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备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土壤滴的形式滴入植物根系附近表层土壤的一种灌溉方式。下图示意我国陕西省某果园6月初采用不同方式(滴一、单选题灌和涌泉根灌)灌溉后1小时和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状况(滴灌和涌泉根灌所使用的水量相同)。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而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是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有机质含量出现下降状况。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农业生产区7.图中表示滴灌和涌泉根灌24小时后土壤含水量的曲线序号分别是( )1986年、2014年分别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该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最明显的土壤类型是( )8.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 )A.暗棕壤B.草甸土C.黑土D.沼泽土A.提高地下水位B.增加土壤蒸发2.下列对保护该地区土壤肥力和保障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的是( )C.减少杂草生长D.减少植物蒸腾①推行秸秆还田②增加化肥用量③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④提高作物种植的密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数据。完成下列小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夏秋季节有机质含量低于冬春季节,说明该( )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A.植被为温带荒漠带B.夏秋季节气温高分解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cm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C.夏秋季节降水量大D.冬春季节正处于植被落叶期完成下列小题。10.有关土壤肥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3.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 )A.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A.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B.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B.将氮、磷等元素合成为有机质C.肥力较高的土壤,其矿物元素含量更高C.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D.高温多雨地区不可能出现高肥力土壤D.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山西某农场种植冬小麦,该农场进行了长达21年的试验,对比翻耕和留茬免耕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下图4.推测该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节,及符合该季节肥力较高的主要依据是( )示意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和微生物碳储量的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A.春季有机质积累量最大B.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11.10-40cm深的土层翻耕比留茬免耕总有机碳储量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C.秋季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D.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A.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B.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土壤有机碳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C.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D.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下图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900-2500米)华北落叶松林地的土壤12.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会( )有机碳含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降低土壤温度B.增强土壤透水性能5..随着海拔的上升,同一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的特点是( )C.保护土壤结构D.提高表层土壤肥力A.不断升高B.不断降低13.尽管免耕能够较好恢复土壤有机质,但东北平原某黑土农场仍推行深耕改土,推测其推行背景是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6.海拔2300~2500米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表层土壤受侵蚀较严重B.表层土壤病虫害渐趋严重A.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B.枯枝落叶来源增多C.深层土壤结构疏松D.深层土壤持水能力强C.低温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D.人类活动影响加大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读我国灌淤土分布略图。完成下涌泉根灌是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的一种新型灌溉方式。滴灌是以水面小题。n14.与灌淤土成因相似的是( )现,在南部小麦带(右图)盐清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A.紫色土B.红壤C.黑土D.水稻土分明显降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对于灌淤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22.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处在( )A.均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3-4月B.10-11月C.7-8月D.12-次年1月B.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23.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C.属于地带性土壤A.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发育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C.根系较发达,增强水土保持D.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赤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黄壤发育于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壤肥力的高低。下图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与深层土壤相比,表层土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6.图中黄壤的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植被凋落物较多B.凋落物腐殖化较弱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土壤质地紧实D.土壤通气性差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5.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其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 )17.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维持高温B.微生物活性低A.地处沿海,地形平坦B.蒸发旺盛,降水较少C.土壤呼吸作用强D.有机质矿质化速率快C.终年高温,草原广布D.