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备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8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一、单选题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ft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读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国家公园叙述正确的是()A.武夷ft—地处亚热带植被丰富B.东北虎豹—全年温和湿润C.热带雨林—全年高温降水均匀三江源国家公园()A.适合寒假体验D.大熊猫—湿地遍布冻土发育B.主要分布于四川和西藏C.光照强温度高D.高原生物多样性集中地3.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A.促进经济发展B.保护生物多样性C.开发生物资源D.提高环境承载力物候变化会造成鸟类迁徙行为发生改变。黑龙江某林区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途停歇地,一般每年2-5月候鸟陆续迁徙至此。观测表明,近15年来,该林区气候持续变暖,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峰值日和结束日相对稳定;不同到达次序的鸟类其迁徙时间变化程度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林区有利于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的鸟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是()A.光照达标时间提前B.雨季到来时间提前C.食物恢复时间提前D.农业耕作时间提前5.推测迁徙到达时间明显提前的鸟类()A.到达次序较早,受气温影响较强B.到达次序较早,受气温影响较弱C.到达次序较晚,受气温影响较强D.到达次序较晚,受气温影响较弱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孔隙度/%含水量/%n封ft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42.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ft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7.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都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矾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覓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少B.多浅滩和沼泽C.气候温暖D.冬季水位较低9.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ft体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ft,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ft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ft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ft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n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ft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由118个小岛组成,170多条河流纵横交叉。蜿蜒的水巷、穿梭其中的贡多拉、颜色各异的建筑外墙……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著名的运河一改往日繁忙的景象,水面上显得空空荡荡。人们在运河中发现了游动的水母,甚至天鹅、海豚都来了。图a是威尼斯景观图,图b是运河中的水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对水城威尼斯建筑特色的描述,正确的是()A.建筑材料以耐水石材为主,形成与水和谐共生的地域文化B.城市建筑采用丰富多彩的暖色调,与其寒冷环境形成互补C.蜿蜒的水巷、造型各异的小桥,彰显庄严深厚的文化底蕴D.小桥流水人家,充分体现了温婉可人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威尼斯运河中能看到海洋生物的原因可能是()①游船数量明显减少,水面更加平静安全②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水面的清澈度提高③受疫情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迅速恶化④全球变暖,运河水温接近临近海域水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滇西北横断ft区,曾被誉为云南省扶贫攻坚的“上甘岭”。境内97%为ft地,80%以上土地坡度>25°,自2016年起,怒江州累计建设了8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万贫困人口从深ft搬入新家。2020年11月,怒江州实现整体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制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土壤15.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生活区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A.地震、滑坡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草场退化16.为实现怒江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发展()①高产粮食生产②特色农业种植③矿产开采④旅游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某棉花种植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当地人因地制宜的研究出了一种有效的棉花种植方式起垄沟播联合膜下滴灌种植。播前开沟起垄,沟内双行种植,其特征为大垄小沟,沟底中心线铺设滴灌设施,其上覆盖地膜,两侧膜上点播。研究发现这种种植棉花方式可以形成淡化脱盐区,减轻盐分对棉花的危害。下图为起垄沟播联合膜下滴灌耕作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中数据单位是cm)n17.滴灌后,表层土壤()A.水分和盐分含量均增加C.水分增加,盐分减少B.水分和盐分含量均下降D.水分减少,盐分增加该种植方式当中,沟和垄比较(A.沟比垄蒸发量大,盐分少)B.沟比垄蒸发量小,盐分多C.沟比垄蒸发量大,盐分多D.沟比垄蒸发量小,盐分少最有可能采用这种棉花种植方式的区域是(A.天ft绿洲B.江苏东部20.较适合采用该种植模式的季节是()A.夏季B.秋季)C.河北东部D.三江平原C.冬季D.