.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 <br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r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br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r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br />解析: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识记的考查,由教材可知: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故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既关注商品质量又关注其价格,所以D项当选,其余选项皆不合题意,且C项说法错误。 <br />答案:D <br />6.某社会调查的标题为“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你在微博上跟帖论述这一消费行为的原因,你会选择( ) <br />A.信用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r />B.信用卡可以无限透支 <br />C.信用卡方便购物消费,带来诸多便利 <br />D.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br />解析: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C符合题意。 <br />答案:C <br />7.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涨跌,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 ) <br />A.货币 B.价值 <br />C.供给 D.需求 <br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由教材可知,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故选B。 <br />答案:B <br />8.下列对汇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br />A.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r />B.两种货币的比价上的变化 <br />C.用人民币表示的国际间的结算工具 <br />D.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br />解析:汇率从字面理解,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比率,是指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故本题选D。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是外汇。A强调了外汇的含义;B表述错误;C错误,汇率并不都是由人民币来表示的。故本题答案选D。 <br />答案:D <br />9.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 ) <br />A.表现形式 B.唯一内容 <br />C.重要手段 D.基本内容 <br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D正确且符合题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应排除A;B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br />答案:D <br />10.近年来,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