流域较小,河流短小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影响海南岛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材料一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³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光照⑤生物⑥成土母质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材料二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研究森林土壤水分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森林环境综合效益的基础。鹤北流域坡向朝向正西,林带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为高大乔木,但林下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种植大豆。下图示意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流域2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号小流域的横坡林带和8号小流域的顺坡林带不同位置1m深处土层监测期内平均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材料三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成下面小题。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19.导致横坡林带上坡和下坡土壤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A.上坡大气降水多于下坡B.下坡蒸发大于上坡(1)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C.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D.上坡农地灌溉水量多于下坡(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20.顺坡林带内部左侧边缘土壤含水量高于右侧边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影响。A.风力B.太阳辐射C.土壤结构D.人类活动(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21.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主要是因为林带( )(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A.引水较少B.降水较少C.蒸腾较强D.下渗较少三、图文分析题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住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n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分析过度恢复植被给该区域土壤水分带来的影响。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答案解析部分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答案】1.D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2.A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知识点】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解析】【点评】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因素。(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其形成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热带(季)雨林多发育砖红壤,干热区往往发育燥红土;赤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黄壤虽与红城同一纬度,但更喜欢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下列两幅图分别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图。1.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柱状图的数据,不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是沼泽土下降最明显,故答案为:D。(1)描述海南岛自然土壤类型的分布特点。2.推行秸秆还田和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保持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①、③对;原有土壤有机质含量(2)分析燥红土形成的主要原因。降低,农业生产者为提高产量会施加化肥,但增加化肥用量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生态环境,长期看不利于(3)据上图指出海南岛最肥沃的土壤类型并简述其肥沃的原因。农业生产,②错;提高作物种植密度对土壤有机质要求更高,也不适合,④错。故答案为:A。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答案】3.D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狼山、阴山山脉以南,黄河以北(下图所示)。年降水量130~220mm,降水集中在4.C7、8月,多年平均蒸发量2000~2400mm,地下水矿化度高。该区是一大型自流灌区,长期的大水漫灌和渠【知识点】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系水渗漏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左图是河套灌区水利简图,右图是河套灌区某地6月耕地灌水前后土壤含盐【解析】【点评】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量的变化图。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1)根据左图描述河套灌溉区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2)分析0~60厘米耕地土层在灌水前后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及其原因作用。(3)推测盐荒地、耕地的相对高度,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没有引水灌溉的盐荒地,在耕地灌水后盐荒地含3.土壤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质较少,A项错误。土壤微生物主要起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作盐量升高的原因用,故B项错误。搅动土壤的主要是蚯蚓、蜈蚣、蜗牛等土壤生物,并非微生物,C项错误。微生物分解转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影响,D项正确。故答案为:D。土壤水是由土壤表面的吸着力所保持的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土壤肥力和自净能力的主4.材料中提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数量在要因素之一。表层土壤水分的多少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5-11月夏、秋季时整体偏高,而秋季枯枝落叶量远大于夏季,因此秋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C项正确。夏季植物表层土壤自然水分的变化。该区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目前该区域出现植被恢复过度的趋势。落叶量有限,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温度有关,所以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肥力消耗也最大,因此夏季肥(1)分析该区域7、8月份表层土壤自然水分较低的主要原因。力低于秋季,故B项错误。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冬、春季时整体偏低,说明土壤肥力较低,故A、(2)指出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时段,并说明理由。D项错误。故答案为:C。n【答案】5.D10.A6.C【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知识点】成土因素【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解析】【点评】土壤有机质概念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根据微生物可利用程度分为易分解有机碳,难分解有机碳和惰性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有机碳。易分解者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与损失率,难分解者则有较高的残留率,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9.该处无法判断是荒漠带,A错误;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加速了有机质分解,B正确;夏秋季节土壤中60%~80%。且有相当多的部分参加到腐殖质的形成作用中去。含水率较低,不是导致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C错误;即便植物冬春季节落叶,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D错5.