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2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br />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60分)<br />1.(2011·枣庄模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r />A.该河的横剖面呈“V”字型<br />B.该河的横剖面呈槽形<br />C.该河段的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br />D.该河段的侵蚀作用以溯源侵蚀为主<br />解析: 该图显示该河段凹岸侵蚀,侧蚀作用加强。<br />答案: C<br />读下图,完成 2~4题。<br />2.图中河流 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br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br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br />3.图中 d 农业区和 c 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br />( )<br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br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br />4.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br /> <br />是( )<br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r />B.b 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br />发展<br />C.c 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br />市的发展壮大<br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br />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br />解析: 第 2 题,a 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 处<br />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br />用为主。第 3题,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山区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br />强,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沉积,<br />形成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br />平原。第 4题,山区修路,铁路的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都高于公路,<br />故选 D。<br />答案: 2.A 3.B 4.D<br />下图为我国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 5~<br />6题。<br />5.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br />A.由北向南流 B.由南向北流<br />C.由东向西流 D.由西向东流<br /> <br />6.图中河曲(河流弯曲状况)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br />A.地转偏向力 B.河谷地势平坦<br />C.泥沙淤积 D.地质作用<br />解析: 第 5 题,根据图中 AA′、BB′、CC′地形剖面图和河<br />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第 6题,河流弯曲,说明河流侧蚀作用<br />强,该地地势平坦。<br />答案: 5.A 6.B<br />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 7~9题。<br />7.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br />A.流水搬运 B.海浪堆积<br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br />8.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br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台湾岛<br />C.华北平原 D.喀斯特地貌<br />9.该地区聚落分布( )<br />A.在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B.呈点状分散分布<br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br />解析: 第 7题,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br />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第 8题,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第 9<br />题,河口三角洲地区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br />答案: 7.C 8.C 9.D<br />(2011·烟台质检)读下列四幅图,完成 10~11题。<br /> <br />10.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br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br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br />11.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br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br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br />解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br />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br />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br />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br />答案: 10.D 11.C<br />(2011·莱芜质检)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两<br />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12~15题。<br />12.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r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br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br />解析: 图中海拔 2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 2 000<br />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在 2 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br />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br /> <br />答案: C<br />13.图中 P处的地貌名称是( )<br />A.河漫滩 B.冲积扇<br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br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