春季泰梅尔半岛是亚洲最北的半岛,每到6月中旬,生命开始迅速暴发,冰雪融化,河流和溪水开始流动,发芽的植物迅速布满沼泽地和池塘,而昆虫则在此时产下数百万计的卵,吸引了众多鸟类来此地繁殖后代。下图示意泰梅尔半岛及其周边地区概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泰梅尔半岛最典型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草原B.苔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泰梅尔半岛作为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其有利条件是()A.地广人稀,无天敌侵扰B.栖息空间大,食物种类繁多C.有极昼现象,繁殖时间长D.多河湖、沼泽,繁殖环境安全23.泰梅尔半岛上的河流难以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是()A.地表植被稀疏,风力较大B.入海口处水面开阔,海水顶托作用弱C.河流水量小,携带泥沙能力弱D.水流湍急,泥沙沉积作用弱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ft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6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多发于清晨和傍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推测该建筑建成初期,鸟儿撞击玻璃幕墙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清晨多发于东侧,傍晚多发于西侧清晨多发于西侧,傍晚多发于东侧nC.清晨东西两侧均多发D.傍晚东西两侧均多发25.有的城市高楼玻璃幕墙禁止使用天蓝色玻璃的目的是()A.防止光线散射B.防止鸟类撞击C.影响市内通风二、图文分析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D.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东北虎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生存需要广大的栖息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处,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约占47%),是我国仅有的野生东北虎豹稳定栖息地和扩散种源地。目前,东北虎豹种群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数量快速增长期。园内现有居民9万多人(核心保护区内7千多人),大多从事传统的农牧业,人类活动与虎豹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下图为园内监测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简析东北虎所需栖息地面积较大的原因。推测园区内人类活动与虎豹矛盾突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虎和东北豹是红松针阔混交林的标志物种,由于历史上森林过度采伐、经济林种植、土地开垦、开矿采矿和偷猎盗猎等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来仅集中分布于中朝俄三国边界线附近。2017年,我国依据东北虎豹集中分布和迁移扩散区划定了总面积1.46万平方千米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专门设立虎豹管理局。公园共划分出五大类功能区域,其中要求镇域临时安全保障区逐步随着虎豹公园的保护建设实施撤村并屯,打通和恢复虎豹迁移廊道。罗子沟镇人口规模较大,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产粮大镇,被设计为国家公园的入口社区,是典型的规划镇域固定安全保障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功能区域划分如图所示。指出影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不同功能区划设置的可能因素。分析罗子沟镇设为镇域安全保护区(固定)的区位条件。为保障东北虎豹未来扩散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分析镇域临时保护区及扩散保护区应采取的措施。说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立虎豹管理局进行统筹管理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布纹球原产于非洲,其主干粗大,叶子退化到近乎消失,因外观的奇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野生布纹球遭到大肆采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为此,非洲各国相继颁布了保护野生布纹球的法令。下图为布纹球照片。n推测野生布纹球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简述野生布纹球畅销可能对原产地产生的不利影响。非洲各国颁布法令保护野生布纹球,请说明该举措对当地环境的意义。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低覆盖度治沙是一种接近自然修复的生态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干旱区自然疏林或者稀疏灌丛植被覆盖下,降水能够渗漏到土壤深层或者补给地下水这一自然规律而提出的。新疆和田地区近年采用低覆盖度治沙,生态效果良好。图示意干旱区低覆盖度造林与常规造林比较。与传统造林比较,指出低覆盖度造林的特点。从当地自然环境角度,指出和田地区造林时所遴选树种的特性。与传统造林比较,分析干旱区低覆盖度造林土壤深层含水量更丰富的原因。说明低覆盖度造林对和田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朱鹮(左图)栖息在海拔1200-1400米的ft林地区,觅食则在溪流、沼泽、水田等湿地中,主要食物是小鱼、水生昆虫等;中国和日本的朱鹮种群没有迁徙习性,秋冬季在周边平原活动。新潟县佐渡岛(右图)是日本朱鹮的最后栖息地,这里经济以农业为主,稻米种植业历史悠久,随着以高产量和硬化水渠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兴起,本已濒危的朱鹮急剧减少,直至2003年灭绝。佐渡岛从中国陕西引入朱鹮,经过繁衍,重建了野生朱鹮种群。为此,当地将1000多公顷的稻田恢复为传统种植方式,修筑土质水塘、水渠,为农户提供稻田冬灌补贴。当地评定大米等级的标准非常有趣,朱鹮驻足过的田地,即认定为一等田,所产大米即为一等米,并以“朱鹮”品牌销售,售价是普通大米的两倍多。目前,这种“稻田—朱鹮共生系统”已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分析农业活动导致日本朱鹮灭绝的主要原因。n气候适应性是引入朱鹮的重要前提,说明佐渡岛引入中国朱鹮的有利气候条件。近年来“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农田面积不断萎缩,推测其主要原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D3.B【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1.