从图可看出同一深度土层,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先升后降,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误。故答案为:D选项。10.土壤肥力,是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多要素有机协调保证植物生长的能力,其中有机质含6.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且材料提示图为保护区落叶松林内的土壤,故植被稀疏的可能性小,A选项错误;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A正确;土壤没有水分或水分过多都无法保证植物正常生长,B错误;土壤中枯枝落叶来源增多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土壤有机碳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海矿物元素是主体,肥力高或低的土壤,其矿物元素含量都较高,C错误;高温多雨的地区,也可以经过人类改拔升高气温降低,会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有机物的分解,C选项正确;海拔升高人类活动减少,D造形成肥力较高的水稻土,有些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土,也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D错误。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选项。【答案】11.C【答案】7.D12.C8.C13.A【知识点】认识土壤【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解析】【点评】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解析】【点评】免耕一词的原意是保护性耕作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1977年以前,用最小耕作(最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小的耕耘)来表述目的在于减少对田地耕作踏压次数的耕作措施。1977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将最小耕作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名为免耕,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其类型包括不耕、条耕、根茬覆盖及其他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1984年土壤保护局再次修改免耕的定义,理。将所有耕作措施分为三类:免耕、少耕、常规耕作。1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免耕时,7.相比于把水肥直接输送到根部的涌泉根灌,滴灌主要作用于土壤表层,故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之要高,①、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在免耕条件下,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的分解与流失较②为滴灌。6月初蒸发量旺盛,相比于灌溉后1小时,24小时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则②为24小时土壤表少。而翻耕能够把麦茬翻入土壤深层,并随时间分解,从而提高土壤10〜40cm土层总有机碳含量。故C选层含水量。涌泉根灌是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所以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则③、④为涌泉根灌。项正确。相比于灌溉后1小时,涌泉根灌24小时后,土壤深度45厘米-75厘米的根区土壤含水量减少,则④为涌泉根12.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免耕土壤灌24小时后土壤含水量的曲线,D②④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水分含量高,温度变化较小;改良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需要储水而不是透水;在任何深度土壤微生物碳储量8.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使得土壤表层含水量减少,能够减少杂草生长,减少土壤蒸发,C正确、B错误。都较高,并不是只看表层;免耕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扰动较少有利于微生物在土壤表层繁殖、积累,并保涌泉根灌是把水肥直接输送到根部,会增加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增加植物蒸腾,降低地下水位,A、D错误。护土壤结构,而翻耕条件下因土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蓄水保堵效果差,加之试验区干燥少雨,土壤微生物故答案为:C。量减少以及土壤呼吸作用下降,从而导致微生物碳储量偏低。故C选项正确。【答案】9.B13.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场进行深耕改土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n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病虫害可以通过农药、天敌等防治手段解决;深层土壤所受压力大,结构紧密;土黄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地,因地势较高,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从而形成了当地的壤持水性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实现,不一定需要深耕;由于表层土壤有机质长期遭到侵蚀,而黑土有机黄壤,图中黄壤的分布是在地方性地形差异影响下形成的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因此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质含量高,未受侵蚀的深层土壤向上翻,可以快速恢复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快速恢复土壤肥力。故A选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图中黄壤的分布不是因纬度差异导致的分异规律,不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错项正确。误;图中黄壤的分布不是因水分条件差异导致的分异规律,不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错误;图中黄壤的【答案】14.D分布没有体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出现逐渐更替的现象,不属于垂直分异规律,排C错误。故答案为:D。15.B17.材料信息表明,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说明海南【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岛西南部出现了干热的气候特征。地处沿海,地形平坦,表明容易获得海洋水汽,因此不是气候干热的原【解析】【点评】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因,A错误;海南岛西南部纬度低,光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海南岛中部多山,西南部为当地盛行风的背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风坡,多下沉气流,降水较少,从而形成干热气候,形成热带稀树草原,形成燥红土,B正确;终年高温,不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一定形成干热环境,当地面积狭小,不存在草原广布,C错误;流域较小,河流短小,与干热环境、燥红土分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布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粘重。18.读图可知,海南岛土壤的水平地带性不明显,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因海南岛地势中高周低,无论成土14.灌淤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而成,即在原有土壤中加入高含量的泥沙,然后翻耕,属于人类对原条件,或是土壤分布,均以中南部山地为中心向四周递变。影响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及其导有土壤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土壤。与之成因相似的是水稻土,水稻土是在原有红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进致的水热条件的差异,①②③符合,海南岛内部光照、岩石差异小,故光照、成土母质不是主要因素,行改良而形成的肥沃的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故D正确。