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选择题 <br />(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 <br />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 <br />下图,回答 1~2 题。 <br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br />A.20%~30% B.30%~40% <br />C.40%~50% D.60%~70% <br />2.上图中 2000~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br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br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r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 <br />1965 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 <br />城镇化比重为 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 30%~40%,故选 B。第 2 题, <br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2000~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 <br />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 <br />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 A。 <br />答案 1.B 2.A <br />3.(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 <br />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br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br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br />比重(%) 17 1.3 8 4.5 <br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br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r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br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br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br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 <br />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 D 正确;再比较中国、 <br />美国数据,可看出 C 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 <br />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 <br />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 A、B 选项可排除。 <br />答案 D <br />(2013·安徽文综,23~24)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 <br />重变化。完成 4~5 题。 <br />4.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br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br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br />5.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br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r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br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br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r />解析 第 4 题,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缓慢,城市 <br />化水平在 30%以下;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 <br />城市化水平在 30%~70%;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缓慢, <br />城市化水平在 70%以上。逆城市化是由于交通拥挤、治安混乱、污染严重等 <br />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的 <br />“空心化”现象。由图中城市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可知,2005 年以来,安徽省 <br />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第 5 题,据图可判断出从 1985~2010 年第一产业就业 <br />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 <br />著,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r />故 B 错,D 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 <br />C 错;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2000 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 1995 年 <br />快速提高,故 A 错误。 <br />答案 4.B 5.D <br />(2012·浙江文综,9~10)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 <br />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 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 <br />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 6~7 题。 <br />6.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r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br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br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br />7.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br />( ) <br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