武夷ft位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植被丰富,A正确;东北虎豹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错误;热带雨林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并不均匀,C错误;大熊猫区位于植被茂密的亚热带气候区,D错误。故答案为:A。2.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适宜在暑假体验,A、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但气温低,C错误;三江源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高原生物物种丰富,D正确。故答案为:D。3.图中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并不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是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A错误、B正确;建设国家公园是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为了开发生物资源,C错误;建设国家公园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环境承载力,但并不是主要意义,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4.C5.A【知识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点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当地理环境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甚至整体都会发生变化。气候持续变暖,导致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表明大气圈的变化,影响到了生物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光照达标时间主费取决于昼长,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所以达标时间一般不会提前,A错误。雨季到来时间主要受大气运动的影响,与气候变暖无必然联系,B错误。农业耕作与鸟类迁徙间的直接关系不大且黑龙江林区农业耕作较少,D错误。由于气温的上升,植物萌发期和昆虫的暴发期提前,鸟类也必须提早作准备,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和后代的营养需求,C正确。故答案为:C。n根据材料“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峰值日和结束日相对稳定”,推测鸟类迁徙首到日更接近冬季,此时刚刚返春,气温较低;且较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生物节律(生物钟)受气温影响较明显。而峰值日、结束日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对其的影响减弱,其他因素影响增强。据此类比到不同类型的鸟类,到达次序较早的鸟类到达时气温较低,生物节律受气温影响较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6.A7.C【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解析】【点评】森林的主要功能有:(1)经济功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2)环境功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等。6.从表中数据分析,当使用封ft育林方式后,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和氮含量都达到了最大值,所以该种方式效果最明显。故答案为:A。7.根据表中退耕还林工程与撂荒地对比,退耕还林不影响土壤矿物质;增加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坚实度;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增强抗旱涝能力;保持水土可以增加地下径流量。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8.B9.C【知识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点评】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n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等对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建立基因库。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制定法律。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每年的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8.吴城和南矶分别位于鄱阳湖的西北岸和西南岸,为鄱阳湖区边缘地区,冬季吴城和南矶附近的湖水较浅,为浅滩和沼泽,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因此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正确。冬季鄱阳湖区气候均较温暖,且湖区水位均较低,与鄱阳湖区的其他地区相比,吴城和南矶在气候和水位两方面无特殊性,C、D错误。鄱阳湖边缘距附近村镇近,人类活动多,A错误。故答案为:B。9.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提高枯水期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A错误。鄱阳湖的水位提高,水深增加,食物量减少,B错误。水位提高,使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C正确。候鸟活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0.C11.C【知识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解析】【点评】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ft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10.该地需要人工修复,说明其自然修复能力差,自然修复能力差的原因是ft体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选C。AB不能说明需要人工修复,修复不是为了增加旅游景点。11.由材料可知,该ft是废弃石灰岩矿ft,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汇集雨水,C正确。【答案】12.A13.A【知识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点评】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渔业资源衰退;水产养殖面临发展瓶颈;水产加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技术落后;沿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质污染严重。