紫色土、红壤、黑土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自然④⑥不符合,生物对土壤的影响是基于该区域的地形和水热条件差异,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土壤,没有人类的改良活动的参与,ABC错误。故答案为:D。案为:A。15.据图可知,灌淤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而西宁附近的灌淤土则不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答案】19.C误。根据材料“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土层加厚”可知,灌淤土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20.BB正确。灌淤土属于人类改造的土壤,不属于地带性土壤,C错误。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水分蒸发旺盛,加上21.C灌溉较多,且土壤中泥沙含量多,对水的阻隔作用较差,水盐运动较强,因此容易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误。【知识点】成土因素故答案为:B。【解析】【点评】"土壤含水量"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近地表层(0~10、10~202、0~30cm)的含水量用土钻法取【答案】16.D土并称鲜重,然后在10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并称重,计算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水重量与干17.B土重量的百分数。18.A【知识点】成土因素19.读图可知,林带上坡土壤含水量高于下坡土壤含水量,主要原因是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导致下坡地【解析】【点评】地方性分异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表输入的水量减少,下渗量减少,C项正确;林带上下坡距离差异不大,降水与蒸发量差异较小,AB项错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它的主要表现为有序性和重复性。误;下坡农地灌溉水量较多,D项错误。故答案为:C。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可称为生态20.由材料信息可知,顺坡林带坡向朝向正西,地处阴坡,再加上林带遮荫,使林带内左侧部分地面很少照系列,或称为地球化学联系,重复性即复区性,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到阳光,土壤水分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大,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B项正确。顺坡林带内部左右两侧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风力大小差异不大,对土壤中含水量影响较小,A项错误。从题目信息来看,顺坡林带内部左右两侧的土壤结16.材料信息表明,黄壤多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而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属于热带地区,图中构没有较大差异,林下都是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C项错误。人类活动对该处林地影响较小,Dn项错误。故答案为:B。25.武夷山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微生物活性低,土壤呼吸作用弱,有机质矿质化速率缓慢,有利于有机碳21.通过图片信息,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其原因在于林带植被茂盛,并且林在土壤中的累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下草被茂盛,植物的蒸腾量较大。C项正确。加上林带树木结构复杂,各种作用对降水的节流作用明显,在降26.【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水停止后由于高温、湿度大,减少了补给林带土壤的水分,引水较多,A项错误;降水变化不大,B项错误。(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下渗量应该有所增加,D项错误。故答案为:C。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答案】22.C(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23.D促进淤积;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4)同意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解析】【点评】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不同意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22.由材料可知,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随着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害。读图可知,M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易随水分蒸发而在地表集聚,此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最小;则坡间区坡时土壤盐分含量最高;冬季降水较多,雨水稀释、淋溶作用较强,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度中等,土壤容重中等。(2)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球,7-8月份为冬季,故答案为:C。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23.根据材料可知,滨藜是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因此种植滨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降低地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凸肩区坡度下水位,减少土壤返盐,同时能够吸收土壤盐分,使土壤盐分含量降低,D正确;滨藜属于盐生灌木,枝叶不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繁盛,且减小土壤水分蒸发,不利于土壤盐分的降低,A错误;大气降水多少主要受气候影响,盐生灌木不会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3)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增加大气降水,B错误;根系发达,会减少土壤中地下水的含量,C错误。故答案为:D。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水【答案】24.A侵蚀也较轻;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25.B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4)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知识点】成土因素禁牧力度,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解析】【点评】测定有机碳采用的是氧化法,可用耗氧量近似地表示有机质丰度。有机质在沉积和成岩过程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中,经历了各种复杂作用(首先是生物化学作用,后来是热化学作用),损失了很大一部分,测得的有机碳含量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是保存下来的残余有机质中的碳含量,因此,又称剩余有机碳。经济压力增大;人口、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24.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环境因更有利于凋落物腐殖化过程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的进行,使得表层有机碳不断累积,A正确、B错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作为土壤有机碳来源的植被凋落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物变少,且由于土壤质地变紧实,使得表层土壤有机质等物质向下输送受到限制,C、D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³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A。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n27.【答案】(1)此时段,垂直变化率为负,即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1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的环境。