12.威尼斯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运河纵横交叉,建筑物受流水的影响较大,所以建筑材料以耐n水石材为主,A正确;意大利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并不是寒冷的环境,B错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圣地,大教堂是其文化的象征,因此水乡、小桥不能彰显其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色,C、D错误。故答案为:A。13.疫期情间,游客数量少,对水面扰动小,所以水面更平静安全.①正确;人类活动减少,对河水破坏减弱,排放污染物减少,河水清澈度提高,②正确;人类活动影响减小,生态环境变好,③错误;全球变暖,运河,海域水温都会升高,④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4.A15.B16.D【知识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解析】【点评】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分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横断ft区,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A正确;气候、水文、土壤不是制约该地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根据材料信息“境内97%为ft地,80%以上土地坡度>25°”可知,该地坡度较大,以ft地为主,土层浅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B正确;地震、滑坡是地质灾害,不属于生态问题,A错误;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地区,草场退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均不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CD错误。故答案为:B。该地可用耕地面积有限,不适宜发展高产粮食生产,①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适宜发展立体特色农业,②正确;矿产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③错误;可以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④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17.C18.D19.C20.D【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解析】【点评】盐碱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累积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盐碱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n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盐碱地的治理: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17.由所学知识可知,实施滴灌后,由于水分下渗和淋盐作用,表层土壤水分增加,盐分因水的稀释作用而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沟里有滴灌带,水分多,起淡化脱盐的作用,盐分少,BC错误;垄比沟高,光照条件好,蒸发强,即沟比垄蒸发量小,A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19.由材料信息“某棉花种植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当地人因地制宜的研究出了一种有效的棉花种植方式起垄沟播联合膜下滴灌种植”可知,河北东部春季干旱,蒸发旺盛,盐碱化严重,适合使用起垄沟联合膜下滴灌耕作方式,C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天ft绿洲区的高ft冰雪融水可提供灌溉水源,不符合题意,A错误;江苏东部地区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不符合题意,B错误;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不适宜种植棉花,D错误。故答案为:C。20.由第3题分析可知,河北东部棉区处于我国华北平原,春季干旱,蒸发旺盛,盐碱化严重,所以春季最适合使用起垄沟联合膜下滴灌耕作方式,D正确。夏秋季节降水多,不需要使用起垄沟联合膜下滴灌耕作方式,AB错误。冬季农作物主要是小麦,不需要使用起垄沟联合膜下滴灌耕作方式,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21.B22.D23.C【知识点】河流地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点评】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21.读图可知,泰梅尔半岛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冬季漫长,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典型植被为苔原带,B正确。温带草原主要分布于50°N以南地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70°N以南地区;冰原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ACD错误。故答案为:B。22.由图文材料可知,泰梅尔半岛沼泽分布面积广,繁殖环境安全,D正确;地广人稀,食肉动物少,并非没有天敌,A错误;栖息空间大,但由于热量不足,食物种类不多,B错误;有极昼现象,但繁殖时间主要在温暖期,时间较短,C错误;故答案为:D。23.入海口处地表植被稀疏,盛行极地东风,风力较大,但地表结冰期较长,大风不是吹走泥沙的n主因,A错误;入海口处水面开阔,利于海水涌入,B错误;河流流经苔原气候区,河流水量小,携带泥沙能力弱,C正确;入海口泥沙沉积作用弱,但沼泽广布,说明水流速度不快,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24.B25.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点评】天蓝色玻璃与天空颜色接近,鸟类飞行时会误以为是天空而撞击,故限制使用天蓝色玻璃主要目的是防止鸟类撞击。跟光线散射、市内通风和热岛效应无关。24.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ft体,明亮的ft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ft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5.天蓝色玻璃与天空颜色接近,鸟类飞行时会误以为是天空而撞击,故限制使用天蓝色玻璃主要目的是防止鸟类撞击。跟光线散射、市内通风和热岛效应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6.【答案】(1)东北虎栖息地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单位面积生物量(食物)少,觅食活动的范围大,所需栖息地面积较大。(2)东北虎豹伤害人畜;盗猎分子威胁东北虎豹生命。核心保护区内居民外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提前预警,提升居民防护水平;科学补饲等。【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水热条件较差;东北地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较少,因此东北虎需要更大的觅食空间,所需的栖息地的范围更大。(2)根据材料可知,东北虎豹种群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数量快速增长期。园内现有居民9万多人(核心保护区内7千多人),大多从事传统的农牧业,因此东北虎有可能伤害人畜;我国东北地区还有一些盗猎分子,威胁到了东北虎的生命。保护的措施有:由于核心保护区人口较多,因此该部分居民应该迁出保护区,以免被虎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有东北虎出没的地区,设置预警系统,提前预警,提升居民额防护水平;科学补饲东北虎,防止其因为饥饿伤害人畜。【点评】保护动物的方法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法律保护、实施再次引进工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动物栖息地。2、开展驯养养殖,发展人工繁殖,减少捕猎压力,延缓物种灭绝。3、加强法律保护,规范动保管理。n4、实施再次引进工程,壮大野生动物种群。27.【答案】(1)东北虎目前主要分布和活动区、扩散迁移的方向;地理位置(国家交界、距离东北虎主要分布区的远近);人口与聚落(数量、密度、产业);森林分布(类型、覆盖度)。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迁移及易地再就业难度大;产粮大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革命老区,临近公园核心区,可开发为公园入口社区,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降低区内人类活动强度,逐步实施人口迁离;引导区内人口再就业,减轻对区内生态的破坏;打通东北虎豹扩散廊道;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恢复和稳定以红松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林业结构;禁止并严厉打击偷猎等活动。公园跨多个行政区(不同省份不同城市),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农林部门、交通部门、城镇管理部门等),管理局统筹管理,才能协调各方利益,以东北虎豹为中心进行生态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的最大化。【知识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扩散保护区,特殊保护区,镇域临时保护区,镇域固定保护区等不同类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和扩散保护区面积大,可根据东北虎目前主要分布和活动区划分核心保护区,根据其扩散迁移方向划分扩散保护区。其中特殊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中俄朝三国边界附近,国家交界、距离东北虎主要分布区的远近的地理位置是划分特殊保护区的考虑要素。人口聚落的数量、密度和产业类型的会影响东北虎豹的分布,可根据人口与聚落的相关因素划分镇域临时保护区,镇域固定保护区等。另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虎和东北豹是红松针阔混交林的标志物种,所以森林分布的类型以及覆盖度等也是不同功能区划分应该考虑的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子沟镇人口规模较大,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产粮大镇,其人口密度大,人口迁移和异地就业的难度大。同时,也是产粮大镇,划分为镇域安全固定区有利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保护区的公路经过罗子沟镇,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罗子沟镇被设计为公园的入口社区,罗子沟镇临近核心保护区和扩散保护区,依托公园入口社区可打造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虎和东北豹是红松针阔混交林的标志物种,历史上由于森林过度采伐,经济林种植,土地开垦,开矿采矿和偷盗猎盗等原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所以对于镇域临时保护区以及扩散保护区而言,应降低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区域人口进行逐步搬迁安置,引导区内人口再就业,从而减轻对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减轻保护区内森林的采伐以及经济林种植,逐步恢复天然次生林,稳定以红松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林业结构,为东北虎豹的生存提供天然环境。同时,保护建设实施撤村并屯,逐步打通和恢复虎豹迁徙廊道。另外,还需要严禁打击偷盗n猎盗等不法活动。(4)一般而言,涉及区域广,涉及行政范围广,涉及多个部门的保护区需要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跨越多个行政区,包含不同省份的不同城市,也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如农林部门,交通部门,城镇管理部门等,各方利益复杂,如果不设立管理局进行统筹管理,难以协调各方利益,保护区往往名存实亡,通过设立管理局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各方利益,才能更好的对整个区域进行生态整治,实现整治效益的最大化。【点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28.【答案】(1)炎热干旱。加剧原产地的荒漠化;导致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解析】【分析】(1)非洲气候类型共有四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主干粗大,叶子退化到近乎消失”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植物的典型特征---主干粗大是为了储存水分,叶子退化到近乎消失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因此野生布纹球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旱。