根据上题可知,燥红土分布在岛屿西南部,从材料中的右图可明显看出,该岛西南部年降水量低于大值,在4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其他区域,是因为海南岛的西南部位于中部山地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降水(2)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少,气温高;再加上纬度低,气温高,形成干热区域有利于燥红土形成。土壤温度升高。(3)从材料中的左图有各类土壤的分布,水稻土是人工培育形成的土壤,而其他土壤为自然土壤,水稻土因(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耗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增加;灌木减人类长期种植水稻,进行耕作培育,增加有机肥等投入,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所以是海南岛各类土壤中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最肥沃的土壤类型。【知识点】认识土壤【点评】燥红土是发育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干旱的稀树草原性植被下的土壤,具有灰棕色的腐殖质A层和红褐【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读图色、块状结构的深厚B层,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高岭石为主,盐基饱和度高,甚至是有石灰反应的半淋溶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负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土。燥红土过去曾称为热带稀树草原土、红褐色土等。在海南岛的西南部,由于五指山阻挡了东南湿润季风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出现在4月份。的进入,形成了干热的生物气候条件。在云南南部,由于受红河的切割,形成高山峡谷地形,相对高差在(2)读图可知,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苔原带,随着海2000米以上,产生了干热的焚风。这些地区的气候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特点。(3)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因为自身耗水29.【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者西南高,东北低)。量的关系,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因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随着灌木的减少,枯枝落叶减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少,草本植物提供不了足够多的腐殖质,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自然减少。(2)灌水前,土层含盐量较大,最大值在l0厘米处。原因:此地气候干旱,高矿化度地下水沿着土壤中的毛【点评】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细管上升到地表附近,水分被蒸发后盐分累积。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灌水后:土层的含盐量明显减少。原因:表层土壤的盐分随土壤水分的下渗而下移到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3)耕地相对高度大于盐荒地;耕地灌水后,盐分被水带到较深层的土壤或地下水中;地下水位升高;地下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中国不存在极地苔原,而在长白山(天池水由耕地向盐荒地水平渗透,盐分也随之浸入盐荒地,盐荒地土壤含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毛细管周围)和阿尔泰山西北部的高山带出现高山苔原,海拔分别在2100米和3000米以上。水被带至土地表层,水分被蒸发后盐分在土地表层累积。28.【答案】(1)砖红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解析】【分析】(1)该区是一大型自流灌区,河套灌溉区分布可以结合灌溉渠道引水口、出水口分析,再结(2)燥红土分布在西南部,该地位于中部山地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纬度低,气温合黄河河流流向分析。黄河在此区域大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再流向东南,因此河套灌溉区地势是西高东低、高,干热区域有利于燥红土形成。南高北低(或者西南高,东北低)。图中灌溉渠道引水口在西南部,排水渠道位于北部最终流到乌梁素海,说(3)类型:水稻土。原因:水稻土是人工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经人工熟化和培肥而成的土壤,有机明出水口在东北部;图中灌溉渠道多呈西南-东北走向。质含量高,所以是海南岛各类土壤中最肥沃的土壤。(2)耕地土层在灌水前的曲线是②,灌水后的曲线是①。曲线②含盐量大于曲线①。说明灌水前土层含盐【知识点】成土因素量较大,最大值在l0厘米处;灌水后土层的含盐量明显减少。灌水前,因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年降水量130~【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左图的图例及分布可看出,海南岛砖红壤的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岛屿220mm,气候干旱,高矿化度地下水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表附近,水分被蒸发后盐分累积。灌水的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赤红壤的分布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中间位后,由于淋溶作用,表层土壤的盐分随土壤水分的下渗而下移到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置,为山地地区;燥红土分布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3)据右图可知,耕地灌水后,含盐量减少,盐荒地灌水后,含盐量增加。该区是一大型自流灌区,耕地相(2)根据材料信息,“热带(季)雨林多发育砖红壤,干热区往往发育燥红土”可知,燥红土形成于炎热干燥对高度大于盐荒地,耕地的盐分随水自流到盐荒地。耕地灌水后,土壤中盐分被水带到较深层的土壤或地下n水中,耕地含盐量减少;地下水顺地势往下流,下游地下水位升高;耕地相对高度大于盐荒地,地下水由耕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地向盐荒地水平渗透,盐分也随之浸入盐荒地,盐荒地土壤含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盐荒地地下水位上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如在极端环境升,盐分随毛细管水被带至土地表层,水分被蒸发后盐分在土地表层累积。中,岩石的风化物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而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点评】河套灌区远在秦汉时代即开始挖渠,唐贞观年间,在河套修建了大型渠道,有的渠可灌600公顷以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上。清中叶后,开渠种植日盛,清末已建成八大干渠。中华民国时代,将灌区向东延伸至乌拉山前的三湖河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地区。由于过去建设缺乏全盘规划,渠系紊乱,旱年水不进渠,汛期泛滥成灾。20世纪50年以来,修建了三盛公水利枢纽,健全排灌系统,又修筑了黄河防洪大堤,同时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扩大灌溉面积,形成草原化荒漠中的绿洲。30.【答案】(1)土壤水分的收入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蒸腾和雨水渗漏;7、8月份前土壤缺水严重;该时段气温高,植物生长旺盛,蒸发和蒸腾作用耗水量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2)7~9月理由:7~9月份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3)过度恢复植被,地表植被增多,蒸腾作用增强,对土壤水分消耗量增大,土壤水分减少【知识点】认识土壤【解析】【分析】(1)土壤水分的多少取决于水分的收入和支出,此外还受前期土壤水分多少的影响。由材料可知,该区域降水集中在7、8月份,则在此之前,土壤缺水严重;且该时段气温高,植物生长旺盛,蒸发和蒸腾作用耗水量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2)读图可知,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时段是7~9月。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入与支出的数量关系,7~9月份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3)“过度”是关键词,植被过度增加,导致植物蒸腾水量增大,对土壤水分消耗量增大,导致土壤水分减少。【点评】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如温度每增加10℃,土壤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