由材料中野生布纹球的形态特征可推知其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在沙漠地区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材料“野生布纹球遭到大肆采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说明野生布纹球畅销造成野生布纹球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防风固沙作用减弱,原产地土地荒漠化加剧;此外还可能导致野生布纹球灭绝,使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减少。非洲各国颁布法令保护野生布纹球,可以有效防止野生布纹球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的后果,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野生布纹球生活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非洲各国颁布法令保护野生布纹球有助于防风固沙;“因外观的奇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说明野生布纹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n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ft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29.【答案】(1)植物数量少,密度低:行带间预留空隙大。耐旱、耐寒、耐盐碱,抗风。干旱区整体降水量少,蒸发强;低覆盖度造林林地植物数量少,蒸腾耗水量更低,土壤及地下水消耗量少,存水量更大;植被需水量小,利于降水下渗进入土壤深层。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匹配,避免因过度种植植被加剧水资源供给紧张;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的正常蓄水量,维持地区水环境稳定;维持植被生长环境稳定,能长久发挥固沙效益。【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传统造林植株密度为100株/亩,低覆盖度造林植株密度为30株/亩,低密度造林的植株数量少,植株密度更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密度造林的带间距更大,行带间预留空间更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整体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风力较大,盐碱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所以该地造林时所遴选树种应该具有耐旱、耐盐碱、耐寒、抗风的特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干旱区整体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传统造林植株密度较高,蒸腾耗水量较大,所以传统造林土壤深层含水量较低;低覆盖度造林植株密度较小,植株数量少,蒸腾耗水量小,土壤深层地下水流失的量少,土壤含水量更高;植株数量少,植株行间带带间距大,利于土壤表层的水分下渗,增加土壤深层含水量。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低覆盖度造林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保障地下水的正常蓄水,维持水环境的平衡;能够与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更加契合,避免因为种植密度过高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根据材料信息“生态效果良好”可知,低覆盖度造林生态效果良好,能够发挥较高的固沙效果,能够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点评】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30.【答案】(1)砍伐ft林、开垦沼泽等农业活动,破坏朱鹮栖息地;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使n用,造成水体污染,日本朱鹮中毒死亡;硬化水渠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朱鹮食物来源减少。(2)夏季受海洋调节,气候凉爽,与中国朱鹮的ft林栖息环境相似;冬季受海洋调节,且ft地阻挡冬季风,气候温暖,利于越冬;全年降水丰富,有利于各类湿地面积的保持。(3)(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劳动力需求量大,)当地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劳动力短缺;“朱鹮”品牌大米价格高,民众的认可度不高,市场规模小。【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解析】【分析】(1)导致其灭绝的原因,主要从朱鹮的生存空间、食物来源以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角度分析回答。硬化水渠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朱鹮的食物来源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污染了朱鹦的生存环境;砍伐ft林、开垦沼泽,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侵占了朱鹮的活动空间,导致朱鹮栖息地被破坏。从中国陕西引入朱鹦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两地气候的相似性以及湿地面积等角度分析。佐渡岛与我国陕西纬度接近,气温差异不大,有利于朱鹮生存;冬季佐渡岛北部有ft地阻挡冬季风,气温较高,有利于朱鹮越冬;全年降水较丰富,有利于维持湿地面积,保证朱鹮栖息地的面积。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已经出现严重的负增长,劳动力价格高,劳动力严重短缺。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劳动量大成本高,价格高,市场规模小,销售不畅,农民积极性不高,导致"稻田—朱鹦共生系统"的农田面积不断萎缩。【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不利因素自然原因气候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地形丘陵、ft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土壤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水文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n植被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人为原因人口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工业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结构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